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小説發展史

(202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台灣小説發展史》是202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台灣小説發展史
作    者
古繼堂
出版時間
2024年3月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
9787522524238
裝    幀
精裝

台灣小説發展史內容簡介

台灣的現代小説和大陸的現代小説 , 不僅產生在同一個文化結構、文化氛圍中 , 而且是同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澱 , 用同一種民族語言作載體;不僅產生於同一個歷史背景 , 均是五四運動的產兒 , 而且擔負着反帝反封建的同一使命。不僅血緣、地緣、史緣和產生的背景與使命相同 , 而且 , 它們的發展軌跡、創作方法、敍述觀點以及作家的創作心態 , 大體也是相同的。
台灣小説的發展走過了一條非常曲折坎坷的可歌可泣之路。它是在不同社會制度下 , 不同意識形態下的文學。正是由於它的特殊 , 才具有不同於大陸文學的特殊經驗,並構成了中國文學的特殊部分 , 如果少了它 , 中國文學就不完整 , 就會呈現一種殘缺狀態。

台灣小説發展史圖書目錄

緒 論 001
第一編 台灣小説的萌芽期
第一章 台灣小説誕生的背景 015
第一節 台灣小説誕生的歷史背景 015
第二節 台灣小説誕生的文學背景 018
第二章 台灣小説的搖籃——《台灣民報》 021
第一節 《台灣民報》的誕生 021
第二節 《台灣民報》的發展和成長 022
第三章 白話文運動和新舊文學論爭 025
第一節 台灣的白話文運動 025
第二節 台灣的新舊文學論爭 027
第四章 台灣小説的誕生 030
第一節 台灣的第一篇小説《她要往何處去——給苦惱的姊妹們》及作者追風 030
第二節 台灣小説萌芽期的其他作家和作品 032
第二編 台灣小説的初步發展期
第一章 社會和文學概況 037
第二章 “台灣的魯迅”——賴和 040
第一節 偉大的民族主義者 040
第二節 社會改革運動的“喇叭手” 042
第三節 現實主義小説藝術的功碑 044
第三章 台灣小説初步發展期的其他作家和作品 047
第一節 楊雲萍 047
第二節 楊守愚 050
第三節 蔡秋桐 053
第四節 朱點人 056
第三編 台灣小説的發展期
第一章 台灣小説發展期的社會和文學背景 063
第一節 社會背景 063
第二節 文學背景 065
第三節 台灣話文論爭促進台灣小説的成熟 067
第二章 台灣文學的脊骨楊逵 070
第一節 不屈的民族鬥士 070
第二節 小説是抗日的武器 072
第三節 融匯着深邃思想的現實主義小説藝術 075
第三章 台灣小説發展期的其他作家和作品 077
第一節 王詩琅(王錦江) 077
第二節 呂赫若 080
第三節 張文環、林越峯、張慶堂 083
第四章 台灣早期現代派小説的萌芽 086
第一節 台灣現代派小説萌芽期代表作家翁鬧 086
第二節 龍瑛宗 089
第四編 日據末期和光復初期的台灣小説
第一章 日據末期和光復初期的社會文學背景 095
第二章 以愛國情感表現“孤兒意識”的吳濁流 099
第一節 跨越時代與文學體裁的作家 099
第二節 嚴酷形勢下, 早期台灣知識分子的眾生相 100
第三節 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説藝術 104
第三章 倒在血泊裏的筆耕者鍾理和 106
第一節 坎坷的人生, 不屈的靈魂 106
第二節 台灣貧瘠鄉土風情的戀歌 108
第三節 鄉土情懷和民族風格的統一 110
第四章 光復前後的其他台灣小説家 112
第一節 葉石濤 112
第二節 其他接續台灣文學香火的人 114
第五章 日據時期台灣小説發展綜述 116
第五編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亂局中的台灣小説
第一章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的社會和文學概況 121
第一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的社會概況 121
第二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的文學背景 122
第二章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的“反共”小説 125
第一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的“反共” 小説概況 125
第二節 “反共” 小説是一種公式化、概念化的典型 126
第三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反共” 小説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上) 128
第四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反共” 小説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下) 133
第三章 台灣女性小説作家羣的形成 137
第一節 台灣女性作家羣形成的背景和意義 137
第二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女性小説的創作傾向 139
第四章 奠定台灣女性小説第一塊基石的林海音 146
第一節 特殊經歷形成的大中國文化情感 146
第二節 為中國女性的命運進行抗爭 148
第三節 獨到的藝術構思 151
第五章 艱難中默默耕耘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鄉土小説 153
第一節 他們肩負着承前啓後的文學使命 153
第二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鄉土作家的創作概況 155
第六章 昏暗天幕下的一顆小説巨星——鍾肇政 159
第一節 鍾肇政的生平和創作 159
第二節 祖國、民族、鄉土意識的追尋 160
第三節 台灣長篇小説藝術的發展 166
第六編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現代派小説的大繁榮
第一章 社會和文化背景 171
第一節 農業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 171
第二節 西方文化思潮洪水般衝進台灣 172
第二章 台灣現代派小説作家羣的崛起 176
第一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現代派小説的出現 176
第二節 現代派作家的創作主張和傾向(上) 178
第三節 現代派作家的創作主張和傾向(下) 183
第三章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現代派小説的成就和不足 188
第一節 現代派小説的思想成就 188
第二節 現代派小説的藝術成就 193
第四章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現代派小説的旗手白先勇 203
第一節 他的創作從中國文學傳統中起步 203
第二節 白先勇小説的思想傾向 206
第三節 以意識流為中心的多元化表現藝術 214
第五章 跨越流派的女作家陳若曦 220
第一節 一條坎坷而崎嶇的路 220
第二節 徹底否定“文革”, 深切洞察人生 223
第三節 象徵、哲理、情趣 228
第六章 着力探索心靈藝術的歐陽子 231
第一節 沒有童年的女作家 231
第二節 蒼白中呈現的紅暈 233
第三節 心靈藝術上的突破 237
第七章 主張全盤“西化”的王文興 242
第一節 王文興的生平和文學主張 242
第二節 築在沙盤上的文學之路 244
第三節 《家變》所體現的創作成就 247
第八章 遊刃於現實和超現實之間的七等生 250
第一節 卓然不羣的創作和人生 250
第二節 在現實之中超現實 252
第三節 富於獨創性的小説藝術 253
第七編 台灣愛情、婚姻小説潮的湧起和發展
第一章 台灣愛情、婚姻小説潮的背景和傳承 259
第一節 台灣愛情、婚姻小説潮的背景 259
第二節 台灣愛情小説潮和“鴛鴦蝴蝶派” 261
第三節 台灣愛情小説潮的流變 263
第二章 台灣愛情小説的集大成者瓊瑤 266
第一節 從痴情女郎到愛情小説家 266
第二節 探索歷史、現實和人生 268
第三節 愛情小説藝術成熟的標誌 271
第三章 朱秀娟、曹又方、施叔青 274
第一節 朱秀娟 274
第二節 曹又方 276
第三節 施叔青 279
第四章 李昂、蕭颯 281
第一節 在性描寫方面最有爭議的李昂 281
第二節 擅寫“外遇” 的蕭颯 287
第五章 創造古樸典雅愛情世界的蕭麗紅 296
第一節 台灣婦女命運的歷史概括 296
第二節 古樸和現代相交織的藝術 299
第六章 着力探究家庭和愛情關係的廖輝英 302
第一節 女強人式的經歷和氣度 302
第二節 從人生的“微雨” 中發現女性的自我 303
第八編 處於低潮中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鄉土小説
和高陽曆史小説的異軍突起
第一章 處於低潮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鄉土小説 309
第一節 從《台灣文藝》到《文季》, 一脈相承的台灣文學傳統 309
第二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鄉土小説的成就 312
第二章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台灣現實主義作家的卓越代表李喬 316
第一節 從低潮中崛起 316
第二節 《寒夜三部曲》的主題思想 318
第三節 《寒夜三部曲》的藝術特色 323
第三章 卓越的歷史小説家高陽 326
第一節 高陽的歷史小説之路 326
第二節 高陽曆史小説的成就和特色 328
第九編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台灣鄉土小説大崛起
第一章 台灣鄉土小説大崛起的社會和文學背景 335
第一節 社會背景 335
第二節 文學背景 337
第二章 台灣文學回歸的總樞紐——鄉土文學論戰 341
第一節 台灣鄉土文學的內涵 341
第二節 鄉土文學論戰的起因、過程和實質 343
第三節 鄉土文學論戰的意義和影響 347
第三章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台灣鄉土小説的成就 349
第一節 小説理論和小説創作交互發展 349
第二節 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與多種表達藝術相結合 354
第四章 鄉土小説一面奪目的旗幟——陳映真 356
第一節 曲折的道路、頑強的人生 356
第二節 明確的理論、深沉的主題 360
第三節 現實主義和現代派相結合的藝術方法 364
第五章 小人物的代言人黃春明 367
第一節 “屋頂上的番茄樹”——黃春明的自我象徵 367
第二節 濃郁的鄉土性和鮮明的民族性相融合的主題 370
第三節 小説藝術的多種嘗試 375
第六章 用喜劇手法表現悲劇人物的王禎和 379
第一節 永不疲倦的探索 379
第二節 台灣社會轉型期的歷史畫圖 380
第三節 豐富多彩的藝術表達方法 384
第七章 台灣漁民的代言人王拓 389
第一節 鄉土文學論戰的驍將 389
第二節 台灣文學中新崛起的道德力量 391
第八章 台灣的工人作家楊青矗 396
第一節 在工人隊伍的大崛起中崛起 396
第二節 台灣工人的心聲 399
第九章 宋澤萊、洪醒夫 404
第一節 宋澤萊 404
第二節 洪醒夫 409
第十章 季季、曾心儀 414
第一節 季季 414
第二節 曾心儀 418
第十編 多元化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小説
第一章 社會和文學背景 425
第一節 社會背景 425
第二節 文學背景 427
第二章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小説的多元化 431
第三章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小説的題材和主題 434
第四章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青年作家論 438
第一節 奮飛的鷹 438
第二節 飛揚的霞與破土的筍 443
後 記 447
再版後記 448

台灣小説發展史作者簡介

古繼堂,河南省修武縣小古莊人。1934年6月出生,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著有《台灣新詩發民史》《台灣小説發展史》《台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青年詩人論》《台灣愛情文學論》《評説三毛》《柏楊傳》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