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酸腳杆

鎖定
台灣酸腳杆(學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是野牡丹科酸腳杆屬植物,攀援灌木,小枝鈍四稜形,具星散的皮孔,無毛,節上具1環短粗刺毛。葉對生或輪生,葉片紙質,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頂端驟然尾狀漸尖,具鈍頭,基部楔形,全緣,離基3出脈,於葉片中部尚有1對側脈,兩面無毛,葉面中脈微凹,背面基出脈隆起,側脈微隆起;基部具小瘤,藥隔微膨大,下延成短距;子房下位,與萼管貼生,頂端呈短圓錐形。漿果近球形,為宿存萼所包,直徑 約7毫米,無毛,頂端冠以宿存萼片。 [1] 
分佈於中國台灣南端及島嶼,福建福州、廈門等地曾經有人少量引種。生長於海拔50-1000米的山間林中。 [1-2] 
台灣酸腳杆花色豔麗,花枝奇特,觀賞價值高,可作為庭園觀賞植物或盆栽植物於較陰環境種植,效果極佳。台灣已經引種馴化成功,開發應用於庭園和家居美化。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台灣酸腳杆
拉丁學名
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別    名
台灣野牡丹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野牡丹科
酸腳杆屬
台灣酸腳杆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命名者及年代
Hayata,1912

台灣酸腳杆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小枝鈍四稜形,具星散的皮孔,無毛,節上具1環短粗刺毛。葉對生或輪生,葉片紙質,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頂端驟然尾狀漸尖,具鈍頭,基部楔形,長10-20釐米,寬3-6釐米,全緣,離基3出脈,於葉片中部尚有1對側脈,兩面無毛,葉面中脈微凹,背面基出脈隆起,側脈微隆起;葉柄長5-8毫米,無毛。
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近頂生,長約25釐米,無毛,最末一次的總花梗長2-3釐米;苞片線形,長約3毫米;花梗長約6毫米,無毛;花萼近球形,四稜形,上部微縊縮,長3毫米,直徑2.5毫米,無毛,檐部全緣或具不明顯的4齒;花瓣4,倒卵形,上部偏斜,頂端鈍,長約7毫米;雄蕊8,同形,等長,花絲長約4毫米,花葯狹披針形,長3-4毫米,基部具小瘤,藥隔微膨大,下延成短距;子房下位,與萼管貼生,頂端呈短圓錐形。漿果近球形,為宿存萼所包,直徑 約7毫米,無毛,頂端冠以宿存萼片。 [1] 

台灣酸腳杆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台灣南端及島嶼,福建福州、廈門等地曾經有人少量引種。生長於海拔50-1000米的山間林中。 [1-2] 

台灣酸腳杆主要價值

台灣酸腳杆花色豔麗,花枝奇特,觀賞價值高,可作為庭園觀賞植物或盆栽植物於較陰環境種植,效果極佳。台灣已經引種馴化成功,開發應用於庭園和家居美化。 [2] 
參考資料
  • 1.    台灣酸腳杆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朱純主編.廣東野牡丹科植物與開發應用[M],貴州科學出版社,2009.08,第85頁
  • 3.    台灣酸腳杆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