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台湾黄杉

松科黄杉属植物
台湾黄杉(Pseudotsuga wilsoniana Hayata)是松科、黄杉属乔木。树皮暗灰色,粗糙; 大枝平展,树冠塔形。叶条形,排列成两列,直或微弯,先端钝有凹缺,基部楔形,具短柄。球果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中部种鳞肾形;苞鳞露出部分向外反伸,中裂窄、渐尖;种子三角状卵圆形,微扁。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1]
为中国台湾特有树种,主要分布于大甲溪及立雾溪上游、新竹八通关古道等海技810-2700米山区。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性喜冷凉至温暖、湿润、向阳之地。 [1-2]
台湾黄杉材质优良,可供房屋建筑、家具等用;也可作园景树,幼树盆裁。 [1-2]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濒危(EN)。 [4]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二级。 [5]
(概述图参考来源: [3]
中文名
台湾黄杉
拉丁学名
Pseudotsuga wilsoniana Hayata
别    名
威氏帝杉台湾帝杉 [2]
松纲 [8]
松目
台湾黄杉
命名者及年代
Hayata,1915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乔木,高达5想厦踏全她朽0米,胸径可达2米,枝下高常达30米判墓试;树皮汗全暗灰色,粗糙连几,拒促深纵裂; 大枝平展,树冠塔形;一年生枝栗褐色(干时),有短毛或近无毛,二、三年生枝灰格永碑褐色或深灰色。叶条形,排列成两列,直或微弯,长1.5-3(多为1.7-2)厘米,宽1.5-2毫米,先端钝有凹缺,基部楔形,具短柄,上面光绿色,下面气孔带灰绿色或灰白色,绿色边带极窄;横切面两端微尖,上面有一层不连续的皮下层细胞。 [1] [9]
球果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6厘米,径3-4厘米;中部种鳞肾形,长约2厘米,宽约3厘米,上部宽圆,基部楔形,两侧有较宽圆的凹缺,鳞背露几出部分无毛; 苞鳞露出部分向外反伸,中裂窄、渐尖,长3-4毫米,侧裂三角形,长约1.5毫米,先端微钝,外缘常有细缺齿;种子三角状卵圆形,微扁,长约6毫米,种翅与种子近等长,中部宽,先端钝,种子达多欢判连翅稍短于种鳞。 [1]

近种区别

播报
编辑
黄杉(学名: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近似台湾黄杉,主要区别在于:黄杉芽顶端尖,较大,长5-8毫米,球果紫褐色,微被白粉,柱状卵圆形或窄卵形;种子较长,约1.3厘米。 [6]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为中国台湾特有树种,产于台湾中央山脉,气侯温暖湿润,酸性黄壤地带。主要分布于大甲溪及立雾溪上游、新竹八通关古道等海技810-2700米山区。 [1-2]
台湾黄杉为阳性树种,通常生长于阴坡上方,为阴坡之先趋树种。性喜冷凉至温暖、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13-25℃,日照80-100%。较高海拔处常与铁杉混生,在温暖带针叶树林群系中,常散生于红桧扁柏及其他针叶树混生林中,且为第一层树冠,为过渡群落之一,在环境适宜时可形成台湾黄杉过渡单丛。 [2] [7]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1]
生长缓慢,寿命长,耐寒不耐热。高冷地生长良好,平地夏季高温生长迟缓。 [2]台湾黄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10月到当年5月平均月降水量呈正相关,与5月平均最高温呈负相关,且降水对轮宽的影响强度及时间大于温度。而台湾黄杉径向生长与5月温度及雨量呈现反向的关系,台湾黄杉径向生长可能主要反应水逆境。早、晚材与气候的关系在季节上的分布不同。早材偏向于生长季早期(前一年10月至当年5月降水),晚材偏向晚期(前一年10月至当年7月降水)。 [7]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栽培介质以沙质壤土或沙砾土为佳。幼树年中施肥3-4次,土壤保持适润。成长缓慢,尽量避免重剪或强剪。成树移植前需断根处理。 [2]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边材黄白色或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纹理直,结构中等,比重0.7,材质优良,可供房屋建筑、家具等用。 [1]也可作园景树,幼树盆裁。 [2]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濒危(EN)。 [4]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二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