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銀行大樓

鎖定
台灣銀行大樓建於1924年,佔地904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同時又廣泛吸取各國建築的長處,如東立面又配有四根歐洲古典主義式的柱子,賦予大樓歐洲古典主義的風格。
中文名
台灣銀行大樓
外文名
Taiwan bank building
成立時間
1924年
面    積
904 m²
結    構
鋼筋混凝土
風    格
西洋風格

台灣銀行大樓基本資料

台灣銀行大樓
檔案號: A4939
台灣銀行大樓 台灣銀行大樓
原名: 台灣銀行大樓
地址: 中山東一路16號
現使用單位: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
設計單位: 德和洋行
設計日期: 1924年11月
竣工日期: 1927年4月
總卷數:4卷

台灣銀行大樓建築簡介

台灣銀行大樓(招商銀行大樓),招商銀行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式風格的建築,原為
台灣銀行大樓,現為招商銀行大樓。
外灘16號原來是日商開設的台灣銀行大樓。早期的台灣銀行大樓是一幢建於上世紀的東印度式建築,高三層,1924年被拆除重建。重建的大樓由德和洋行設計,採用日本近代西洋建築風格,其特徵是廣泛吸收各國建築的長處,集多種建築風格為一體。與日本大阪和橫濱的近代建築比較相似。解放後,改名為工藝大樓。
台灣銀行是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在台北開設的,1911年日本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台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最早的台灣銀行大樓是一座東印度式建築,1924年拆除重建。現在的大樓興建於1924年,僅4層,是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築.同時還吸取了各國建築之長,東立面就有四根歐洲古典主義式的柱子,使其兼具歐洲古典建築風格。整幢大樓呈下大上小形,有一種穩重感,和周圍的東風飯店等遙相呼應。

台灣銀行大樓建築風格

外灘16號台灣銀行大樓, 建於192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築,同時又廣泛吸取各國建築的長處,成為一個多種風格建築的混合體。
台灣銀行大樓 台灣銀行大樓
原是一家日商銀行,叫“台灣銀行”,中國寶島台灣於1895年淪為日本殖民地後,日本立即在台灣開設了許多銀行,其中以“台灣”兩字命名的銀行為最大銀行之一,台灣銀行總部設在台北,1911年日本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台灣銀行作為敵產加以沒收,並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早期的台灣銀行是一座東印度式建築,因該建築山牆不夠牢固,安全性能不理想,沒有具備近代銀行的要求等因素,於是在1924年被拆除重建。現大樓佔地904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僅4層,主立面為東面(面向黃浦江),並設有四根粗大的歐洲古典主義式的立柱,三層、四層的層高明顯
小於一、二層,基本上採用平拱窗框,整幢大樓遠遠望去呈下大上小形,有一種穩重感。
該建築雖然稱不上是佳作,但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倒是另有一番情趣,其富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這不禁讓人想起具有“東洋倫敦”之稱的東風飯店(詳見上海外灘2號--上海總會 )。這些樓與樓之間內在或外在的聯繫,使得外灘的建築尤顯和諧統一,建立一種整體的美感。
現該建築為招商銀行、上海工藝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的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