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令部訓練

鎖定
各級司令部為完成組織與指揮作戰任務所進行的訓練。目的是提高司令部的指揮效能和參謀人員的業務水平,以保障指揮員正確地定下作戰決心,並實現其決心。
在現代戰爭中,司令部要在短暫的時限內,運用多種手段完成蒐集整理資料和大量數據計算,迅速傳達作戰任務。這就要求司令部訓練,必須改進指揮程序,簡化作戰文書,掌握現代化指揮工具,使司令部的指揮能力與作戰要求相適應,以保障組織指揮的高效能、高質量。
中文名
司令部訓練
外文名
headquarters training
訓練內容
參謀業務、戰時司令部工作
目    的
提高司令部的指揮效能

司令部訓練相關簡史

司令部訓練是在軍隊指揮機關出現以後,為適應作戰需要逐步發展起來的。19世紀初,許多國家的軍隊開始了司令部訓練,由經過訓練的軍官草擬作戰計劃,擔負組織行軍、宿營、偵察地形等勤務。以後,隨着司令部的組織體制不斷完善,司令部訓練有了進一步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各國軍隊的編制、裝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司令部部門增多,職能擴大,特別是指揮工具的改進,對司令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司令部訓練普遍得到加強。提高司令部業務水平,加強工作協調,完善工作方法,以及熟練使用現代化指揮工具,成為增強軍隊戰鬥力和取得戰役、戰鬥勝利的重要因素。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爭年代,一貫重視司令部訓練,堅持從戰爭中學習,利用作戰間隙,採取沙盤作業和舉辦參謀訓練班等方法進行訓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漸統一了司令部訓練制度、內容和方法。20世紀60年代初,在大規模的羣眾性練兵運動中,進一步加強了參謀業務訓練。70年代以來,各級司令部重視了軍事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的學習,採取各種形式演練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的組織指揮,按照現代戰爭要求改進指揮手段和指揮方法,提高自動化指揮程度,把司令部訓練不斷推向前進。

司令部訓練訓練內容

通常分為參謀業務、戰時司令部工作、軍事理論與專業知識。參謀業務包括:擬製戰鬥文書,傳達命令、指示,識圖、用圖、標圖,掌握作戰雙方情況,計算有關作戰數據等。戰時司令部工作包括:準備情況資料,提出決心建議,組織協同動作,組織戰役、戰鬥保障,指揮所的開設和調整警備勤務等。軍事理論與專業知識包括:作戰思想,戰役、戰術原則,戰史、戰例,軍種、兵種運用原則,外軍編制、裝備和作戰特點,現代科學技術和本職業務等。司令部各業務部門和參謀人員,由於業務性質和工作範圍不同,訓練內容各有側重。

司令部訓練具體實施

通常由參謀長組織,按照自修、部門研練和司令部合練的順序實施。首先,參謀人員根據統一的訓練計劃,以個人閲讀和函授作業等方法學習,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
然後司令部各部門根據其業務性質組織部門研練,採取圖上作業、沙盤作業和專題研究的方法進行,以熟悉本部門的戰時業務及在各種情況下與其他部門協同的方法。在自修和部門研練的基礎上,組織司令部合練,通過司令部演習、首長司令部演習、首長機關(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演習和參加部隊實兵演習等形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