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藍鵲

(台灣特有鳥類)

鎖定
台灣藍鵲,雀形目鴉科藍鵲屬鳴禽 [5] 俗稱長尾山娘 [6] 台灣藍鵲為體型較大的深藍色鳥類;頭頸及上胸黑色,其餘體羽深藍色而腹部稍淡;次級和初級飛羽端部具白色羽緣;尾呈楔形;中央尾羽延長並具白色端斑,其他尾羽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虹膜黃白色;喙鮮紅色;腳鮮紅色。 [7] 
台灣藍鵲為中國鳥類特有種,僅分佈於台灣島的中低海拔森林中。成對或集小羣活動於中低山的天然林和次生闊葉林中,也見於林緣、河谷和公園。食性雜,不僅吃無花果、木瓜、漿果、各類種子和植物,還會吃昆蟲、小型無脊椎動物、齧齒動物和蛇 [8]  。冬季下移至低海拔地區越冬。 [7]  台灣藍鵲的活動、覓食或築巢都以家族為基本單位 [6]  。台灣藍鵲不僅具備卓越的飛行能力,還會儲藏食物,它們會把多餘的食物仔細蓋好,或者藏在樹上,以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食物短缺 [8] 在繁殖方面,台灣藍鵲採用一夫一妻制,雌鳥獨自孵化產下3到8枚卵,雌雄鳥一同築巢並撫養幼鳥。 [9] 
台灣藍鵲深受人們的喜愛,常被作為觀賞鳥飼養。 [10]  其全身上下除了頭、頸、胸部是黑色外,幾乎都是帶有金屬光澤的寶石藍色,配上紅通通的嘴和腳,還有美麗的長尾巴,可説是姿色不凡的野鳥,加上個性大膽不怕人,因此成了許多野鳥攝影者最愛的對象之一。 [6] 
外文名
Taiwan Blue Magpie
別    名
台灣暗藍鵲
長尾山娘
中文學名
台灣藍鵲
拉丁學名
Urocissa caerulea
二名法
Urocissa caerulea Gould, 186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鴉科
藍鵲屬
台灣藍鵲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1863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台灣藍鵲形態特徵

台灣藍鵲雌雄相似,額、頭頂、頭側、枕、後頸、頸側、頦、喉至上胸全為黑色,其餘上下體羽包括兩側表面為藍色。下體腹以下稍淡。飛羽黑褐色,外翈藍色,先端白色。尾羽特長、藍色,中央一對尾羽最長,住兩側逐次縮短,尾呈凸狀。中央一對尾羽端部白色,其餘尾羽端部白色,中部黑色,僅基部藍色,尾下覆羽這次具白色端斑。兩翅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基部紫藍色,末端白色,次級飛羽內外翈均具白色端斑,外翈羽緣紫藍色。虹膜黃白色,嘴和腳鮮紅色。
大小量度:體長530-640毫米;嘴峯39-40毫米;翅180-210毫米;尾380-433毫米。 [3] 

台灣藍鵲近種區別


台灣藍鵲
體量
體長530-640毫米;嘴峯39-40毫米
體重♂150-200克,♀147-210克;體長♂510-634毫米,♀524-655毫米
特徵
雌雄相似,額、頭頂、頭側、枕、後頸、頸側、頦、喉至上胸全為黑色,其餘上下體羽包括兩側表面為藍色。下體腹以下稍淡。飛羽黑褐色,外翈藍色,先端白色
雌雄同型。喙、虹膜呈紅色,鼻孔位於嘴基,並有軟羽和硬毛覆蓋,頭至胸為黑色,頭頂至後頸為白色,上體餘部體羽為紫藍色,飛羽具白色次端斑,尾長呈楔形,紫色尾羽具白色次端斑,外側尾羽還具黑色次端斑;
圖片
台灣藍鵲 台灣藍鵲
紅嘴藍鵲 紅嘴藍鵲

台灣藍鵲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1200米的的低山闊葉林次生林中,也棲息于山腳平原、河谷和村鎮附近的森林內, [3]  或竹林、果園、農地及人工栽植的杉林、油桐等次生林中,在非繁殖期會遷至海拔1800米的山林中活動。

台灣藍鵲生活習性

性兇悍,喜羣聚。常成小羣活動。飛行行排成一排,常見自山谷的樹上,一隻跟一隻有序地飛往山谷另一邊的樹上,甚為壯觀。結羣的台灣藍鵲全年都在一起,羣內的每一個個體都能和平相處,即使在繁殖期也不分開,但羣體內的個體可能有地位等級差異。領地性強,會驅趕入侵的其他種鳥類。 [3] 
雜食性。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動物性食物常見種類有叩頭蟲金龜甲蝗蟲蚱蜢蒼蠅螽斯蟋蟀甲蟲鱗翅目幼蟲和其他昆蟲,也吃蜘蛛蝸牛蠕蟲螢火蟲蜥蜴雛鳥鳥卵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植物性食物主要為堅果、木瓜、漿果、香蕉等植物果實和種子。 [3] 
在可辨認的71種食物中,植物的果實佔33.8%,兩棲爬行類動物佔32.4%,昆蟲佔22.5%,小鳥佔7%,其他如饅頭剩菜佔4.3%。台灣藍鵲會像伯勞一樣停立在低枝上,等待地面及植物下層獵物如蜥蜴、蛇、蛙等的出現,然後迅速撲向地上而攫取之,並用口叼到高枝上食用,如捕到大毛蟲,會先在枝上摔打再吞食。剛孵出的雛鳥如死亡,親鳥會將其啄食,但不會將其叼去喂仍活着的雛鳥。台灣藍鵲還會把剩餘食物短期暫存在大樹的枝椏上,但通常會在幾小時後或第二天就回去把儲存的食物吃掉。在孵卵和育雛期,雌鳥會向雄鳥乞食,雄鳥也會餵了食物,卻不曾見雄鳥向雌鳥乞食。 [4] 
鳴叫聲粗大而聒噪,常發出“嘎…鏘、嘎…鏘”或“嘎嘎…穗”之聲。 [4] 

台灣藍鵲分佈範圍

台灣藍鵲全球僅中國台灣島內山地有該物種分佈。已從台灣西部的過伐低地上消失,但在海拔300-200米有林山地並不罕見。 [4] 

台灣藍鵲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5月。繁殖時,有時會有幫手協助築巢和育雛。巢築在樹林及灌木雜草交接地帶或村落的高樹上,較為粗糙。羣體中的每一成員都參與築巢的工作。巢離地4-10米高,巢淺盤狀,巢高10釐米,直徑15釐米,深6釐米。每窩產卵3-8枚,卵橄欖綠色,被有暗褐色斑點,其大小(n=2)平均為25×34毫米,重量9.4克。
在繁殖初期,如第一窩卵被破壞,會很快在更高的枝椏上築第二巢繼續繁殖。如第二窩再被破壞,會再築第三巢。孵卵由雌島獨自承擔,雄鳥和幫手會帶食物來喂孵卵的雌鳥。雌鳥孵卵太久,有時會躍上樹枝嗚叫,此時雄鳥和幫手如無反應,便獨自飛出覓食。雄鳥和幫手有時會將食物儲存在巢的附近樹上,讓雌鳥可儘快得到食物,以便早一點回到巢裏。然而在此羣體內,幫手與一對繁殖鳥的關係如何,尚不清楚。
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雛鳥出殼初期,雌鳥還有孵雛的任務,所以雄鳥和幫手還會帶食物來喂雌鳥,隨着雛鳥的長大,帶回來食物的次數就減少。餵養時親鳥會將雛鳥的糞便叼出巢外丟棄。通常親鳥外出覓食時,會留1只在巢附近警戒,保護雛鳥的安全。餵養約20天,雛鳥身上羽毛豐滿,30天離巢,但仍依賴成鳥餵食。如不受干擾,通常第二年會回到原來築巢的地區繁殖。 [3]  [4] 

台灣藍鵲保護現狀

台灣藍鵲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2]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台灣藍鵲種羣現狀

台灣藍鵲原棲息於低山地帶的樹林裏,因低山地帶的墾拓,其活動範圍已大為縮小。種羣數量雖未達瀕危程度,但不甚普遍。
該物種分佈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參考資料
  • 1.    Taiwan Blue Magpie (Urocissa caerulea)  .IBC Bird Collection[引用日期2015-11-09]
  • 2.    Urocissa caerulea   .The IUCN Red List .2015-03[引用日期2015-11-09]
  • 3.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卷 (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192-193
  • 4.    雷富民 盧汰春.《中國鳥類特有種》: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388-391
  • 5.    (英)約翰·古爾德著,亞洲鳥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1,第215頁
  • 6.    張蕙芬著,自然觀察叢書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 100堂都市自然課,商務印書館,2015.10,第81頁
  • 7.    曲利明主編,中國鳥類圖鑑 中,海峽書局,2013.01,第884頁
  • 8.    (法)埃馬紐埃爾·普伊德巴作;陳陽譯;(法)朱莉·泰拉佐尼繪畫,詩意圖鑑 動物詩人,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02,第58頁
  • 9.    (法)埃馬紐埃爾·普伊德巴作;陳陽譯;(法)朱莉·泰拉佐尼繪畫,詩意圖鑑 動物詩人,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02,第60頁
  • 10.    印度XACT公司著;張聖奇譯,鳥類大觀,天地出版社,2019.02,第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