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鼎新

鎖定
史鼎新(1890—1954),原名史國銘。臨洮衙下集人。早年為舊軍人,曾參加武昌起義。傾向革命,在國民黨第八戰區擔任高參期間,策劃和組織了甘南農民起義。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隴右工委領導下進行地下鬥爭。解放後任甘肅省商業廳副廳長、省政府委員等職。 [1] 
別    名
史國銘
出生地
甘肅省臨洮縣
出生日期
1890年 [1] 
逝世日期
1954年 [1] 
本    名
史鼎新

史鼎新人物生平

史鼎新青年時期

史鼎新,原名史國銘,1890年出生在臨洮縣衙下集一個富裕農家。7歲入私塾,15歲入縣立高等小學,後轉入甘肅陸軍小學。1908年,陸小畢業,被升送湖北武昌陸軍第三中學。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史鼎新和陸軍三中的的學員參加了這場起義。隨之史鼎新又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組織領導的革命政黨“同盟會”。1912年8月,登記為國民黨員,併到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工兵專業。191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分回原籍甘肅,到新建軍第3營任隊長。1916年考入北京陸軍大學第5期。1919年底,史鼎新陸大畢業,到西北邊防軍第11師做了少校參謀。 [2] 

史鼎新參加革命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奉系軍閥派軍入關倒皖。此戰失敗,史鼎新再回甘肅,到省軍事訓練處供職。1922年初,他在隴南鎮守使孔繁錦的竭力支持下,和同學30餘人創辦了隴南軍事學校,自己擔任了教育長。1924年、1925年,他相繼擔任隴南邊防軍別動隊副總隊長、邊防軍工兵營營長。1926年北伐戰爭伊始,已近不惑之年的史鼎新隨部參加國民革命軍,並任第2集團軍第20師參謀長,參加了在陝西大荔、鳳翔,河南洛陽等地的戰鬥。後因不滿軍閥混戰的亂局憤然回到家鄉。 [2] 

史鼎新投身民主事業

1937年2月,“雙十二”事變和平解決,抗日呼聲舉國迭起,國民黨將軍顧祝同就任西安行營主任,兼守潼關一帶黃河防線。顧祝同想起了史鼎新這位精於工兵專業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西北籍同學,遂邀史鼎新到西安做了少將參謀。11月,史鼎新經活動調至蘭州國民政府第八戰區擔任高參。此後他逐漸交結了後來成為中共黨員的王新潮等眾多的朋友,並同八路軍駐蘭辦事處接上了聯繫。
1941年1月14日,史鼎新召集王新潮、王教五、楊可顯、許青琪、劉餘生、劉鳴、楊景周共8人在橫巷子7號秘密集會,研討時事。會上,由王新潮介紹了他從“八辦”獲悉的抗日形勢和國民黨消極抗日、製造摩擦進行反共的情況,指出只有依靠八路軍、共產黨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為反對國民黨的暴政,會議決定發起成立“西北民主政團”,以洮河流域為中心,分別開展秘密活動。史鼎新被推選為民主政團主任委員。
民主政團成立後,史鼎新多次到臨洮家鄉進行串聯活動。在家鄉衙下,他結識了對國民黨統治懷有深仇大恨的在鄉軍人王仲甲。1942年8月,在民主政團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商定了在甘肅組織農民起義的有關事宜。委員們決定:王仲甲負責洮河一帶的農民組織,史鼎新常住臨洮,謀劃起義有關事宜。 [2] 

史鼎新獻力解放戰爭

1945年春,楊明軒派吳鴻賓以民盟特派員的身份到蘭州。在泥窩子(今寧卧莊),吳鴻賓向史鼎新等轉達了民盟的建議,西北民主政團遂正式改建為“中國民主同盟甘肅支部”,吳鴻賓任主任,史鼎新等為委員。支部再次確定了擁護中共綱領,堅持抗戰到底的方針,並將工作對象由農村轉向學校和知識界,同時在開明人士、在鄉軍人、自由職業者、政府職員中開展活動。
1946年4月,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部撤銷,業務由西北行營接管,史鼎新的軍銜升為中將。一直關注着甘肅民盟,關注着史鼎新等人活動的中國共產黨甘肅工作委員會從隴東邊區派出工作人員葛曼等回蘭州,在開闢壯大黨在蘭州的革命力量的同時,與史鼎新取得了直接的聯繫。在黨的幫助下,民盟的戰鬥力得以迅速地提高。而史鼎新也從實踐中已深深感受到組織的薄弱和不足。1947年6月17日,史鼎新由葛曼、王新潮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3個月,史鼎新即接受了考驗。蘭州黨組織突遭破壞,葛曼離蘭。隨之國民黨大肆搜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民盟委員孫壽銘同期被捕。而吳鴻賓、王新潮等則由黨組織護送去了邊區。在這樣的險惡環境裏,史鼎新返回臨洮。在臨洮,他和中共隴渭工委取得聯繫系,以自己國民黨中將參議的公開名義,先後協助配合了牙含章、毛得功和陳致中等工委領導人在故鄉所進行的艱苦的地下鬥爭。
1949年8月初,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向甘肅全境大進軍,臨洮亦迫近解放。中共地下黨組織積極在各界人士中展開多方面的活動。史鼎新多次上門,給國民黨臨洮縣長張祥生做工作,讓其看清形勢,立功贖罪,並讓張祥生將國民黨政府的倉庫和檔案全部封存,待解放後如數交還人民。張祥生一一照辦。8月16日,臨洮縣解放。在隴右工委、皋榆洮啣區工委和臨洮臨時縣委領導下,史鼎新投入到動員民工、支援前線的工作中,並參與了搶修潰敵燒燬的洮河浮橋,恢復泥沙淤塞的康家崖渡口的工作。 [2] 

史鼎新晚年經歷

史鼎新經組織派往蘭州軍事管制委員會交際處學習後,於1950年初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商業廳副廳長。同年10月,他參加了甘肅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並當選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甘肅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1954年病逝於蘭州。 [2] 

史鼎新後世緬懷

1954年1月23日,史鼎新不幸在蘭州小西湖陸軍醫院逝世,終年63歲。省委書記張掐生和省主席鄧寶珊等人送了花圈和輓聯,其輓聯是:“方期努力入民事業不期設施同探搶悼,只有化悲第為力量第第奮鬥以慰英靈”。王新潮的輓聯是:“回億虎口安身大智者愚足證素養,何朋鵬程奮翼鞠第盡瘁倍借老成”。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