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茶14號

鎖定
台茶14號又名白文。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中文名
台茶14號
外文名
C.sinensis cv.Taicha 14
別    名
白文
來    源
台灣省茶業改良場
台茶14號 C.sinensis cv.Taicha 14
又名白文。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來源及分佈:由台灣省茶業改良場以台農983號為母本、白毛猴為父本,採用雜交育種法育成。1983年台灣省將其命名為台茶14號。 特徵:樹姿開張,分枝較少。葉片較小,卵圓形,葉色黃綠,有光澤,葉面微隆起,葉身稍內折,葉緣平,葉齒多淺細,葉質厚,葉尖漸尖。芽葉淡綠色,細小,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56.7g。子房有茸毛,花柱3裂。 特性:芽葉生長勢較強,芽葉密度較大。春茶萌發期為3月上旬,開採期為3月中、下旬。5~8齡茶樹的茶園每1000平方米年平均產量為40kg。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全氮量4.2%、茶多酚19.2%。適制性廣。制台灣包種茶和台灣烏龍茶,品質優;制壽眉、紅茶,品質優良。抗旱性較強,抗蟲性中等。扦插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較高。開花多。 適栽地區:台灣中北部茶區和高山茶區。 栽培要點:剪枝週期中等,需肥量中等。 [1] 
參考資料
  • 1.    楊亞軍,梁月榮主編,中國無性系茶樹品種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8,第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