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北人

(白先勇著短篇小説集)

鎖定
《台北人》是當代作家白先勇創作的短篇小説集,收錄了20世紀60年代白先勇創作並於《現代文學》發表的14篇短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971年。
《台北人》是一部深具複雜性的短篇小説集,描寫了台灣社會各階層人物在新舊時代交替中的人生轉變,具有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不但小説之幅面廣,使讀者看到社會之“眾生相”,更重要的,由於主題命意之一再重複,與互相陪襯輔佐,使讀者能更進一步深入瞭解作品之含義,並得以一窺隱藏在作品內的作者之人生觀與宇宙觀。 [1] 
作品名稱
台北人
外文名
Taipei People
作    者
白先勇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集
字    數
141000
首版時間
1971年

台北人內容簡介

《台北人》由十四部短篇小説組成,描繪了一幅千姿百態的台北眾生相,“台北人”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指的是昔日風光無限的國民黨成員以及家屬跟隨蔣介石撤退,這些民國遺民既包括軍官、貴婦、名媛等上流社會人物,亦包括教員、傭人、舞女等下層社會平民,他們都無奈被動地揹負上了“台北人”的身份,他們的命運發生了徹底改變,從繁華開闊的大陸中心地帶流落到封閉寒酸的邊陲小島,台北人身上展露出的那一份繁華散盡的悲悼之情。 [2] 

台北人作品目錄

章節
永遠的尹雪豔
一把青
歲除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
思舊賦
梁父吟
孤戀花
花橋榮記
秋思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
遊園驚夢
冬夜
國葬
附錄 [1] 

台北人人物介紹

尹雪豔
《永遠的尹雪豔》中的人物。小説開篇第一句寫下“尹雪豔總也不老”,這就將其塑造成一個終生不老的超然的女性形象。並且,小説中還提到了尹雪豔的命格特殊,命中帶煞,克他人,這是道家文化中“八字批命”的常用説法。白先勇將尹雪豔的“終生不老”與“命中帶煞”放在一起,突出了這個女性角色不同於常人的一面。將人性與“非人”性特質形成衝突,在讀者心中打下尹雪豔充滿神秘色彩的深刻烙印。 [3] 
朱青
《一把青》中的人物。朱青原本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學生,見到“我”的時候,是害羞而內向的,然而在她的愛人死後,她迫於生活的無奈,去賣唱,這個時候的她,已然不再羞怯,可以自如大方地在舞台上表演,再後來變得風騷放蕩了許多。面對生存的困境,營長太太放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去經營瑣事繁雜的飯店,朱青也能夠改變自己的性格習性去軍隊裏唱歌。 [3] 
金兆麗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中的人物。原本是上海百樂門時代出過風頭的舞女。來到台北,在”夜巴黎“的風月場中打了二十年的滾。她趁“徐娘半老”之時,為自己“找到個户頭”。四十歲的女人沒有功夫談戀愛,四十歲的女人連真正的男人都可以不要了。那麼四十歲的女人到底要什麼呢?在她身上在她身上,愛情、婚姻、家庭完全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成了她在風月場中角逐的種種手段的延續。她也失去了一個女性的正常感情,成了一個變態人。 [4] 
盧先生
《花橋榮記》中的人物。盧先生一生的遭遇,真實地反映了人生無常這四個字。生活中本來平順的他,突遭戰亂,被迫離鄉。滿懷希望地打算戰爭結束後,回到大陸與自己青梅竹馬的未婚妻結婚。結果,世事難料。無法回到故土的盧先生無奈地選擇了與一個洗衣女結合,但是,洗衣女又背叛了他,讓他嚐盡世間冷暖。最後,盧先生在命運無常的折磨中,抑鬱而終。積聚的財物終會散盡,登到至高之處必然會墜落,相聚終會分離,而人們活着終將走向死亡。這是人生無常的痛苦,不可避免。可見在白先勇的筆下,盧先生已然佔據了所有方面的無常,在無情的命運面前,慢慢地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對神鬼傳説總是充滿了好奇,這就導致了許多作家們在塑造角色的時候,喜歡用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增加人物身世的複雜性來吸引讀者。通過傳統文化的渲染,人世命運的無常性更容易被凸顯出來。 [3] 
藍田玉(錢夫人)
《遊園驚夢》中的人物。藍田玉原是南京秦淮河畔得月台名伶,擅長崑曲,尤長於名段《遊園驚夢》,被錢鵬志大將軍看上,娶為填房,但由於兩人年齡懸殊,使她事實上是在一種生命的死亡狀態下享受這種外在物質形態的榮華富貴。錢將軍去世後,當年的藍田玉經歷了將軍夫人的顯赫後又成為一介平民,一切輝煌成為過去,一人獨居台南,孤獨黯然的消磨自己的歲月。小説中的錢夫人,這位曾是繁華熱鬧的”舞台“上的主角人物,如今卻只是站在舞台一旁的一位”看客“,眾人的精彩出場一次又一次勾起她對往事的傷心回憶。錢夫人一生的經歷其實早已被流逝的時間和不可更改的命運所操縱,曾經的榮華富貴終將謝幕,最後只留下些許殘存的記憶,偶爾在別人的晚宴中被喚起,今昔對比的落寞、物是人非的蒼涼是時光流逝和命運流轉的必然結果。 [5] 
餘教授
《冬夜》中的人物。餘教授年輕的時候也是時代的弄潮兒,如今的自己疾病纏身,靠着大學教書的工作勉強度日。年輕時文學是他的熱愛,而現在,文學研究僅僅是自己獲得生存的手段。 [3] 

台北人作品鑑賞

台北人主題思想

今昔之比
白先勇在《台北人》書前引錄劉禹錫的《烏衣巷》,點出了《台北人》的主題,傳達出作者不勝今昔之愴然感。事實上,幾乎可以説,《台北人》一書只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貫穿《台北人》各篇的今昔對比之主題,或多或少,或顯或隱,都可以從上列國家、社會、文化、個人這四觀點來闡釋。而潛流於這十四篇中的撼人心魂之失落感,則源於作者對國家興衰、社會劇變之感慨,對面臨危機的傳統中國文化之鄉愁,而最基本的,是作者對人類生命之“有限”,對人類永遠無法長葆青春、停止時間激流的萬古悵恨。 [1] 
大陸情結
在《台北人》中,作者沒有選取政治視角,也沒有采用歷史的宏大敍事,而是以人為中心,緊緊抓住人的命運的大起大落,在人生際遇中寄託人生變遷的深沉感慨,表現“台北人”的“大陸情結”。
作為現實主義文學,首先《台北人》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展現人生際遇的大起大落,在人生命運的感嘆中迴響着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歷史腳步聲。真實的歷史事件既構成了故事情節的背景,也構成了人物描寫的框架,為“大陸情結”的藝術審視和展現提供了生活依據。其次,《台北人》所描寫的“台北人”不管是來自四川的、湖南的、廣西的,還是來自上海的、南京的,都是以生活真實為基礎的,都具有中國大陸人的音容笑貌、氣質性格。他們的憶昔、思親、懷鄉、戀土、念舊之情,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心理,具有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積澱。由於時間距離的拉開,歷史變動已經淡化,命運感嘆不再那麼沉重,那種“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大陸情結”作為一種鮮明的中華民族的至情至性突現出來,這正是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體現。再次,象親友聚會、除夕守歲,唱曲打牌,種花養草,以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門庭冷落、世事無常等細節描寫,也都是經得起生活檢驗的。還有《台北人》貫穿着中國大陸五四以來所形成的啓蒙主義、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紅線,表現了作家直麪人生、正視現實的責任和勇氣。 [4] 
宗教情緒
白先勇總是不自覺地帶着宗教情緒進行他的文學選擇和創作,短篇小説集《台北人》就是作家在這種情緒參與下精心模塑的結果。這裏所説的宗教情緒並非實在意義上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種宗教的精神變體,即作家個體對於生命的宗教體驗,將宗教情緒引入文學沉思,這使《台北人》在主題和創作構思等諸多方面與台灣同時期的鄉愁文學作品產生差異,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
《台北人》中的悲劇很大程度上可以説是人對自身命運不可把握的悲劇。《台北人》中白先勇用佛教的宿命論觀點解釋人的命運,把人物的生存活動看成是孽海中的升沉。恩格斯説:“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形式”。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不厭其煩地重複着以悲傷的命運而告終的幸運兒和顯赫人物的故事,展示他們由順境到逆境的命運變遷,這種看起來有些模式化的悲劇範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從這種不斷的重複中隱隱約約可以感覺到作者的一種急於表達的慾望,他要將自己對歷史和人生的認知傳達給讀者,告訴他們一個簡單悲傷的道理:歷史總在重演,但這種重演並非毫無意義,他們都遵循着某種神秘的必然法則。 [6] 

台北人藝術特色

敍事技巧
白先勇的小説在技巧上,匠心獨具。在《台北人》中,作者總是設法借用一個最合適的旁觀者的眼睛來觀察事態,然後又用這個人的口氣敍述出來。有時這個旁觀者又兼當事人,有時旁觀者變得虛化,出現了全方位視角(全知觀點),但這個視角仍然帶有借代性,並非作者自身,而且這個不知身份的敍述者還有自己獨特的性情和評判方式,在一篇小説之內常常轉換方位,顯得靈巧而透徹。這種技巧看來事小,實際上卻是中國現代小説對那種單一的主觀形態或單一的客觀形態的擺脱,是對作者——小説人物——讀者之間拙陋的直線關係的捨棄,是對同一事物有無數表現途徑、而其中又必有最佳途徑的承認,因此,這在小説技巧論上具有入門性的意義。 [1] 
語言特色
《台北人》中的人物,身份各異、方言各別,但令人驚奇的是白先勇在對他們語言的設定上總是那麼真實和貼切,既可高雅到夠分,也可下俗到駭人,而且運用幾種方言也得心應手,但不展覽方言到別地讀者難於接受的地步。在語言上,他一方面得力於優秀傳統文學的陶冶和諳悉中國式的語氣節奏的特殊表現力,一方面又得力於各種方言而增添了表達的豐富性和生動性,但最終他的語言法典只有一條:“寫對話絕對是真實生活裏面的話。”在這方面,他一再反對作者本身的干擾,更厭惡那種拉腔拉調的所謂“新文藝腔”。以對話為樞紐,他要求作品的整個語言系統都走向細緻和紮實,能夠精微地扣發出讀者的真實情感機制,而且把這看成是寫好小説的重要基礎。這一主張和實踐,使白先勇在寫實的領域身手不凡,但如前所述,他又有強烈的象徵欲動,因而就達到了寫實和象徵相依為命、相得益彰的佳境。 [1] 

台北人作品影響

2000年,《台北人》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第七位。 [7] 

台北人出版信息

《台北人》收錄了20世紀60年代白先勇創作並於《現代文學》發表的14篇短篇小説,後於1971年以《台北人》為書名由台灣爾雅出版社結集出版。1978年以後,中共的文藝尺度放寬,《台北人》裏的故事因此有幾篇得以在期刊上露面,但均未取得原作者的同意。1981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白先勇小説選》,收錄了《台北人》中的20篇作品(除《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在此之後,《台北人》在中國大陸有不同版本出版。 [1]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全國統一書號
參考資料
《台北人》
1985年11月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0309·83
[8] 
《台北人》
1992年2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7-02-001335-X
[9] 
《台北人》
1999年8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7-5321-1914-9
[15] 
《台北人》
2000年4月
花城出版社
7-5360-2843-1
[10] 
《台北人》
2000年7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1912-8
[11] 
《台北人》
2009年1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5516-2
[12] 
《台北人》
2010年10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633-9764-8
[13] 
《台北人》(漢英對照)
2013年10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495-4034-1
[16] 
《台北人》
2015年1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495-5988-6
[14] 
《台北人》不同版本封面

台北人作者簡介

白先勇,台灣作家。1937年生於廣西桂林。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他的小説被譯成英、法、德、意、日、韓等多種語言文字,在海內外擁有讀者無數。著有短篇小説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説《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記》,並撰有父親白崇禧及家族傳記。 [17] 
白先勇 白先勇
參考資料
  • 1.    白先勇著. 台北人[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01:目錄頁,227,230-231,264-266.
  • 2.    段惠芳. 流寓身份與故鄉認同 ——白先勇作品《台北人》研究[J]. 西部學刊, 2020, (6):152-154.
  • 3.    蘇芳澤. “文化磨合”視域下白先勇的小説創作 ——以《台北人》為例[J]. 西部學刊, 2022, (10):150-154.
  • 4.    陳祥泰.“大陸情結“的藝術神視與展現:白先勇的短篇小説集《台北人》賞析[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2000,(第3期):26-30.
  • 5.    王豔平. 論白先勇《台北人》的命運意識[J]. 山花, 2011, (8):135-136.
  • 6.    胡玉偉.徘徊於此岸和彼岸之間——白先勇的宗教情緒對《台北人》的滲透[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第1期):36-38.
  • 7.    百年的“吶喊”“傳奇”的世紀──香港《亞洲週刊》20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揭曉[J].山東教育,2000,(第C1期):116-117.
  • 8.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9.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0.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1.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2.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3.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4.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5.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6.    台北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12-28]
  • 17.    白先勇  .新浪讀書[引用日期2022-12-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