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匡翰

鎖定
史匡翰,生於唐天覆三年(903年),卒於後周天福七年(942年),字元輔,五代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事後唐後晉兩朝,五代名將。
本    名
史匡翰
元輔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雁門
出生日期
903年
逝世日期
942年

史匡翰生平

史匡翰出自將門,其父史建瑭,是後唐的猛將,其兄史匡懿,也是五代名將。
史匡翰襲父功而升軍職,先襲九府都督,歷任代州(今山西代縣)、遼州(今山西左權)副使,檢校太子賓客,後唐同光初(923年)為嵐(今山西嵐縣)、憲(今山西婁煩)、朔(今山西朔州)等州都遊奕使,後改為天雄軍牢城都指揮使,再加檢校户部尚書,遙領潯州刺史。後唐明宗天成中,他授天雄軍步軍都指揮使,一年後升為侍衞彰聖馬軍都指揮使,後晉建立後授檢校司空,懷州(今河南沁陽)刺史。因史匡翰為石敬瑭的妹婿,不久轉為控鶴都指揮使兼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駙馬都尉,很快又轉檢校司徒,鄭州(今河南鄭州)防禦使,再遷義成軍節度使,滑(今河南滑縣)、濮(今山東鄄城)等州觀察處置、管內河提等使。
天福七年(942年),史匡翰病死於節度使任上,年僅40歲,迫贈太保

史匡翰性格

史匡翰性格剛毅、有膽識、有謀略,冶軍嚴明,但同時又寬厚待人,禮賢下士,與親兵們交談,從不直呼其名。他擔任過數郡刺史,入境問俗、體察民情,“皆有政聲。”中書舍人陶谷為他撰寫的碑文上贊他“控梁苑之西郊,殷乎威望;撫同僑之遺俗,綽有政聲”,大概不全是溢美誇大之詞。
史匡翰自己處事謹慎,舉止端莊,故對嗜酒醉態很反感。但他並不因他人酒後妄言而加禍於人。幕僚關徹,一日酒後指着史匡翰的鼻子亂叫亂嚷,説過去你為刺史,待我不錯,今日為節度使,就不容我。近來有人殺部下取心,你也如此殺我罷,不然這種事天下就沒行可類比的了。面對這樣尖刻惡毒的辱罵,史匡翰不但不怒,反而罰己一杯,並對關徹安撫再三。一鎮節度,一方“皇上”,能容部下到如此程度,真是稀世少有。

史匡翰喜好

史匡翰雖為武將,卻也好文,特別喜歡《春秋左氏傳》、一有閒暇,就請學者為他講授。他態度認真,恭恭敬敬地持卷聽講,遇有疑問,即提出請教,非探尋出其“微言大義”不可。他因此得了個俗中有雅的綽號:“史三傳”。

史匡翰義成軍節度使贈太保史匡翰碑銘

天福八年(943年) [1] 陶谷 [2]  義成軍節度使贈太保史匡翰碑銘,閻光遠書之,立碑於太原。其文如下:
義成軍節度使贈太保史匡翰碑銘(並序) (上闕)輔蜀望帝之洪苗,楚倚相之厥裔。迨於戰國,世為史官。周崇江漢之祠,已疏王爵。漢重金張之族,遂寵侯封。令望不衰,奇才間出。長江激浪,下れ冢以方舟。寶劍騰晶,發(闕五字)積善所宜於有後,享富貴者累朝。大勳不可以中微,啓茅土者數世。事詳圖牒,功備鼎彝。
大王父諱懷清,皇任安慶九府都督。王父諱敬思,皇任安慶九府都督。顯考諱建(闕六字)兼九府都督,贈太保。公即太保長子也。分太白迫害精,稟峒山之英。笑腐儒之老一經,拜神姝而學五兵。懷鼓篋之心,行有餘力。藴飛箝之辨,似不能言。天?中,王室浸(闕六字)陸之龍蛇競鬥,生郊之戎馬成羣。時(闕一字)宗已合樂(闕一字)將圖義舉,定玉帳一匡之略,提金壇百勝之師,戰於兩河,決平多壘。以公人才地望,宜副頒條。起家(闕六字)代州副使,以勞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御史,改遼州副使,兼領九府都督。同光初,莊皇受命,梁祚告終。騏ら鬥於東陵,熒惑入於南鬥。負(闕六字)雖曰一家橫戈,而猛士守方。未安四鄙將寧邊徼,特委警巡,以九府都督充嵐憲朔等州都遊奕使。解職授天雄軍牢城都指揮使,遷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上柱(闕六字)恩遽降,時議為輕。遙領首城,仍兼九府。轉檢校户部尚書潯州刺史,未幾改天雄軍步軍都指揮使刺史如故。明年遷侍衞彭聖馬軍都指揮使,兼九府都督(闕六字)也八(闕一字)大定,萬國來朝。將竇憲於騎軍,已平敵國。牧寇恂於河內,俾惠一方,授檢校司空懷州刺史。政成,轉控鶴都指揮使,加金紫階,兼和州刺史駙馬都尉。虎賁三百(闕六字)魏闕九重,謹門闌於清禁。圃田待理,漢殿掄材。功臣旌佐國之石,出牧奉專城之寄。渤海守布解繩之政,化洽下車。淮陰侯有授鉞之才,(闕一字)膺推轂。謀於良帥,屬在舊勳。(闕六字)鷹揚之勞。軾前熊伏,寧淹豹變之期。齋壇峻而金鼓嚴,麻案宣而油幢出。漢壘接平陽之第,禹河連沁水之封。控梁苑之西郊,殷乎威望。撫國僑之遺俗,綽有政聲。當四(闕六字)命之為伯,加食邑通前五百户。方司外御,俄迫內艱。居喪爰疚於塊苫,有司不避於金革。大君有命,難違燾土之恩。開國承家,遂奉墨?之制。授起復冠軍(闕五字)吾衞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依前充節度使。列旌旗於衞幕,再勵分憂。泣風雨於梁山,難勝永慕。海運方遠,峯摧若何。遺封章而不忘戴君,對符印而猶思擇帥。三陽莫辯,(闕五字)之針六合至寬,無處問回生之草。管輅慊與才之嘆,仲尼興有命之言。名不遂而功不成,生何足貴。令其終而善其始,歿且奚冤。以天福七年三月十六日寢疾薨於鎮,享年四十(闕五字)人罷市。年光似箭,訝天道於張弓。日遞高舂,輟時情於相杵。有詔贈太保,喪葬之儀,並從加等。越明年太歲在癸卯孟夏四月二十有三日庚午,歸葬於北京太原(闕五字)也。銘旌前導,鹵簿分行。何須陶氏牛眠,方為吉地,不待滕公馬立,自得佳城。載惟積慶之家,須及莫京之允。尚魯國大長公主,車服有容。實殷帝之歸妹,?華(闕五字)之王姬半枯。旋嘆於未亡,一慟俄聞於晝哭。風飄寶匣,翻成別鶴之悲。塵暗妝台,永結孤鸞之恨。嗣子四人。長曰彥容,宮苑使湊州刺史。鎰曰彥澄、彥琪,並西頭供奉官。幼(闕五字)州別駕。以於公之陰騭,門合容車。以鄧氏之舊親,家宜藏策。寵既隆於奕世,榮豈讓於重侯。近朝以來,莫之比也。嘻!以公之忠肅恭懿,宜慈惠和。求福罔回,見義有勇。秉(闕五字)達招延無間於後生。不積財而(闕一字)務藏書,不憂家而唯思報國。求諸時彥,我無(闕一字)焉。宜乎享大年,躋極品,上擊九萬里,直聳一千尋。而陽報無徵,天賦有限。極公侯伯子男(闕六字)生而無成。守温良恭儉讓之言,得以謂沒而不朽。將傳來裔,期播徽音。合從魯國之褒,方盡延陵之美。臣才非日地,職在(闕二字)仰(闕五字)功聞(闕一字)家(闕一字)之(闕一字)德虔遵睿旨,強綴斯文。屬詞而徒罄揄揚,序事而多慚漏(闕一字)。鞠躬抒思,再拜銘勳。將招岱嶽之魂,輒效楚詞之意。銘曰:
(闕五字)惠且貞。事明君兮信而誠。藏策書於周廟,(闕一字)徵轂於漢宮。年既謝兮時正來,河方誓兮山告頹。訝陰騭而已矣,嘆陽報而哀哉。(闕八字)帝鄉丹?悠兮下山陽。隔兩鄉之明月,陟千里之宏崗。龜告吉兮蓍定臧,年惟利兮日其長。縈蔓草於原上,揭豐碑於路旁。(闕)兆鶴且白兮來翔,傳千(闕一字)兮萬代,播蘭杜之芬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