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侯祠

鎖定
史侯祠為史氏家廟,祭祀東漢溧陽侯贈司空史崇。從漢朝興建,三國吳時和晉朝世代保持(史侯祠舊址,即埭頭中學現址)。有司空廟碑略可證。 [1] 
中文名
史侯祠
修建時間
漢朝
相關文獻
《重修司空溧陽侯廟記》
類    別
宗廟

目錄

史侯祠簡介

據《重修司空溧陽侯廟記》中記載宗廟的建置,由來很久。“宗”是説尊,“廟”是説貌,尊崇祖先容貌的處所,尤其不可不嚴格確定它的規章制度。司空御災捍患,後漢光武帝劉秀賜封溧陽侯於此,子孫繼承封爵,成為世嗣的開始。後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禪,澤垂千載,古樹茂盛,高接樓牆,供享潔淨,幃帳肅穆,不行動就產生敬意,不發怒就顯示威嚴,全縣都仰承他的神靈保佑…… 然而殿堂久遠,土木頹壞,屋瓦分散,橫樑傾斜,漏雪透風,積年累月,雖然神靈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狀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孫,朝議郎,前杭州臨安縣令,上柱國史有則,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撫千萬家,發出號召,別人馬上響應,大家樂於完成,他認為難以依照舊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規章,與眾人商量,意見一致,得心應手,子孫願出力出錢,行動十分迅速,不滿三月,參差縱橫,房屋蔽日,飛脊遏雲,宏麗堅固,周環密緻,使得神靈能夠永遠安住。他就這樣努力地繼承舊業。

史侯祠發展

唐朝會昌六年農曆8月21日,宗長二十三代孫,朝議郎,臨安縣令,上柱國史有則,連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長,孔目職司等,一起料理修建。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內大旱,後人把對史侯的尊崇化為祈雨的希望,當時知縣郭延紹在廟中求雨,其後果然下了雨,立碑記載這件事(有禱雨碑。南唐升元三年農曆7月15日,尉遲勝撰,吳仁贍書,知縣事郭延紹,守縣尉張説立碑)。
到了宋朝,又屢次求雨正巧應驗。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尚書省發下文書,皇上詔賜“顯惠廟”匾額,縣丞方洙撰寫碑文(匾額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靈濟公”。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廟被燒燬。元統元年(公元1333年)浮樑教授史禮之稟知官府,溧陽知州,東平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議修建,教授長沙人張崇寫了碑記(明朝洪武年間重立碑石,曾存侯祠)。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