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籀篇

鎖定
《史籀篇》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漢書·藝文志著錄《史籀》十五篇,謂周宣王太史作, 以教學童,是見於著錄最早的一部字書。
作品名稱
史籀篇
創作年代
春秋戰國之交
文學體裁
四字一句
作品簡介
史籀篇,蒙學課本。《漢書·藝文志著錄《史籀》十五篇,謂周宣王太史作, 以教學童,字與孔子壁中古文異體,秦人所作《倉頡》、《爰歷》、《博學》, 文字多取自此篇。近人王國維著《史籀篇敍錄》及《史籀篇疏證》,認為戰國以前未見稱述此篇,西漢末劉向校書,始予著錄;因籀意為誦讀,非人名, 其句首蓋雲“太史籀書”,故名。 [1]  見於著錄最早的一部字書。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原書四字一句,編成韻語,是教學童識字的課本,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漢書·藝文志》注謂“周宣王太史作”。《説文解字·敍》也以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國維則認為“籀”是誦讀之意,原書首句“太史籀書”,便以“史籀”二字作書名。據《漢書》與《説文解字》記載,共十五篇,但未説明字數。存於《説文解字》者223字,與秦系金文石鼓文在字體上頗相類,王國維認為屬周秦間西土文字。字體較小篆繁複,字呈正方形,筆劃優美。該書已佚,若欲參考字型,此書兩千多字中,《説文解字 [2]  》有收錄約兩百字。
用字較小篆不同,如“奸”作“奸”又如“乃……”作“乃……”又如“草”作“茻”(呈四“屮”堆棧狀) 又如“好”作“子+女”等等。
《史籀篇》中出現的文字被稱為“籀文”,是“大篆”的其中一種。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 2.    説文解字  .許慎文化園.2012-11-23[引用日期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