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茶藨子

鎖定
台灣茶藨子(Ribes formosanum Hayata)為茶藨子科茶藨子屬下的一個種。落葉灌木。莖有粗毛至無毛;全株著生三分叉的棘刺於葉腋處,長1.3 釐米。
中文名
台灣茶藨子
拉丁學名
Ribes formosanum Hayata [2] 
別    名
台灣醋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茶藨子科
茶藨子屬
台灣茶藨子

台灣茶藨子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2米;枝粗壯,老枝暗灰色或紫黑灰色,無毛,小枝色較淺,無毛或微被細短柔毛,在葉下部的節上着生3枚粗壯刺,刺長1-1.3釐米,節間常無細刺;芽常卵圓形,長2-4毫米,先端微尖,具數枚幹膜質鱗片,外面無毛或近無毛。 [1] 
葉常1-3枚着生於小枝頂端,近圓形,直徑約1.5-2釐米,基部截形至淺心臟形,兩面微被細短柔毛,上面深綠色,下面色較淺,掌狀3-5裂,分裂幾達葉片中部,裂片先端圓鈍,頂生裂片稍長於側生裂片,具粗鈍鋸齒;葉柄長1-2釐米,具細短柔毛。 [1] 
花兩性,通常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1.5釐米,疏生細短柔毛或具稀疏短腺毛,至果期毛脱落;苞片卵形,成對生於花梗中部的節上,長2-4毫米,寬1.5-3毫米,邊緣微具短腺毛,有3脈,花萼外面微被短柔毛,在果期僅於萼片頂端殘留少量柔毛;萼筒圓筒形,長7-10毫米,寬約5-6毫米,萼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7-9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花期反折,果期稍直立;花瓣小,長4-5毫米,鱗片狀,先端圓鈍;花托內部無毛;雄蕊稍長於花瓣,花葯近圓形;子房近圓形,無毛,1室,具多數胚珠;花柱稍短於雄蕊,先端2裂,無毛。 [1] 
果實球形,直徑8-10毫米,紅色,無毛;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7-8月。 [1] 

台灣茶藨子生長環境

生於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海拔2500-3800米。

台灣茶藨子分佈範圍

產台灣(特有種)。 [1] 

台灣茶藨子主要價值

野生動物的食物。食用:紅熟的果實,酸中帶甜。採成熟果實,洗淨或擦拭乾淨,生食,甜中帶酸,可生津止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