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右北平郡

鎖定
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剛縣平剛城(治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南) [1]  。下轄平剛、無終縣(治今河北省玉田)、俊靡縣(治今河北承德興隆縣東南)、徐無縣(治今河北遵化市東)、夕陽縣(治今河北唐山市灤縣西南)、昌城縣(治今河北唐山市豐南區西北)、廣城縣(治今河北滄州獻縣西南)、土垠縣(治今河北唐山豐潤區東北)等縣。
中文名
右北平郡
行政區類別
戰國燕置
下轄地區
平剛、無終、俊靡等
政府駐地
平剛縣平剛城

右北平郡基本介紹

戰國燕置,轄境約為天津市東北部、河北省東北部、遼寧省西部、內蒙古赤峯市南部等地。治平剛,即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南 [2]  。東漢治土垠,即今唐山市豐潤東。晉改為北平郡,移治徐無,即今唐山市遵化西。
歷史上的右北平郡

右北平郡歷史沿革

右北平郡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燕國最強盛時,是在燕昭王繼位以後(公元前311年至前277年)。燕昭王發奮自雄,於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派大將秦開打敗了經常侵擾燕國北部地區的東胡,將東胡人趕到了西喇木倫河遼河的上源河流)以北地區(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一帶),佔據了今遼寧省大部地區。
燕國為了攻防東胡,修築了從造陽(今河北省懷來縣)到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長達一千多里的長城,並設置了上谷郡(治所在沮陽,今懷來東南)、漁陽郡(治所在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剛,即今內蒙古寧城縣黑城古城) [3] 遼西郡(治所失考,轄境約在灤河下游以東,大淩河下游以西一帶)、遼東郡(治所在襄平,即今遼陽市)等五個郡,加強政區治理,以鞏固國土。

右北平郡秦漢時期

秦王朝建立後,曾沿襲戰國時期的郡縣,在這裏設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載有所屬縣名。漢承秦制,繼續在這裏設置右北平郡,所屬十六縣中,應是沿襲秦代名稱,這些縣名是:無終、石成、廷陵、俊靡、徐無、土垠、白狼、夕陽、昌城、驪成、廣成、聚陽、平剛、平明等。平剛城自戰國時期始建;秦漢兩代沿襲利用,至西漢末年廢棄,大約延續使用了約四百年。
漢代右北平郡是防禦匈奴的北方重要邊郡之一,漢王朝派遣得力官員駐守。李廣是漢朝名將,善於騎射,膂力過人,弓馬嫺熟,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5]  。東漢時,由於烏桓鮮卑的侵擾,右北平郡轄地大為縮減,僅存西漢時郡域的西南一隅。北界大致為今長城一線偏北。領四縣土垠縣無終縣徐無縣俊靡縣。漢末,烏桓勢力漸大,控制了幽州遼東屬國遼西、右北平、上谷等邊郡,號為三郡烏丸。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自稱汗魯王,被袁紹封為單于。建安十一年,曹操發兵平三郡烏桓,徙烏桓諸部入居中原。西晉時改右北平郡為北平郡。

右北平郡郡治今址

郡治遺址 郡治遺址
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地處北方,國弱地小,常受鄰國、鄰族,特別是東胡的軍事威脅。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國國君昭王招賢納士,富國強兵,轉守為攻,派大將秦開率軍北伐,一舉擊破東胡,東胡卻地千里,退居西拉木倫河流域草原地區。燕國屯田戍守,修築長城並設右北平郡。燕國長城東起襄平西止造陽,經赤峯南部,境內長約300餘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修築的長城之一。右北平郡西漢時期治所“平剛”位於今內蒙古赤峯市寧城縣西南的黑城古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