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瓊海桐

鎖定
台瓊海桐是海桐科海桐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高12米。幼枝被鏽色柔毛;葉簇生枝頂,成假輪生狀;圓錐花序頂生,由多數傘房花序組成,密被鏽褐色柔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瓣黃色,子房卵圓形,基部疏被鏽色柔毛;蒴果扁球形無毛;種子不規則多角形;花期5-10月。 [4] 
台瓊海桐在中國分佈於中國台灣和海南,在越南也有分佈。 [5]  常生於海岸邊,是海岸樹種之一。 [6]  台瓊海桐對光照的適應能力較強,較耐蔭耐烈日,較耐乾旱耐水濕,適宜半蔭環境,喜肥沃、濕潤的土壤。 [7]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8] 
台瓊海桐可入藥,據《台灣藥用植物志》記載:其“根,煎服治打僕傷,解渴;葉,煎服可止痢。” [9]  其還有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 [10]  台瓊海桐蒴果籽油富含脂肪酸,還具有修復肌膚細胞、抵抗紫外線之效。 [11]  台瓊海桐頂生花序較大,花期特長,從春末到深秋,數月不斷,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12]  其還可用作綠籬栽植,常孤植、叢植於草叢邊緣及林緣、路邊。 [7] 
中文學名
台瓊海桐 [3] 
拉丁學名
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 formosanum (Hayata) Zhi Y. Zhang & Turland
二名法
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 formosanum
植物界
海桐花科
海桐花屬
台瓊海桐
中國植物誌
35(2):035

台瓊海桐形態特徵

台瓊海桐線稿圖
台瓊海桐線稿圖(9張)
海桐科海桐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高12米。幼枝被鏽色柔毛;葉簇生於枝頂,成假輪生狀,二年生或三年生,幼嫩時紙質,兩面被柔毛,以後變革質,禿淨無毛,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4-10釐米,寬3-5釐米;先端鈍,或急短尖,有時圓形,基部下延,窄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幹後稍暗淡,下面淺綠色,無毛;側脈7-10對,在近邊緣處相結合,網脈在下面明顯,網眼細小,寬不過0.5毫米,全緣或有波狀皺摺;葉柄長5-12毫米。圓錐花序頂生,由多數傘房花序組成,密被鏽褐色柔毛,總花序柄及花序軸長4-8釐米,次級花序柄長1.5-4釐米,第三級花序柄長3-5毫米,花梗長3-6毫米,苞片早落,披針形,長約2毫米;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5-2毫米,均無毛或僅有睫毛;花瓣黃色,有芳香;萼片分離,或基部稍連合,長卵形,長1.5毫米,先端鈍,有睫毛;花瓣長5-6毫米;花絲長3毫米,花葯長1毫米;子房卵形,基部被鏽色疏柔毛,側膜胎座2個,珠柄短,胎座位於中部以下,胚珠12-16個。蒴果扁球形、長6-8毫米,寬7-9毫米,禿淨無毛,2片裂開,果片薄木質,內側有橫格;種子約10個,不規則多角形,長3毫米。花期5-10月。 [1]  [4]  [13] 

台瓊海桐近種區別

小喬木,葉倒卵形,先端鈍或圓,有時急短尖,幼嫩時與嫩枝常有鏽色柔毛,圓錐花序頂生,多花,被毛,花小,子房基部有疏毛,胎座2個,胚珠12-16個。它和假多花海桐 P. kerrii 較接近,後者葉片長而尖,胚珠只有4個 [1] 

台瓊海桐產地生境

台瓊海桐在中國分佈於中國台灣和海南,廣東,在越南也有分佈。 [5]  原種 P. pentandrum (Blanco) Merr. 分佈於菲律賓及蘇拉威西的北部。常生於海岸邊,是海岸樹種之一。 [1]  [6] 

台瓊海桐生長習性

台瓊海桐對光照的適應能力較強,較耐蔭耐烈日,較耐乾旱耐水濕,適宜半蔭環境,喜肥沃、濕潤的土壤。 [7] 

台瓊海桐主要價值

台瓊海桐藥用價值

台瓊海桐可入藥,據《台灣藥用植物志》記載:其“根,煎服治打僕傷,解渴;葉,煎服可止痢。” [9]  其還有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 [10] 

台瓊海桐研究價值

台瓊海桐蒴果籽油富含脂肪酸,還具有修復肌膚細胞、抵抗紫外線之效。 [11] 

台瓊海桐觀賞價值

台瓊海桐頂生花序較大,花期特長,從春末到深秋,數月不斷,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12]  其還可用作綠籬栽植,常孤植、叢植於庭園觀賞,亦可植於草叢邊緣及林緣、路邊,列植作園路的行道樹。 [2]  [7] 

台瓊海桐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