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台藏塔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藏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是新疆境内保存较好、体量较大的一座唐朝至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单体佛寺遗址,台藏塔在维吾尔语中称之为“太桑”。 [1]
台藏塔遗址主体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方形佛寺,东西残长35.5米、南北残宽22.65米、残高19.1米,占地面积939平方米。遗址下部有墓葬2座,出土有陶、金、银、铜、钱币等文物。台藏塔遗址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及发展的一处重要遗迹,在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建筑、宗教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2001年06月25日,台藏塔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中文名
台藏塔遗址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三堡乡尤喀买里村
所处时代
唐至宋
占地面积
939 m²
保护级别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编    号
5-0144-1-144 [2]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台藏塔遗址建辨劝于唐宋时期,废弃于蒙元时期,与高昌回鹘王国的渗才灭亡阿雅漏糊捉故店时间套和府相同。 [1]
2008年8至9月,为了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台藏塔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艰体照,共清理台藏塔船犁洪碑妹杠佛塔1座、墓葬2座。 [1]

建筑格局

播报
编辑

遗址综述

台藏塔遗址地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上,属于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周围有大量的居民房、羊圈、果园、菜地等。有的民房依托塔体而建,有的窑洞建在塔体内,塔内则为羊圈。因此,遗址和四周地面遭到了很大破坏,塔体严重坍塌。现塔体东、南、西三面地面均低于原地表0.9—1.7米,局部深入地下2米以上,只有北面可见到最初的地面。发掘前遗址内外有撤迁民居留下的建筑垃圾,局部厚达2米以上。 [1]
台藏塔

建筑遗址

台藏塔遗址主体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方形佛寺,东西残长35.5米、南北残宽22.65米、残高19.1米,占地面积939平方米。塔身平面大致呈方形,边长约13米。门位于西南墙中部,宽约4.5米,由于坍毁严重,形制不明。东南壁下有一座土坯台,残宽约2米,残高约1.5米。东北角残存柱洞4个,直径0.5—0.7米、深0.2—1.5米。木柱用土坯充填固定。木柱已被烧毁,残留大量红烧土、木炭和灰烬等。佛龛现存32个。多已坍塌,形制不清。仅东南壁第三级最北一座佛龛保存较好,现存基座、壁画等遗迹。 [1]

陪葬墓葬

播报
编辑
台藏塔遗址下部有墓葬2座。M1墓位于台藏塔西南壁下,墓道被门打破。墓室和墓道西段上部被现代窑洞破坏,近墓门处有一个宽与墓道等同,长3米左右的扰坑,里面填土为青沙土,内含一小块人头骨。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由墓道、墓门、过洞、封门、墓室和耳室等构成。M2墓位于台藏塔内北角,靠近塔体根部有一个宽约1米的扰坑,填土为青沙土。墓道末端压在塔身地面下,墓室位于塔身西北壁下,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单室墓。 [1]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遗址遗物

台藏塔遗址出土遗物较少,仅在遗址北角探沟内出土少量陶片、1件陶纺轮和2枚钱币。其中陶纺轮1件,圆形,中有孔。孔径0.4厘米、直径2.25厘米、高1厘米。光绪通宝1枚,锈蚀严重,仅存“绪通”二字。新疆红钱1枚,仅存一小块残片,一面有“十文”两字。 [1]

墓葬遗物

台藏塔遗址的2座墓葬共计出土遗物45件()。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钱币等。其中陶器28件,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素面,部分器表有墨书汉字2字。器形有碗、罐、盘、豆、器座、盂等。碗7件,夹砂灰陶。轮制。敞口、圆唇、弧腹、平底。罐9件,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轮制,鼓腹,平底。盘4件,均残,夹砂红褐陶。豆2件,均残,可复原。泥条盘筑法制成。器座4件,泥条盘筑法制成,圆唇,腹部呈喇叭状,大平底。盂1件,夹砂灰陶,轮制。外表较粗糙,表面有脱落。甑1件,夹砂灰陶,残,可复原。外表较粗糙。敛口、下折沿、方唇、唇面上有一道凹槽,斜腹,小平底,底部有五孔。 [1]
出土文物

研究价值

播报
编辑
台藏塔遗址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及发展的一处重要遗迹,在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建筑、宗教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2001年06月25日,台藏塔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信息

台藏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三堡乡尤喀买里村。 [1]
台藏塔遗址

交通信息

乘车到达吐鲁番市高昌区三堡乡人民政府,步行1公里到达台藏塔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