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山市博物館

鎖定
台山市博物館由旅港鄉親黃炳禮先生捐資300萬港元,在1987年1月12日奠基,於1988年4月2日建成開放 [5]  ,坐落於台城文化區,佔地面積10066平方米,建築面積2586平方米。 [3] 
1986年6月,正式立項併成立工程指揮部。1992年5月,隨台山撤縣設市改稱台山市博物館。 [3] 
截至2019年末,台山市博物館有藏品8934件/套,珍貴文物423件/套。 [6] 
中文名
台山市博物館
外文名
Taishan Museum
地理位置
台山市台城環北大道詩山
佔地面積
10066 m²
投用時間
1988年3月
開放時間
8:30—11:00;15:00—17:00全年開放(法定節假日除外)
門票價格
免費
類    型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隸屬關係
隸屬於廣東省台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台山市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6年6月,正式立項併成立工程指揮部。
1987年1月,奠基。
1988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著名書法家秦生題寫館名“台山縣博物館”。
1992年5月,隨台山撤縣設市改稱台山市博物館。 [3] 

台山市博物館 建築佈局

台山市博物館綜述

台山市博物館佔地面積10066平方米,建築面積2586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1200平方米。館含大樓平面呈凸字型,寬55.2米、深37.7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央部分外觀三層內二層,重廡殿頂,兩翼為二層平屋頂。大樓正面舒展寬闊,為傳統建築風格。圓柱宇,蟹黃磚牆,琉璃瓦頂。館內回曲徑,展品琳琅滿目,與館外素雅精緻的裝飾相得益彰。門額“台山博物館”館名由秦生題寫,下款書“旅港鄉親黃炳禮先生捐建”
入門是序廳,正面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上面用紅點標示台山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的分佈狀況。西面牆壁鑲嵌台山縣人民政府立“台山縣博物館碑記”一塊。東面牆壁對稱設一個圖,懸掛“台山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穿過序廳,正中為庭院,展廳沿庭院三面對稱分佈,迴廊連接,首層3個展廳舉辦專題臨時展覽,2層3個展廳是基本陳列室,展出“台山華僑文物史料陳列”。 [3] 

台山市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台山華僑文物史料陳列 台山華僑文物史料陳列
《台山華僑文物史料陳列》:該展通過實物、圖片與場景復原,全面系統地展示台山華僑走過的艱苦曲折方程,再現華僑熱愛祖國、關心家鄉、興辦實業、樂辦公益的偉大立獻。其中,口供紙、護照、愛羣學堂銅鐘、新寧鐵路股份簿和鐵軌、航空教國券、美國援華飛虎隊車服徴章等實物,真實紀錄了台山華僑積極實踐教育救國、實業救國、航空救國的偉大抱負。國內外遊客參觀該展覽後,對台山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華僑文化有了新的認識。有的華僑和僑眷還深受感動,主動把家中珍蔵多年的華僑文物捐獻給博物館。 [3] 
  • 專題陳列
《浪跡美國一百天一一袁效賢、李春曉訪美攝影作品展》:《港信息報》總編輯袁效賢、《羊城晚報》主任記者李春曉夫婦於1989年6月至10月赴美國作為時100天的訪問,橫跨了美國東西部,以他們真實的鏡頭記錄了對美國社會的感受和思考。展出的100多張照片既有美國現實社會的風土人情寫照,又有反映該地華人社會的風貌和新移民的甜酸苦辣,構成一幅美國社會色彩斑斕的生活畫卷。
《金山夢一一加拿大華人歷史圖片巡迴展》:展覽由加拿大駐中國廣州總領事館主辦,通過99幅圖片,從華人的移入、社區與文化、經濟活動、社會與文化生活、現代加拿大的華人五個方面,刻劃出華人在外國社會的艱苦奮鬥過程,高度讚揚了加拿大華人對該國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
《“陳宜禧與新寧鐵路”展覽》:展覽全面介紹了旅美國華僑陳宜禧在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持下,回到家鄉倡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完全由中國人出資、設計、建造和經營管理的民營鐵路一一新寧鐵路的輝煌歷史,通過100多幅圖片、50多件實物,充分體現了以陳宜禧為代表的“愛國愛鄉開拓開放”的台山人精神。 [3] 

台山市博物館建築特色

台山市博物館坐北面南,是一座具有僑鄉特色、中西合壁的園林式建築。 [3] 

台山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台山市博物館綜述

台山市博物館藏品來源為通過該地區出土、上級調撥、移交、購買和捐贈等渠道。至2007年底,館藏文物總數合計2351件,其中二級品13件,三級品398件。 [3]  [4] 
截至2019年末,台山市博物館有藏品8934件/套,珍貴文物423件/套。 [6] 

台山市博物館主要藏品

古代木船錨兩個:2007年10月由台山市漁民在台山海域打撈出水,同年底徵集。船錨為紅木質料,形體巨大,單、雙爪錯齊全:雙爪錯,爪長1.4米,雙爪和錯柄用木榫固定,外用棕繩捆綁,現存雙爪:單爪錯,主杆長2.52米,重80斤。
水輪發電機組:原在台山縣蠻陂頭水電公司運行發電,美國製造,175千瓦,由水輪機、水機軸承、發電機機組、調速器四大主部件組成,1948年由台山籍旅美國華僑購買,1952年投產發電,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台山縣首家電力工業,廣東省第一個興建的水電站。2004年3月移交台山市博物館收藏展示。
元代龍泉窯雙耳雙環瓶:1984年11月22日在台山市台城淡村蟹山的東風陶廠基建工地出土。瓶共一對,高16釐米、口徑4.6釐米、足徑4.6釐米,長頸、撤口、斜肩、圈足外移,須處設對稱條形狀耳一對,上各掛圓環,胞身內外施青色釉。 [3] 
藏品
藏品名稱
藏品圖片
廣州軍區空軍裝備部1987年贈送給台山縣的殲五戰鬥機
單爪錨、雙爪錨,雙爪錨由雙爪和錨柄用木榫固定,外面再用棕繩捆綁。錨炳在橫擔孔處斷失,沒有橫擔,風化嚴重。現存雙爪,爪長1.4米,錨爪的頂部留有高度鏽蝕鈣化的鐵帽。估計該錨長約4.5米。單爪錨現存錨炳和爪,無橫擔。錨炳長2.52米,尾端有一個用於繫繩的圓孔。錨爪長0.95米,重約80斤。同時出水的還有一個帶紅漆的木棰。 [2] 
口供紙
金山箱,“金山箱”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美國流行的一種貯物箱子,箱子大而深,四角鑲鐵,十分結實,裝滿衣物後,非三四個人不能搬運。當年台山交通閉塞,路途轉運險象環生,常有土匪或歹徒搶掠,但華僑返鄉仍要多帶幾個“金山箱”,因為這是財富的象徵。這是旅美國華僑黃權章、旅古巴華僑李恩育等帶回的“金山箱”。 [1] 
清宣統二年商辦廣東新寧鐵路股份薄
元龍泉窯雙耳雙環瓶

台山市博物館藏品保護

台山市博物館重視文物安全工作,責任措施落實到人,館長是博物館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下設保衞組,每年定期檢查文物庫房和展廳。館內顯要位置配備消火栓及乾粉滅火器文物庫房和展廳安裝紅外線對射探測器、雙鑑式防入侵報警探頭,實施全面監控。 [3] 

台山市博物館文化活動

台山市博物館宣傳教育

自開館以來,台山市博物館根據社會需求運用藏品和相關資料,舉辦形式多樣的專題展覽,搭建傳播科學文化和歷史知識平台,通過報刊、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累計參觀人數達120萬人次,其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近20萬人。1991年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全省文化系統文明單位”。台城地區的學校與台山市博物館共建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和鄉土文化教育第二課堂,定期組織學生到館參觀學習。同時,每年配合台山市文化局開展“送文化下鄉”系列活動,組織展覽到農村巡迴展出,豐富了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
台山市博物館長期致力於保護台山不可移動文物工作,如文物普查、社會調查、申報推薦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方面。自開館以來,組織材料申報推薦二批共7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向台山市人民政府推薦、確定四批共16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將台山市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彙編成《台山古代文物志》《台山華僑文物志》《台山革命文物志》。 [3] 

台山市博物館合作交流

台山市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擁有豐富多彩的華僑文化資源。台山市博物館以保護、研究和展示台山華僑歷史文化為主,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與專題陳列兩個部分,通過自辦、引進、合辦等辦展方式,每年舉辦臨時展覽2個以上,自1988至2007年,累計舉辦陳列展覽68個。
台山市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重慶歐樂山博物館、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等單位合作,舉辦了《清代廣東頁品》《新石器時期一一清代陶瓷精品》《神秘的朱羅紀自貢恐龍展覽》等專題展覽。1994年9月17至26日,台山市博物館收藏的美國早期華僑文物應邀赴香港展出。2004年3月,加入了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協作交流網絡。 [3] 

台山市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0年,台山市博物館被定為台山市首批愛國主義教有基地。 [3] 

台山市博物館機構設置

  • 歷任館長
陳權標(1988年3月一1992年4月);
蔡和添(1992年4月至今)。 [3] 
  • 單位性質
台山市博物館為事業單位。 [3] 
  • 經費來源
台山市博物館經費來自台山市財政撥款。 [3] 
  • 機構設置
台山市博物館設有辦公室、保管組、保安組等部門。 [3] 
  • 人員編制、組成
台山市博物館編制10人,館內工作人員12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2人、專業技術人員3人、財務人員2人臨時工5人。 [3] 
  • 服務觀眾項目
台山市博物館為觀眾提供小賣部服務。 [3] 
  • 觀眾接待
自1988年3月開館以後,台山市博物館每年接待觀眾3—5萬人次。 [3] 

台山市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台山市博物館位廣東省台山市台城環北大道詩山。
  • 開放時間
8:30—11:00;15:00—17:00全年開放(法定節假日除外)。 [3] 
  • 票價
免費參觀。 [3] 
  • 交通
自駕前往台山市博物館:從台山汽車總站出發,進入進入新橋路,行駛10米,靠左前方行駛,從新橋路到環北大道,行駛960米,進入環島,進入環北大道,行駛1.6公里,從環北大道到台山博物館,行駛100米最後到達目的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