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東山

鎖定
台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台灣本島之東緣,北起花蓮,南迄台東,其縱長為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經賀田山、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峯,但高度未及900公尺。北段為台十一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水璉產業道路、奉公越嶺路等古道。
中文名
台東山
別    名
海岸山脈
位    置
台灣本島之東緣
美    譽
台灣五大山脈之一

台東山摘要

台東山
台東山(5張)
台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台灣本島之東緣,北起花蓮,南迄台東,其縱長凡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經賀田山、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峯,但高度未及900公尺。北段為台十一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水璉產業道路、奉公越嶺路等古道。奇美以南是南段,自裏牙津山起,經三間屋山、北花東山、成廣澳山、新港山、都蘭山而止於卑南溪,南段為東河到富里的東富公路切穿,還有水尾-大港口道路、安通越嶺路等古道。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峯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 台東山脈是菲律賓羣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巖,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

台東山景區簡介

台東山 台東山
台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的東側,是台灣最東面的一條山脈。因靠近太平洋,又稱海岸山脈。台東山脈北起花蓮溪口,南至台東卑南溪口,西接台東縱谷,全長約150公里,寬約10-15公里,山勢直且狹。在靠近太平洋一側,多斷崖峭壁,斷崖逼貼海岸,浪潮侵蝕劇烈,懸崖峭壁的地形蔚為壯觀,海崖的高度常達數百米至千米,形勢險峻。主峯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於山脈的中部偏南。秀姑巒溪從中段流出,將山脈分成南北兩段,北段約佔總長的1/3,平均海拔約500米,最高點貓公山海拔922米;該段平均坡度約15度,山勢不陡,尚可攀登。南段多斷崖峭壁,山勢險峻,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攀登困難。山脈東側南段多斷崖峭壁,山勢險峻,有兩條公路橫貫山脈。瀕海公路沿海岸而行,台東山脈直逼海岸,形成陡峭的台灣島東海岸。
台東山脈西側與中央山脈之間為著名的台東縱谷,又稱縱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長約150公里,平均寬8公里左右,有鐵路、公路縱穿,並有橫向公路通往西部,但兩側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瀉,交通便中斷。台灣氣候温濕,一般樹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綠的。然而,位於海岸山脈西側的台東縱谷,隨着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襲,青山翠谷葉煥丹紅,映着朝曦,如火似錦,分外耀眼,展現出迷人的景色。
在台東山脈西側大約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佈着一條闊葉林帶。其中青楓和楓香是最主要的紅葉樹木,其他還有台灣櫸。台灣柃、黃連木和名稱不雅的臭辣樹等樹木。這些樹木的葉子到了秋冬歲暮天寒時,不約而同地從翠綠變為透紅、暗紅、橙紅色,裝點出“紅葉滿秋山”的美麗景色。此時,人們常來縱谷中觀賞紅葉,它們那不懼嚴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嘆不已。台東縱谷的一些村莊、溪流、温泉多取名紅葉,而且在縱谷中的台東縣延平鄉和花蓮縣的萬榮鄉各有一個以紅葉命名的村莊,各有一條以紅葉命名的溪流,各有一個以紅葉命名的温泉。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村還被稱為“紅葉風景線”,以招徠遊人。
延平鄉的紅葉村,又叫紅葉社,在花東公路的西側,當地居民屬高山族中的布農人,以農為主,散居在山地溪谷中。紅葉村坐落於紅葉溪的沖積扇上,其扇面大部分已被切割,形成高低不平的河階地,所以又稱紅葉谷。紅葉谷周圍的山山嶺嶺長滿了青楓和翠竹,綠水如帶繞碧山,組成一幅美妙的圖畫。每當深秋季節,遠山近嶺以及公路兩旁的紅葉與翠竹掩映於雲水之際,風過樹梢,沙沙作響,和那蜿蜒的紅葉溪潺潺的流水兩相伴奏,似鳴琴、如彈箏,真是別有一番韻味。“紅葉溪聲”被列為台東十勝之一。
宜蘭花蓮、台東三縣自北而南毗鄰相接,東臨浩瀚的太平洋,而海岸山脈聳起於花蓮、台東的海濱,與中央山脈夾峙而成狹長的台東縱谷。這地形狹長的三縣,像一堵巨牆擋住了從太平洋撲向台灣島的狂風巨浪。
與西岸平原地帶截然相反,這三縣是台灣開發最晚的地區,而且除稍早開發的宜蘭平原外,絕大部分地區至今仍是荒山野嶺。這裏地曠人稀,絕少稱得上“古蹟”的遊覽點,而自然風光亦大多雷同。可是,舉世聞名的清水大斷崖和太魯閣峽谷恰恰也在這一區,南迴公路、花東公路和蘇花公路均已闢成,把台灣東岸三縣的主要村鎮幾乎全部聯結起來了。

台東山地質介紹

台東山 台東山
台東山脈位於台灣東部,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一部分,與中央山脈隔着花東縱谷遙遙相望。台東山脈的地質主要分為幾部分:
1. 奇美火成雜巖、都巒山層:弧陸碰撞前,由火山島弧噴發產生的火山岩、衍生的火山沈積物,和圍繞島弧邊緣、由生物作用形成的石灰岩
2. 八里灣層:弧陸碰撞後,由大陸邊緣侵蝕下來的沈積物所組成的沈積岩。
3. 利吉層:從開始隱沒到碰撞後都存在的海溝沈積物。
火山島弧作用堆積的火山岩與其衍生物,層序並不顯著,而且化石稀少、水平巖相變化大,以至於不如沈積岩來的清楚。
火山岩及其相關岩石
台東山脈火山岩及其相關岩石的層序,有各種不同的分法,其中較為大家所接受的層序,可劃分為兩個主要的岩石地層單位──以輝綠岩和安山岩熔岩流為主的奇美火成雜巖體,和以火山碎屑岩和石灰岩為主的都巒山層。
奇美火成雜巖
雜巖是指含種類繁多的巖體,如火成岩、沈積岩和變質岩的混雜;或巖體構造複雜不易辨識者均稱之。分佈於台東山脈奇美地區的火成岩體,不僅包括侵入的輝綠岩、噴出的安山岩熔岩流和安山岩質的岩脈,並含有薄層的頁岩。由於受到最少三期強烈的熱水換質作用,使得整體構造不易辨識,故出露於奇美地區的火成岩體應稱為奇美火成雜巖較合適。
奇美火成雜巖最主要分佈於秀姑巒溪的下游兩岸,依產狀可分為以塊狀輝綠岩為主的天港山輝綠岩,以及以厚層安山岩巖流為主的灣潭安山岩。
從侵入關係和巖流所含捕獲巖判斷,兩者應該屬於同一時期。由鉀-氬和核飛跡定年結果,年代介於902萬至970萬年。因奇美火成雜巖受強烈的熱水換質影響,岩石中的氬氣會逸出,使鉀-氬定年的年代變年輕。而核飛跡定年則是記錄最後一次熱水換質的年代,故奇美火成雜巖形成的年代應早於早期中新世(老於1千500萬年)。
都巒山層
台東山 台東山
巒山層以火山角礫岩火山礫岩凝灰岩礫岩凝灰質砂岩和石灰岩為主,偶夾有薄層的熔岩流。早期學者根據海岸山脈南段的都巒山所出露的厚層集塊巖,命名為都巒山層。
都巒山層分佈的範圍不到台東山脈的二分之一,卻是構成海岸山脈主脊樑的部分。其為火山島弧噴發的產物,各地厚度變化相當大,平均約為400到500公尺之間,局部地區厚度可達1,000公尺以上。由於都巒山層的巖性和產狀變化大,故可依其巖性和產狀再加以細分為石門火山角礫岩、石梯坪凝灰岩和港口石灰岩三個巖段。
火山噴發環境的演變 從台東山脈中段的研究,得知台東山脈的火山岩曾經歷深海、淺海和陸上三階段演變。
深海噴發階段:
深海的火山以溢流式噴發出來,產生了厚層的枕狀、塊狀熔岩。在噴發過程中,巖槳難免會與海水互相作用,或者受到較陡火山地形的影響,產生一些枕狀角礫岩和玻璃碎屑岩。
奇美火成雜巖含有薄層的頁岩,且堆積在層層火山角礫岩和原生石灰岩之下,顯示為海底火山作用的產物。奇美火成雜巖主要是由層層塊狀的安山岩流和薄層的火山碎屑岩所組成,爆發指數(即火山碎屑物和火山碎屑物加火山岩流之比)相當低,屬於温和的溢流式火山作用,應該是深海環境火山作用的產物,深度在氣泡碎屑作用深度之下。
樂合溪剖面底部的火山岩,是由厚層的枕狀熔岩、枕狀角礫岩和玻璃碎屑岩所組成。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研究玻璃凝灰岩,發現玻璃顆粒有液滴狀或圓球狀的外形,指示為水中的火山噴發。再者,其爆發指數甚低、氣孔含量少且小,也顯示是深海火山作用的產物。
淺海噴發階段:
這個階段火山作用,主要是巖槳在比氣泡碎屑作用深度淺的海底,可以大量的去除氣體,與海水迅速發生反應,形成劇烈爆發,產生大量火山碎屑岩
石門火山角礫岩覆蓋在奇美火成雜巖之上,主要含有厚層的火山角礫岩、火山礫岩、凝灰岩和薄層的火山熔岩流,指出其爆發指數相當高,氣孔含量多且大,顯示為淺海階段火山產物。
這個階段之火山產物多分佈在近火山口處,火山角礫岩較多且富、顆粒也較粗;而遠離火山口處,火山角礫岩較少、顆粒也較細,變成以凝灰岩為主。到了晚期,開始有石灰岩的形成,這可從石門火山角礫岩上部含有石灰岩,得到驗證。不過,因火山噴發仍然繼續在進行着,以致石灰岩發育不良。
陸上噴發階段:
台東山 台東山
1. 晚漸新世到早中新世:火山開始活動時,主要發生在深海中(水深可能超過500公尺),屬於溢流式噴發,形成以巖流為主的奇美火成雜巖。
2. 中新世中期以後:海底火山活動已演變到比氣泡碎屑作用深度還淺的深度,火山爆發劇烈,形成了以火山碎屑岩為主的石門火山角礫岩。在這階段晚期,火山活動已演變到陸上的噴發,並在火山斜坡上有石灰岩的堆積。
3. 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火山活動完全在陸上噴發,形成了石梯坪的中酸凝灰岩和三富川的玄武岩流,並在火山島的斜坡上,堆積了大量的石灰岩,而結束了整個火山活動。

台東山旅遊資源

台東地區擁有極豐富的觀光資源,其中最具人氣的旅遊景點要數知本温泉,這裏的許多具國際級的温泉旅館和森林遊樂區,讓知本成為當地最受旅客歡迎的景區。而濱臨太平洋的南橫公路上的峽谷地形,雖然氣勢不如太魯閣峽谷一線天壯觀,但其處處顯現的俊秀之美,則又是太魯閣峽谷也難以匹敵;而台東縱谷上農田處處,中央山脈山坡上的茶園,也形成了台東獨特的自然風情。台東地區以礫石灘、沙灘、巖岸、珊瑚礁為主,其中以三仙台、小野柳、石雨傘、八仙洞等海岸景觀最為獨特,擁有眾多奇巖怪石、海蝕洞穴及水質優良的海濱浴場,是從事海上游娛活動的最佳場所。
台東地區還是全台灣擁有最豐富原住民文化的地區,最早的可溯源至舊石器時代。這些先民文化包括長濱文化、麒麟文化、卑南文化等,已發現或未探索的文化遺蹟多達一、二百處,是台灣歷史文化上的一塊寶地。阿美人、布農人等居民仍保留着古老的文化習俗,大船下水祭與飛魚祭、阿美豐年祭、卑南猴祭、布農打耳祭、排灣五年祭、魯凱收穫祭等獨特的民族節慶也是不可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