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懷鎮

鎖定
台懷鎮,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地處五台縣東北部,東鄰金崗庫鄉,南連小馬蹄村,西與豆村鎮接壤,北靠繁峙縣東山鄉,鎮人民政府距五台縣城約75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191.25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台懷鎮户籍人口為8471人。 [3] 
1949年,屬五台縣第八區;1983年,屬台山公社;1984年9月,台山公社改台懷鎮。 [2]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台懷鎮轄13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台懷村。 [2] 
截至2019年末,台懷鎮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8個。 [3] 
中文名
台懷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
五台縣東北部
面    積
191.25 km² [3]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台懷村
電話區號
0350
郵政編碼
035515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晉H
人    口
847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3] 

台懷鎮歷史沿革

1949年,屬五台縣第八區。
1956年,分屬台營、白頭庵、楊柏峪3個鄉。
1959年,屬五台山公社。
1983年,屬台山公社。
1984年9月,台山公社改台懷鎮。 [2] 

台懷鎮行政區劃

台懷鎮區劃沿革

1983年,台山公社轄台懷、楊林街、東莊、陽坡道、光明寺、東台溝、新房、楊柏峪、清涼社、廟溝、樓上、大車溝、竹林寺、黃土嘴、落寶溝、護銀溝、白頭庵、寬灘、大南莊、日照寺、石佛、南塔22個生產大隊。
1984年9月,台懷鎮轄22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台懷、楊林街、東莊、光明寺、東台溝、新房、楊柏峪、清涼社、廟溝、樓上、大車溝、竹林寺、黃土嘴、落寶溝、護銀溝、白頭庵、寬灘、大南莊、日照寺、石佛、南塔、陽坡道22個村民委員會。 [2] 

台懷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台懷鎮轄13個行政村:光明寺村、東莊村、楊坡道村、楊林村、台懷村、新坊村、楊柏峪村、車溝村、清涼社村、日照寺村、黃土咀村、石佛村、白頭庵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台懷村。 [2] 

台懷鎮地理環境

台懷鎮位置境域

台懷鎮地處五台縣東北部,東鄰金崗庫鄉,南連小馬蹄村,西與豆村鎮接壤,北靠繁峙縣東山鄉,鎮人民政府距五台縣城約75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191.25平方千米。 [3] 

台懷鎮地形地貌

台懷鎮地勢相對平緩。地形為山脈、盆地。主要山脈有五台山,境內最高峯北台頂位於陽坡道村北,海拔3061.1米;最低點前石佛位於台懷鎮南14千米處,海拔1320米。 [2] 

台懷鎮水文

台懷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清水河1條,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東台溝、光明寺、金界寺、台懷、楊柏峪、灘子、黃土咀、白頭庵、南塔、前石佛等村,長20千米。 [2] 

台懷鎮自然災害

台懷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霜凍、冰雹、雷雨等。雷雨年均發生8次,主要發生在6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67年,雷雨連降6天,致台懷村後靠山發生泥石流,造成全村房屋被淹埋,壓垮一座寺廟後殿,並有11人埋入地下;1980年夏,東台溝發生雷雨後洪水暴漲,30餘間房屋被沖毀,3人被淹死。 [2] 

台懷鎮自然資源

台懷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礦、金礦。其中柏枝巖鐵礦地質儲量10.9億噸,品位富礦佔48.26%,貧礦佔34.78%,表外礦佔26.4%。其他自然資源有豐富的牧草資源,草質優良,是天然牧場。 [2] 
2011年,台懷鎮農業耕地面積3568畝,人均0.41畝;林地面積23萬畝,草地面積5859.5畝。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林地面積23萬畝,林木覆蓋率6%。 [2] 

台懷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轄區總人口869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88人,城鎮化率12.5%。總人口中,男性4625人,佔53%;女性4070人,佔4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587人,佔98.8%;有蒙古1個少數民族,共108人,佔1.2%。2011年,台懷鎮人口出生率11.31‰,人口死亡率3.46‰,人口自然增長率7.85‰。 [2] 
截至2019年末,台懷鎮户籍人口為8471人。 [3] 

台懷鎮經濟

台懷鎮綜述

2011年,台懷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93元。 [2] 
截至2019年末,台懷鎮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8個。 [3] 

台懷鎮農業

2011年,台懷鎮農業總產值達到880萬元,比上年增長2%。糧食作物以莜麥、馬鈴薯為主。生產糧食6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生產肉類110噸;畜牧業總產值1845.7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1.5%。 [2] 

台懷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商業網點5個,從業人員110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8.7億元,比上年增長5.6%。 [2] 

台懷鎮郵電業

2011年,台懷鎮郵政業務收入30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80萬元。 [2] 

台懷鎮交通運輸

台懷鎮境內有310長原線、213繁五線省道過境。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15千米。2011年末,鎮區橋樑14座,總長度0.14千米。有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 [2] 

台懷鎮社會事業

台懷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09人,幼兒專任教師4人;小學13所,在校生734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0人,專任教師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 

台懷鎮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98人,經營管理人才110人,技能人才45人,農村實用人才167人。 [2] 

台懷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文化藝術團體有4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60人。 [2]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2.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0%。 [2] 

台懷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3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3張。專業衞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4.1人。2011年,台懷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00人次,出院病人39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7%,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100人,參合率97%。 [2] 

台懷鎮社會保障

2011年,台懷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71户,人數409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4.4%,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人,支出4.1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9人次,共支出1770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8萬元。 [2] 

台懷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台懷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千米,投遞點22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期刊12000份。固定電話用户3700户,移動電話用户6000户。 [2] 
  • 供電
2011年末,台懷鎮有鎮區35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198台。 [2] 

台懷鎮歷史文化

台懷鎮地名由來

台懷鎮因五座山峯台頂環抱而得名。 [2] 

台懷鎮文物古蹟

由於台懷鎮有靈鷲峯和佛舍利,因此,歷代以來,朝廷和佛教信徒紛紛於台懷鎮及其附近修建寺廟,使這裏形成了佛寺鱗次櫛比、寶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區。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懷鎮。五台縣共有寺廟四十多所,台懷鎮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這些寺廟是: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羅喉寺、圓照寺、廣宗寺、菩薩頂、慈福寺、殊像寺、龍泉寺鎮海寺南山寺、善財洞、黛螺頂、觀音洞、壽寧寺碧山寺、廣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廣化寺、三塔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壽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時,台懷鎮及其附近已經塌毀但遺蹟尚存的寺廟還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棲賢寺、萬佛洞、洪泉寺、寶塔寺、靈峯寺、清涼寺等。
  • 黛螺頂
台懷鎮
台懷鎮(4張)
台懷鎮的東面有一座經常隱沒在雲霧中的小山峯,人稱黛螺頂,亦稱“青峯頂”,以山色青翠故名。山頂有寺原名佛頂庵,清代以後改稱黛螺頂寺。寺內供有“五方文殊”像。這處高約四百米的山峯,是五台山五大台頂的象徵。
黛螺項背靠聳入雲端的東台望海峯,下臨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峯頂古樹參天,景緻絕佳。清代的乾隆皇帝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登臨黛螺頂後曾賦七律一首,詩曰:
巒回谷抱自重重,
螺頂左鄰據別峯。
雲棧屈盤歷霄漢,
花宮獨湧現芙蓉。
窗間東海初升日,
階下千年不老松。
供養五台曼殊像,
舍黎終未識真宗。
乾隆手書的這首詩刻在黛螺頂寺內的一座漢白玉石碑上,詩中所説的“千年不老松”在大雄寶殿之前,高達三十多米,直衝霄漢,獨秀幹林。

台懷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台懷鎮為國家衞生鄉鎮。 [1] 
參考資料
  • 1.    通報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0-08-13]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 1048-1049.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90.
  • 4.    台懷鎮2021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