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樹青

鎖定
史樹青(1922年8月16日-2007年11月7日),男,1922年8月16日生,漢族,河北樂亭人。當代著名學者,史學家、文物鑑定家。 [1]  1945年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中文系、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學組研究生。工書法,精鑑賞,尤以考古鑑定馳譽中外。
中文名
史樹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樂亭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16日
逝世日期
2007年11月7日
畢業院校
輔仁大學
職    業
學者、文物鑑定家
代表作品
《長沙仰天湖出土楚簡研究》

史樹青個人介紹

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開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收藏家》雜誌主編,中國博物館學會名譽理事,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委員,全國政協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無黨派人士。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1996年被聘為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

史樹青主要著作

史樹青 史樹青
主要著作有《長沙仰天湖出土楚簡研究》(上海羣聯出版社1955年出版);《天安門》(合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瑰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出版);《應縣木塔遼代秘藏》(合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樓蘭文書殘紙》(天津古籍書店1991年出版);《小莽蒼蒼齋清代學者法書選》(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卷》(合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國文物精華大全》(合著,199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書畫鑑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出版);《鑑古一得》(於1998年學苑出版社出版)。書法作品如1999年3月創作的《陶淵明句聯》:思逐風雲上,俯觀江漢流;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史樹青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工作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法書大觀》,擔任全書主編。內容包括館藏全部有關法書資料:甲骨文金文陶文璽印、篆刻、碑刻拓本、墓誌、法帖、晉唐文書、晉唐寫經、戰國秦漢唐宋元墨跡、明墨跡、清墨跡、明清扇面墨跡、近代書札等,全書十五卷,中文版將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前十卷日文版已於1995年在日本東京都柳原書店出版。《舊稿詩詞集》、《書畫過目叢考》、《金石拓本題跋集》,尚未整理編輯。

史樹青生平介紹

自1995年以來,曾參加河南鄭州二里崗商周戰國遺址發掘、河北易縣燕下都戰國遺址發掘,山西侯馬遺址調查及浙江河姆渡遺址調查等。1980年調查、鑑定江蘇連雲港孔望山石刻羣,提出是我國最早的佛教石刻,早於敦煌石窟、雲崗石窟200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孔望山石窟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參加中國科學院新疆少數民族社會調查,曾至烏魯木齊、喀什、和闐、民豐、伊犁、塔城等地調查少數民族歷史,編寫簡史、簡志,參加哈薩克族簡史、簡志的編寫工作。
1959年建國十週年,籌建中國歷史博物館,負責文物藏品徵集保管工作,並擔任明清陳列組副組長。1972年根據國務院周總理指示,舉辦我國出土文物展覽赴各國展出,由王冶秋同志負責,成立了出國文物展覽工作室,並由國務院任命夏鼐為業務組長,宿白、史樹青為副組長,自1973年起分別參加文物出國展覽代表團,赴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日本東京等地展出,博得好評。
自1984年應外交部之聘,由該部行政司司長呂璋琪帶隊,赴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泰國,鑑定駐外使館所藏文物,作為國家文物保護工作和外交部清點財產的工作之一,完成了任務。
自1947年至歷史博物館工作50餘年,始終抱定愛崗敬業、刻苦學習的宗旨,遵照國家文物局對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的要求"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鑑定確切,編目祥明,保管妥善,取用方便"為工作方針。不但協助領導作好博物館陳列、保管及宣傳教育工作,還為培養青年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培養提高業務水平,尤其要學習鄧小平理論,指導一切工作做出了貢獻。
在弘揚祖國文化傳統方面,做到熱愛祖國,團結國內外人民羣眾。1993年受聘為日本廣島毛筆博物館顧問,1994年受聘為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兼職教授,1996年受聘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前博物館客卿顧問。
史樹青先生與得意門生榮宏君 史樹青先生與得意門生榮宏君
2007年11月7日凌晨1點,著名學者、史學家、文物鑑定家史先生因心臟衰竭搶救無效,在阜外心血管醫院去世,享年86歲。
先生一生對青年後輩提攜之至,弟子眾多,但大部分都走出書屋下海經商了;一子一女,都未繼承老先生的事業,兒子在出版社工作,女兒做財務貿易;對這些,他不無遺憾,卻非常理解。史樹青先生的關門弟子是青年畫家、文物鑑定家榮宏君。兩人相交8載,師徒感情甚深,相關軼事已傳為業界佳話。目前榮宏君正在徵集和整理史樹青先生生前的書信、題字和遺作,即將成書出版。

史樹青一生傳奇

鑑定國寶的“國寶”
還在上中學時,他只花兩毛錢就從舊貨市場買得一張“丘逢甲”的畫。這幅畫現在是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越王勾踐劍破土而出,他作為最年輕的專家同郭沫若、於省吾、商承祚等大師匯聚荊州,釋讀破解“天下第一劍”;從業60年,他鑑定文物達百萬件,為國尋寶無數……他就是我國文物鑑定專家,人稱鑑定國寶的“國寶”——史樹青。
鑑藏年少獨名家
北京魏公村韋伯豪家園,史樹青的新家寬敞明亮。桌子上擺放着一些書刊、一隻黑柄的放大鏡和形狀各異的石雕小玩意。85歲的史老坐在寬大的布沙發上,微胖的臉,短而白的頭髮,説起話來,思路清晰,中氣十足。
“我8歲跟父親到北京,後來上了北師大附中。附中可不得了,畢業的學生藏龍卧虎。”他翻開校友錄,笑着説:“我沒他們有名。”
師大附中在琉璃廠附近,史樹青放學後經常到那兒逛。一來二去,他就和許多古玩店老闆混熟了,聽着老闆講古玩的段子和規矩,他的眼力慢慢練出來了。“我當時花兩毛錢買到丘逢甲的畫,我知道他是台灣的詩人啊。我感覺人名很重要,研究學問不記人名是不行的。”史老説。“我能記5000個人名。”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眼力。中學畢業他的老師讚道:“書畫常叫老眼花,鑑藏年少獨名家。”1945年,當史樹青從北平輔仁大學畢業時,他已經在書畫鑑定界小有名氣了。
史老説,看一個文物、字畫,必須要探源。“一要言之有物,二要遇物能名,像生小孩起個名,書齋起個齋名,好多考古新發現,不知道起什麼名不成。第三要見物見人,要知道字畫、銅器等文物的來歷。”
新中國成立後,史樹青和其他同志一起受命籌建中國歷史博物館,他負責文物藏品徵集保管工作,並擔任明清陳列組副組長。
他與啓功楊仁愷徐邦達並稱為我國“四大文物鑑定專家”。他鑑定的文物精品不計其數。其中,他對孔望山的研究尤為世人矚目。
江蘇連雲港孔望山摩崖石刻,世人一直認為是孔子及其弟子像,史樹青考察後認為,那是佛教題材的早期宗教造像羣,開鑿的年代為東漢,比敦煌石窟早200年。這一新發現,對我國雕刻藝術史佛教史和中外關係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孔望山摩崖石刻,開始大家以為是孔子給弟子講課。實際上是釋迦牟尼死了,弟子舉哀的場景。”史老説。
為國家“撿漏兒”
古玩行裏把花很少的價錢買到值大價錢的真貨叫“撿漏兒”。史老從小到現在,對“撿漏兒”總是樂此不疲。
他撿的第一個漏兒就是丘逢甲的畫,他把畫捐給了國家博物館。1952年,他“撿”到一幅成吉思汗半身像。“説起來還有一段故事。”史老説:“我一小學同學,叫崔月榮,跟我一般大,她在燕大上大學。她長得挺美,抗戰到重慶去,嫁了個公子哥。她把一幅成吉思汗畫像讓我鑑定,要賣。”這個公子哥是蒙疆使者陳宧的兒子。“當時不記得給了人家3元錢,還是5元錢”。這幅畫像後來經過張珩、啓功、徐邦達等專家集體鑑定,是元朝的作品,定為一級品。這是現存最早的成吉思汗畫像。
國家博物館還藏有另一件重要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有一個人到歷史博物館來,要賣給我們這個牌子,接待的人説是假的,不要。我一看是好東西,還是成吉思的時代,還不稱汗。” 當時,史樹青的工作是負責文物的徵集鑑定,沒有決定購買文物的權力,幾經周折才買下來。“成吉思或成吉思汗的文物流傳下來的很少,這枚聖旨金牌是國內僅存的成吉思文物。”“我從中學就開始收藏東西,你當假的賣,我當真的買。”史老笑道。“最近又撿了一寶貝。”
史老在1990年以三元錢從一個收廢品的人手裏買到一件明代永樂青花釉裏紅梅瓶,現在這件梅瓶的保守價格是一千萬元。
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史老經常用半塊饅頭就換回一兩件文物。有的後來捐給國家,也有的玩了兩天就扔掉了。“那個時候,一塊饅頭能叫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陪睡,饅頭挺值錢的啊。”史老常常感嘆。
一個月前,史老路過廊坊,在舊貨市場花200元買得一長着翅膀的石雕小人。史老拿起桌上的小人説:“這是漢代石雕羽人像”。他翻開一本孫作雲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説研究》,指着裏面的一些圖像説:“這些都是平面畫,石雕的很難得”。
老來天真性更直
榮宏君與史樹青先生在《大家》欄目 榮宏君與史樹青先生在《大家》欄目
“年紀大了,反而像個小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史老夫人夏老師説。“他對越王勾踐劍的事老大不開心。”去年4月,史老在北京大鐘寺地攤上發現一把青銅劍,他認為是越王勾踐劍,當即花1800元將劍買下。“後來有的專家認為是假的,博物館不收。”史老又加了一句:“老伴兒和我女兒也認為是假的,只值200塊錢。”為了這事,史老寫了一首詩:越王勾踐破吳劍,鳥篆兩行字錯金。得自冷攤欲獻寶,卞和到老是忠心。史老嘆了一口氣説:“學術上的事有時是沒定論的。不管是真是假,我又不是自己要,我的心是真的。”看到史老有點生氣的樣子,夏老師説:“不爭論,不爭論,身體要緊。”夏老師説,史老心臟不好,去年住了半年的院,現在腳還有點浮腫
搬家的事也讓史老不大高興。“幾萬本書放在舊宅子,老伴看不上這些‘破爛’,不讓往新房子搬。”史老瞅了夫人一眼説。説到學問繼承,史老説:“我曾帶過五六個研究生,大都做買賣了,開拍賣行,賺大錢。這樣怎麼行啊。”雖然退休在家,請他簽定文物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對此,史老的看法是,做文物需要專業知識,要有眼力,抱着發財的思想,急功近利,肯定要上當的。
電話鈴響了,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馮其庸打來的。原來馮先生剛剛派人送給史老一本自己的書畫集。史老很高興,大着嗓門嚷嚷:“無以報,無以報啊!”“我是他們國學院的顧問”,史老説。“弘揚國學這事很好,哪天我要去那兒講兩堂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