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迪威事件

鎖定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同盟國對軸心國的作戰,特別是與美、英在太平洋對日本的作戰密切地聯繫起來,成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42年1月3日,同盟國決定:反軸心國盟國最高區域統帥部及西南太平洋區統帥部已組成,中國戰區(包括越南、泰國等)陸空軍最高統帥由蔣介石擔任。1月5日,蔣介石就任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美國政府還應蔣介石的要求,派史迪威為駐中、印、緬美軍司令,併兼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和羅斯福總統的代表。史迪威於3月上旬到達重慶。他來華的任務是:作為美國政府代表,參加同盟國監督美國援華物資的分配和使用;協調各派力量進行抗戰;控制在中國境內的滇緬公路以維護交通運輸。史迪威受命來華後,比較客觀地瞭解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主張凡是中國抗日的力量,都應得到國際的援助,包括援助八路軍和新四軍。他的這些主張對中國抗戰具有積極意義。由於他在抗戰主張、爭取美援、軍事指揮權、遠征軍作戰等問題上與蔣介石發生矛盾衝突,且這一矛盾日益尖鋭,美國政府發出召回史迪威的命令。1944年10月21日,史迪威離開中國回到美國。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系列辭典: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