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來賀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鎖定
史來賀(1930年7月3日—2003年4月23日,一説1930年7月25日出生),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南新鄉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原黨委書記 [1]  [5]  [7] 
史來賀1947年參加民兵組織,1948年1月參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12月,擔任劉莊村黨支部書記。1965年至1977年,曾任河南省貧協副主席、新鄉縣委副書記、河南省委委員、新鄉地委書記。1984年當選為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鄉逝世 [1-2] 
1959年4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4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9年9月14日,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9月,被評為“最美奮鬥者”。史來賀先後十六次進京參加國慶觀禮,多次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被譽為“解放以來在羣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 [3-5]  [22] 
中文名
史來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南新鄉
出生日期
1930年7月3日(一説1930年7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3年4月23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全國勞動模範(1959、1979、1989、1995)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1984、1996、2001)
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1989)

史來賀人物生平

1930年7月3日(一説7月25日),史來賀出生在劉莊一個佃農的家庭 [5]  [8] 
1934年,因患重病,以致終生聲音沙啞 [8] 
1939年,在本鄉讀了一年半私塾,後因家境貧困輟學。此後,他放過牛羊,當過小長工 [8] 
1947年,參加民兵組織 [1] 
1948年1月,參加工作,投身解放戰爭 [8] 
1949年8月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8] 
1950年秋,成立臨時互助組 [8] 
1951年4月,成立有6户人家參加的常年互助組 [8] 
1952年12月,擔任劉莊村黨支部書記 [1] 
1956年,組織劉莊村農民建立了高級社 [8] 
1957年,擔任劉莊科研小組組長 [8] 
1965年,被新鄉地委任命為新鄉縣委副書記,兼任劉莊大隊支書(注: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時期,劉莊村為劉莊生產大隊) [7] 
“文化大革命”動亂期間,被打成“黑勞模”、“走資派”遊街挨鬥 [7] 
1968年9月,回到劉莊 [7] 
1977年,再次當選全國勞模,被河南省委任命為新鄉地委書記,兼任劉莊大隊支書,平時在劉莊辦公 [7] 
1965年至1977年,曾任河南省貧協副主席、新鄉縣委副書記、河南省委委員、新鄉地委書記 [1] 
1984年,當選為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 
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鄉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2]  [22] 

史來賀擔任職務

史來賀是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任河南省貧下中農協會副主席,河南省委委員、中共新鄉地委書記、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新鄉縣委副書記、新鄉縣七里營鎮劉莊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莊農工商總公司總經理 [22] 

史來賀人物事蹟

史來賀投身解放勇當先

1948年,中共新鄉城工委派人進駐劉莊,發動羣眾,建立政權。史來賀響應黨的號召,串聯年輕夥伴,成立民兵自衞隊。隨後,劉莊民兵隊正式成立,史來賀任隊長。不久,他又擔任周圍8村的民兵聯防隊長。他積極率領民兵,投身解放戰爭,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等光榮稱號 [8] 
1949年5月7日,新鄉和平解放。8月6日,史來賀光榮入黨 [8] 

史來賀平地改土興水利

1952年12月,史來賀當選為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帶領全村人治窮致富的重擔。他立下誓言:“跟黨走,拔掉窮根,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從1953年開始,史來賀組織平整土地攻堅隊,帶領劉莊人車推、肩挑、人抬,起崗填溝,拉沙蓋鹼,用了整整20年,把劉莊周圍750多塊凹凸不平的“鹽鹼窪”、“蛤蟆窩”荒地改造成了現代化農業園區 [2]  [21] 
在史來賀帶領下,從1964年冬到1968年,劉莊共打機井7眼,架設高低壓線路5500米,興修橋樑涵閘7座,改明渠為暗渠37條,總長13000米,鋪設地下管道1000米,實現井渠雙保險,旱澇保豐收。與此同時,大搞養豬積肥,廣開肥源。翻新擴建集體養豬場,家家有圈,户户養豬。粗肥變為優質肥料,既減少了肥料投資,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改良了土壤,為糧棉穩產、高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 

史來賀實事求是不跟風

1956年,颳起“小社並大社”之風,區裏將8個村30多個初級社合併為夏莊高級社,提名史來賀當社長。史來賀卻棄大求小,堅持劉莊“一村一社”。劉莊高級社與夏莊高級社同日舉行成立大會,但區裏拒不承認“黑社”,不準參加會議,不予傳達文件。這時又遭寒災、澇災、蟲災,糧棉收成鋭減大半,有村民將要逃荒。史來賀帶領羣眾大種白菜蔓菁胡蘿蔔,又成立鐵木小組、豆腐坊,組織燒磚瓦、到黃河灘割草、到火車站裝卸、串鄉做小買賣,當年副業收入1.7萬元,可買近20萬斤口糧,還給羣眾4次分紅。這時傳來了毛主席的聲音:中國農村情況複雜,從目前來看,一村一社比較好。勉強湊集的夏莊高級社一年就解體,劉莊保住了羽翼未豐的集體經濟 [23] 
1961年,農村推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從生產大隊核算退為生產隊核算。周圍村莊擴大自留地,分養牲畜,調動了生產積極性。史來賀卻棄小求大,堅持以大隊為基礎。他向在七里營公社蹲點的譚震林副總理彙報:“劉莊幹部有個習慣,無論啥事,都愛用‘劉莊實際’這把尺子量量。”劉莊就這麼大,居住集中,大隊有凝聚力,為了利於發展生產,不必人為拆分幾個核算單位,還是不退為好。上級工作組深入調查研究後,把劉莊作為“不退”典型上報中央,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 [23] 

史來賀鑽研棉花奪高產

史來賀(左二)在棉田裏向村民講解種植技術 史來賀(左二)在棉田裏向村民講解種植技術
1957年,劉莊成立科研小組,史來賀親任組長,與科研小組人員一道,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小田搞試驗,大田搞推廣。當年,劉莊皮棉畝產達到53.5公斤,成為全省、全國的先進單位。在全國棉花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勉勵史來賀:“千畝棉花畝產皮棉百斤以上,你們帶了個頭兒。希望你們高產再高產,徹底改變貧困面貌,給全國樹立榜樣。”
史來賀  新華社發 史來賀 新華社發
史來賀牢記周總理的囑託,帶領劉莊人繼續創高產。1958年以後,劉莊一帶的棉田,發生大面積毀滅性的棉花黃枯萎病。為奪棉花高產,史來賀在棉田一住就是8年,和大家培育“劉莊1號”、“劉莊2號”和“劉莊3號”新品種,年年獲得豐收,榮獲全省科技進步獎。並先後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浙江6省推廣,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8] 
1970年,阿爾巴尼亞棉花考察團第一個從中國國外前來參觀。史來賀的論文《科學種田連年高產》在《植物學報》發表,他被中國科學院聘為特邀研究員,被中國農業科學院邀請做學術報告,成為全國農學會會員、全國棉花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棉花學會副理事長 [21] 

史來賀畜牧突破開新路

1964年,史來賀帶領劉莊羣眾自力更生,發展畜牧業,他用90元錢從新鄉買回3頭小奶牛,後來又從新疆買回27匹母馬,從沁陽買回7頭驢,經過精心飼養,自繁自養,牲畜頭數迅速增加。劉莊畜牧業大發展,發展成為相當規模的畜牧場,成為劉莊村發展商品經濟的突破口。到70年代中期,畜牧場已每年賣騾馬20多匹,100多頭奶牛每天產奶幾千斤,又衍生了奶粉廠、冰糕廠、乳品加工廠 [8]  [21] 

史來賀安定團結搞生產

中國人物畫作品《中國村魂》 中國人物畫作品《中國村魂》
1966年,“文革”動亂開始,連鄭州、焦作、新鄉的紅衞兵都到劉莊“點火”,村裏造反派貼史來賀的大字報,因他在全國民兵羣英會上獲得過中央軍委獎勵的一支半自動步槍,還誣他“藏黑槍”。史來賀清醒地意識到,堅決不能亂。如果亂了,將是一場災難。於是,他立即召開羣眾大會,宣佈村裏的規定:“劉莊絕不能亂,今後寫大字報的,自己買紙買筆;外出串聯的,生產隊不記工分、不給盤纏。”正值批判“唯生產力論”時,他被革出了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之列,劉莊卻於此時拉開了集體企業的序幕 [8] 
1976年初,周總理逝世,在“四人幫”的政治高壓之下,史來賀召集村裏幹部和黨員、團員,在蘋果園開了一個秘密會議。他説:“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聽風就是雨,咱們還是一心搞發展。”並宣佈動工蓋集體新村。針對動亂情況,劉莊黨支部加強正面教育,使正氣壓倒了邪氣,劉莊村的不安定因素得到了化解。在社會上最亂的時候,劉莊的領導班子沒有癱瘓,人心沒有亂,一直在安定團結搞生產。1978年,劉莊村總收入達到126萬元,人均集體分配298元 [8]  [23] 

史來賀發展集體強經濟

勞動模範史來賀和戴蘇理同志 勞動模範史來賀和戴蘇理同志
為了讓劉莊羣眾富起來,史來賀向工業挺進,興辦起機械廠。機械廠生產的小喇叭曾響遍全國各地;小型奶粉機銷往全國20多個省區市。機械廠從僅有三個半人的鐵木業組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幾十台機牀的大廠。接着,史來賀帶領劉莊人又陸續建起了食品廠、造紙廠、澱粉廠等。劉莊村辦企業的發展,既有效地解決了剩餘勞動力問題,也為集體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 [8] 
史來賀(中)在村辦的華星製藥廠車間休息室內,與職工們交談 史來賀(中)在村辦的華星製藥廠車間休息室內,與職工們交談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史來賀與劉莊黨支部從劉莊村實際出發搞改革。他們保留了集體經濟的優勢,革除了農業勞動中的“大呼隆”和分配上的“大鍋飯”,同時吸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驗,成立了劉莊農工商總公司,下分農業、園林、畜牧、工副、商業、農機、建築7個專業、36個生產經營承包單位,實行“綜合經營、專業生產、分級管理、獎罰聯產”的集體專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責任制形式,適合劉莊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充分發揮了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調動了個人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劉莊經濟的發展。1980年,劉莊總收入每人平均達到1102.44美元(按當時美元價值計算),達到了小康水平。劉莊羣眾對共同富裕更加充滿信心 [8] 
1985年,劉莊建起高科技企業——河南新鄉華星藥廠,並在生產品種和規模上進行雙向拓展。華星藥廠已發展成為能生產數十種原料藥和成品藥的外向型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肌苷生產廠家和中國國內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藥生產基地之一 [22] 

史來賀大力建設新農村

史來賀與胡錦濤總書記
史來賀與胡錦濤總書記(2張)
在史來賀帶領下,劉莊從1976年4月開始新農村建設,1981年全部搬進一户一院,雙層向陽樓房。隨着羣眾生活的需求和社會變革,1994年又建起了14幢140套五層單元樓房,每户四室兩廳一廚一衞,人均住房面積達35平方米。為使全村羣眾住宅進一步優化,於2000年規劃建設了400套第三代住房——設施完備的現代化、智能化、花園式農民別墅,顯著提高了羣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村裏新樓蓋好後,史來賀同最後一批羣眾一起搬進新居 [1]  [29-30] 
“集體經濟得有集體主義,共同富裕得有共同理想。”史來賀把思想政治工作看得很重。他生前常説:“經濟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羣眾帶到富路上,又要把羣眾帶到正路上。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劉莊村裏建立了黨委聯繫支部、支部聯繫黨員、黨員聯繫農户,幹部黨員人人有任務的思想政治網絡。劉莊全村300多户人家,家家民主選舉了家庭組長,讓會當家理財的人負責一家人的生產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工作。為全面提高劉莊人的素質,劉莊投巨資建起了高標準的學校,建立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系統教育。在選拔有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修的同時,劉莊又邀請大專院校到村裏辦班。村裏建起了科技大樓、衞星地面接收站和電視差轉枱,開辦了圖書館、閲覽室和青年民兵之家,每年訂閲500多份科技報紙雜誌,為村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創造條件 [36] 
1985年春節,許多家庭小組長向黨支部反映,一些外村人來劉莊串親戚時,傳播封建迷信思想,有的甚至拉劉莊人蔘加封建迷信活動。史來賀敏鋭地認識到,不剎住這股風,就會動搖劉莊人對黨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就會干擾劉莊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在史來賀的倡導下,劉莊村開展了一場反對封建迷信的大討論,讓村民們在大討論中長見識,自覺地抵制歪風邪氣 [36] 

史來賀人物生活

史來賀人物語錄

史來賀 史來賀
史來賀常説:
“我這幾十年來,只幹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讓劉莊人跟共產黨走。第二件事,讓劉莊人富起來。” [8] 
“我當村支書,要讓劉莊人都過上好生活。有吃有喝有衣穿,還有房子住!” [8] 
“我這個‘史’啊,是‘吏’字少一橫——不當官兒。” [8] 
“現在是新社會,有共產黨領導。請大家放心:只要有黨支部在,有我史來賀在,決不讓一個人捱餓!” [8] 
“共產黨是為讓人民都過上好日子而奮鬥的,共產黨就是要帶領羣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 
“幹部既是帶頭人,又是服務員。帶頭人就是要帶領大家苦幹實幹,不謀私利;服務員就是為羣眾搞好服務,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羣眾富裕了才會打心眼裏説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 [5] 
“當幹部不能怕吃虧,不能怕出力,共產黨員的稱號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5] 

史來賀家庭成員

父親:史傳道,1882年出生。在舊社會吃了不少苦,長期積極支持兒子工作。1963年去世,享年81歲 [25] 
母親:1976年去世,享年93歲 [25] 
妻子:劉樹珍。父親被日本人抓勞工砸死在煤窯裏,全家外出逃荒前把16歲的她送到史家,與14歲的史來賀成親 [7] 
兒子:史世領,史家長子,1955年出生,1982年就讀於山東醫科大學,1985年任劉莊華星藥廠廠長。2003年5月,劉莊177名黨員無記名投票推選新一屆村黨委書記,史世領以滿票當選 [6]  [39] 

史來賀人物軼事

  • 堅持“兩個一”
史來賀始終堅持“兩個一”:一切從劉莊的實際出發,一切從維護和發展劉莊百姓的利益出發。
刮“浮誇風”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公社壓任務,要放小麥畝產15萬斤的“衞星”。劉莊會計算算,15萬斤麥子裝麻袋,在一畝地裏能結結實實碼兩層。史來賀順勢説,畝產15萬斤的話,全村人種3畝就夠吃了。於是僅種3畝“衞星田”,大田仍按原計劃種植。結果,“衞星田”連麥種都沒打夠,靠大田才穩產。
刮“共產風”時,公社對生產大隊“一平二調”,把小麥玉米拉走了,把夠檁條的樹刨走了。史來賀詳細記下來,拉走什麼糧、多少斤,刨走幾棵樹、多高、多粗等等,都要求來人開具了收據。不久,中央通知退賠平調物資。許多大隊空口無憑幹吃啞巴虧,劉莊卻出示收據,領回摺合退賠款7.2萬元。人們佩服史來賀長了“前後眼”,他説:“啥眼!這是把全村父老鄉親的利益拴在肋巴骨上,一動就心疼。”
1960年,大躍進辦大食堂的惡果顯現出來,周圍村莊裏,許多社員因營養不良而浮腫,甚至餓死了人。劉莊卻留下了一段愉快的“黑色幽默”。羣眾一致要求史來賀兼任大食堂司務長,“只要他不死,咱村人誰也不會餓死!”糧食不夠副食補,僅胡蘿蔔就種了70多萬斤,又用棉籽餅、玉米芯自制澱粉10多萬斤,還做豆腐、粉條和養豬。羣眾頓頓都能吃飽,每週還有肉吃,劉莊村連一例浮腫都沒出現。1961年春天根據中央精神,大食堂解散,劉莊人竟有70%以上投票不願解散大食堂 [19] 
  • “人牆”
“四清”運動中,一個由中央、中南局、省委、地委30多名幹部組成的“四清”工作組,帶着“越是紅旗單位問題越多”的成見,踢開劉莊大隊黨支部,召開批鬥會。已經“靠邊站”的史來賀,在會上接受“四清”積極分子的揭發批判。一個外號“抵人牛”的社員,以前損公利己捱過史來賀的批評,上台大呼小叫,越説越激動,突然甩掉棉襖,像一頭紅了眼的公牛撲向史來賀。幾百名社員忽地一下全站起來了,“抵人牛”的拳頭揮向史來賀時,人羣擋在了史來賀面前,瞬間站成一道人牆,頓時震驚了工作組。史來賀低頭站久了堅持不住時,一個凳子悄悄遞過來,向來少言寡語的普通社員劉名勳,輕聲説:“老史你坐這兒吧。”……這道人牆,這個凳子,讓史來賀感動至死 [32] 
  • “兩怕”
史來賀一怕在羣眾中孤立,二怕在羣眾中孤獨。總而言之,他生怕脱離羣眾,因為羣眾對於他就是“水”和“空氣”。因為怕在羣眾中孤立,史來賀一生樸素無華,不搞特殊,不戀權勢,不圖虛名,不謀私利,始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防個人威望造成“一言堂”,實行民主決策,只為羣眾幹實事、幹好事;因為怕在羣眾中孤獨,史來賀喜歡端着飯碗趕村街上的飯攤兒,與鄉親們蹲在一起邊吃邊聊;喜歡下班回家時坐在馬路牙子上,與男女老少偎在一起談笑風生。他曾因為被禁止接觸羣眾而落淚,曾坦言“離開羣眾最難受” [41] 

史來賀所獲榮譽

1959年4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60年4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民兵英雄”稱號。
1964年3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植棉能手”稱號。
1978年3月,被全國科學大會授予“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
1979年4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4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87年8月,被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授予“全軍英模”稱號。
1989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1989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解放40年來在羣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稱號。
198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91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領導幹部”稱號。
1991年12月,被國家農業部鄉鎮企業局授予“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稱號。
1995年4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1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5] 
2009年9月10日,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4]  [24] 
2009年9月22日,當選“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 [9] 
2019年9月,被評為“最美奮鬥者 [3] 

史來賀人物評價

史來賀的事蹟和精神很感人 [7]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評)
我們大家對來賀同志的評價有三句話: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農民的優秀代表,農村基層幹部的一面旗幟。這三句話概括了來賀同志的一生。他一生不忘羣眾,一生也沒離開過羣眾。50多年,帶領羣眾使一個窮村莊變了樣子。全國的農村幹部都應該向他學習 [38] (國務院原總理温家寶 評)
史來賀同志的思想和事蹟,是我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部生動教材 [36] (《人民日報》 評)
史來賀同志是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典範,是全省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一面旗幟,是河南農民的優秀代表,是河南人民的驕傲。史來賀同志甘做人民公僕,心繫羣眾,廉潔奉公,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為我們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樹立了典範 [5] (中共河南省委 評)
幾十年來,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忠實履行共產黨人的職責,時刻把羣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人民羣眾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 [2] (新華社 評)
歷史已銘記了他,這位新時代農民的先驅,這位中國鄉村的靈魂人物 [11] (《河南日報》 評)
“五十年紅旗不倒”説的既是劉莊,更是對史來賀的讚譽 [15] (《中國青年報》 評)
他始終保持着農民的樸素本色。他所創造的業績,他所獲得的榮譽,歷史,將永遠銘記 [37] (《新鄉日報》 評)

史來賀後世紀念

史來賀人物緬懷

2003年4月23日,史來賀不幸病逝。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從北京打來電話,對史來賀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親屬表示誠摯慰問。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基層單位送來了800多個花圈,層層簇擁,淹沒了禮堂門前的廣場,向着劉莊村魂,向着中國村魂,致哀,致敬 [12] 
2003年9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印發《中共河南省委關於開展向史來賀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史來賀同志為榜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振奮精神、努力工作,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鬥 [5] 
2013年,為紀念史來賀逝世10週年,《新鄉日報》開闢了“史來賀精神耀牧野”專欄,刊發社會各界紀念史來賀的文章 [20] 
2021年4月23日史來賀老書記逝世18週年紀念日之際,七里營鎮黨委書記荊樹濕帶領班子成員、機關幹部和51個村黨支部書記200多人來到史來賀紀念館,深切緬懷史來賀老書記。活動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丁慶豐主持 [27] 
2021年緬懷活動

史來賀精神傳承

2003年9月17日,按照中組部、中宣部和河南省委的統一部署,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和新鄉市委在鄭州聯合召開學習史來賀同志先進事蹟座談會 [40] 
2013年4月19日,由新鄉市委組織的“學習弘揚史來賀精神”座談會在新鄉縣七里營鎮劉莊村舉行。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先進羣體代表和黨員羣眾近百人,共同追憶史來賀先進事蹟,學習弘揚史來賀精神 [26] 
2014年4月21日,新鄉縣成立史來賀精神研究會。該研究會的成立對於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史來賀精神,堅守理想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6] 
在史來賀的家鄉,出現了全國罕見的“新鄉現象”。在一個地級市裏,以史來賀為首,形成了一個全國和全省重大先進典型的密集羣體,湧現了一批“史來賀式”的農村黨委、黨支部書記——吳金印劉志華裴春亮範海濤張榮鎖耿瑞先許福卿等。史來賀1990年10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怎樣當好農村黨支部書記》,也成為了全國一代村支書的生動教材 [19] 
2021年4月,新鄉縣在劉莊展覽館史來賀同志紀念館舉行黨史系列教育“接過毛主席的槍”劉莊史來賀民兵連授旗儀式 [28] 

史來賀藝術作品

《史來賀》封面 《史來賀》封面
2005年5月,新華社軍分社濟南軍區支社前社長蔣永武所著的長篇傳記文學《史來賀》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全書15章,共50萬字。全書通過解讀史來賀同志思想境界、身世、家庭和事業等呈現出一個實事求是、帶頭致富、為民造福、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立體的主人公形象。該書在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教材 [33-34] 
豫劇《史來賀》劇照 豫劇《史來賀》劇照 [17]
2014年6月20日晚,由河南省豫劇三團排演的大型豫劇現代戲《史來賀》在新鄉縣劉莊村禮堂首演。《史來賀》主要講述了1988年至1990年間,史來賀為再建新藥廠向村民籌款借錢的故事,藝術再現了史來賀的幹羣情、夫妻情、父子情,凸顯了一名共產黨人一心為民、克己奉公和積極進取的崇高品德和擔當精神 [14]  [17] 
2014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黨的核心價值觀文化—為人民服務”宣講活動開講暨電影《大地赤子—史來賀》首映禮。影片《史來賀》講述了全國勞動模範史來賀的感人故事,他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紮根劉莊51年,使當年的“長工村”成為全國有名的小康村、幸福村 [13]  [18] 
2015年7月12日,以全國勞模史來賀為題材的中國人物畫作品《中國村魂》正式入藏史來賀紀念館。該畫作者、水墨人物畫家石品表示“這幅畫終於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35] 
2017年5月5日,中央電視台重點創新節目《國家記憶》《永不過時的勞模精神》系列播出第五集《史來賀》。該期節目講述了史來賀如何將一個一窮二白的窮村莊變成如今的“中原首富村”的故事 [31] 
電影《史來賀》首映式現場

史來賀紀念場館

2003年4月23日,史來賀不幸病逝後,村民們紛紛要求:希望能有個地方,能經常瞻仰老書記的音容笑貌。為此,劉莊村裏建過一個臨時紀念館。後來,紀念館開建,2010年正式落成。劉莊展覽館史來賀同志紀念館佔地19畝,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層,12個展廳,布展照片300多幅,各類展品100餘件 [8]  [10] 
劉莊展覽館史來賀同志紀念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