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田鼠

鎖定
台灣田鼠(Microtus kikuchii Kuroda,1920)是倉鼠科田鼠屬的一種老鼠
中文名
台灣田鼠
拉丁學名
Microtus kikuchii
別    名
菊池場田鼠
動物界
齧齒目
倉鼠科
亞    科
田鼠亞科
田鼠屬
田鼠
分佈區域
台灣
中文學名
台灣田鼠
命名者及時間
Kuroda, 1920

台灣田鼠形態特徵

尾較長,為田鼠屬(Microtus)中尾最長者。根據模式標本所提供的量度,體長為127mm,尾長為96.5mm,尾長佔體長的76%(引自 Kuroda1920);通常尾長超過體長的23(Kuroda,1941)。聽泡較大(Tokuda,1941)。
形態 沒有見到標本。依文獻介紹(Tokuda(德田御稔),1920;Tokuda,1941;陳兼善,1969),加以整理綜述,概況如下:
外形:在田鼠屬中是較大的種類,體長127mm(Kuroda,1920),與東方田鼠(Microtus forti Buchner)及莫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ii schrenck)體長接近,但尾長明顯較長,後二者尾長佔體長的40%—42%及40%,達不到體長之半,但台灣田鼠尾長已達到體長的76%。尾巴上面有一層短毛。腳掌除蹠部外,裸露無毛。前足掌有掌墊5個,後腳掌有蹠墊6個。乳頭2—0=4,鼠蹊部分沒有乳頭,這在田鼠屬中是個例外。毛長而軟,背毛長約16mm,有較長的毛混雜其中,突伸於毛被之外。鬍鬚較多,長約42mm。耳雖短,也突伸於毛被之外。
毛色:背毛暗鏽褐色,其毛尖為鏽黃色,毛基為深石板青色(俗稱“鐵灰色”)。突伸於毛被之外的長背毛為黑褐色,毛基淺灰色。體側鏽褐色,帶有灰色澤。腹毛青灰色,帶有一層淺黃色澤,毛基也是石板青色。頭部的吻兩側,特別是頰部,比背毛深,為鏽黑褐色;耳朵為均勻的褐色。鬍鬚黑色與白色夾雜。前後足背面白色。尾二色明顯,尾上面黑褐色,蒼白色的尾環上生有黑褐色短毛;尾底面蒼白色,蒼白色尾環上生有銀白色短毛。
頭骨:在田鼠屬中,頭骨是相對比較粗大,但頭骨上稜角和嵴均不明顯,兩側眶上嵴並沒有在眶間癒合成眶間嵴。吻部短而寬,顱室部分則相對較長,其長度約佔顱全長的71%。眶間寬大於4mm。顴寬大於顱全長之半,佔顱全長的54%。後頭寬佔顴寬的90%。聽泡相當大,但聽泡內的海綿組織卻並不發達。
牙齒:第1臼齒前面的橫齒環內支較外支細而長,後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2個,外側2個。此臼齒內側有3個突角,外側有3個突角。第2上臼齒在前橫齒環後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有1個,外側有2個。此臼齒內側形成2個突角,外側形成3個突角。第3上臼齒在前橫齒環後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有1個,外側有2個。內側的三角形大,外側的三角形較小;最後端有一個口朝裏的C字形後齒環,其上臂長,下臂短,尾端還附有1個小突起。此顆臼齒內側形成4個突角,外側形成3個突角。第1下臼齒後橫葉前面有5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有3個,外側有2個,其頂葉形態特異,呈拱橋式,底邊內陷。第2下臼齒後橫葉前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2個,外側2個。第3下臼齒形態比較特異,雖仍是三橫列,但第1橫列和第2橫列均有一個明顯外突角,主要是由一個顯著的外側內陷角自底部向上凹陷而形成的。
量衡度 依模式標本所提供的量度,體長為127mm;尾長為96.5mm;後足長22.5mm;耳長13.5mm。頭骨顱全長33+Xmm(頭骨後部裂開),顴寬17.5mm,眶間寬5mm,鼻骨9.5mm,齒隙長9.5mm,齶長16mm,門齒孔長5mm,上頰齒列長8mm。 [1] 

台灣田鼠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台灣省。

台灣田鼠保護等級

台灣田鼠
台灣田鼠(3張)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 ver 3.1——近危(NT)。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