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南孔子廟

鎖定
台南孔子廟為全台最早的文廟,清代初期一度是全台童生入學之所,號稱“全台首學”。孔廟建築莊嚴宏偉,氣氛肅穆,格局完整。廟旁蒼鬱的古樹,越發引人思古之幽情。
中文名
台南孔子廟
外文名
Tainan Confucius Temple
地理位置
台南市南門路
建立時間
1665年

台南孔子廟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説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
全台首學 全台首學
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提出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台南孔子廟歷史沿革

台南孔子廟,位於台南市南門路,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廟,與台灣文學館毗鄰。台南孔子廟建於1665年(明永曆19年,康熙4年),由陳永華建議鄭經承天府桂仔埔建立,初設時僅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是為全台首學。
康熙24年即(1685年)分巡台廈道周倉和台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台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康熙51年(1712年)起花了三年進行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啓聖祠,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
1983年12月28日,公佈為祠廟類一級古蹟。
孔廟廟門以一“全台首學”的金字橫匾做為登堂之階,在大門左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12字,莊嚴肅穆。

台南孔子廟建築佈局

台南孔子廟是全台最早的文廟,建於明朝永曆19年(1665年),是目前台灣島歷史最悠久,建築羣最壯觀的孔廟,也是全台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有三進兩廂。
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分別設立了名宦祠和鄉賢祠,第二進是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
第三進是崇聖祠。左學為明倫堂和文昌閣,堂前有兩廊,分列六藝齋、後建教官廨舍及齋廚,東邊建朱子祠,朱子祠在台灣日據時期毀壞。

台南孔子廟相關活動

每年在九月二十八日之際,於台南孔廟文化園區登場的孔廟文化節,可分為一系列動靜態藝文活動。其中開筆禮儀式、孔林謝師活動以及魁星筆,更是象徵孔廟文化的精神內涵。
開筆禮儀式,是以泉州府文廟致贈台灣府文廟“開筆石”,引泮池之水為墨開筆書寫後,由“開筆官”進行開筆儀式,共分為整肅衣冠、周遊泮池、拭手淨臉、叩拜孔子、敬謁文昌、硃砂啓智、敲響智鍾和開筆描紅。
儀式主要由拜(敬拜孔子像)、授(啓蒙老師講授基本最簡單的道理和勉勵祝福)、贈(贈送紀念品,如狀元粿、紅蛋等或贈祝福語)等內容組成。
開筆,俗稱啓蒙,是古代儒家兒童教育的重要儀式。古代兒童入學堂(或稱學舍、書房),家長提紅色謝籃,內備芹菜(象徵勤勉)、葱(象徵聰明)、紅蛋、糖果、束脩(學費)和文房四寶等置案上。先向孔子像三跪九叩,再向先生(今之老師古稱先生)三跪行拜師禮。先生於是以硃砂筆點斷句讀,開始授課,此稱開筆。
禮畢,紅蛋、糖果分給同學以示敦睦,芹菜與葱家長帶回煮給學童吃,以祈其讀書聰明又勤奮。
在孔林謝師當中,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裏,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進入孔林,必須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
孔子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所設置。整個孔林沿用2500年,內有墳冢十餘萬座,舉世罕見。
所謂的魁星筆,意指魁星爺手上拿的硃筆。魁星,又名魁星爺、大魁星君、大魁夫子,是讀書士子的守護神。其左手持墨、右手執筆,單足踩在鰲魚上,另一腳揚起踢鬥,因此有“獨佔鰲頭”的意思。
魁星爺曾發願要幫助考生,因此擁有魁星筆,等於擁有魁星的智慧與考運,意謂考生能金榜題名、高中進取,顯示高中之兆。魁星為五文昌之一,五文昌分別為文昌帝君、關公、呂洞賓、魁星和朱衣。現今在台南孔廟的以成書院室內中央,設有五文昌帝君的神位,民眾可前往祈求智慧。

台南孔子廟交通線路

步行:台南車站沿中山路直行,至圓環轉南門路即至,徙步20分。
乘車:台南車站前搭乘市公車2路,於孔子廟下車,約5分。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孔廟內景 孔廟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