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可食用昆蟲

鎖定
可食用昆蟲是指能用於人類食用的昆蟲,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各種鹽類,鉀、鈉、磷、鐵、鈣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遊離氨基酸。昆蟲已被視為高檔佳餚,如南非、秘魯等地;也有很多製藥企業將昆蟲作為藥物原料。可食用昆蟲有望成為重要食物來源之一,用以對抗全球仍然廣泛存在的飢餓問題。
中文名
可食用昆蟲
含    義
指能用於人類食用的昆蟲
用    途
製藥企業將昆蟲作為藥物原料
最早記錄
最早見於3000多年

可食用昆蟲食用歷史

巨型水甲蟲 巨型水甲蟲
昆蟲作為人類食物吃的歷史源遠流長,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可食用昆蟲11目54科177種。
中國“食用昆蟲”的記載最早見於3000多年前的《周禮·天官》和《禮記·內則》。當時記載“蟻子醬、蟬和蜂”三種昆蟲作為貢品貢奉給皇族和達官貴人。而晉崔豹在《古今注》中記載了食用蜉蝣。唐代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對胡蜂的採集和烹飪方法都有詳細記載,温庭筠在《乾子》中有食用椿象的記載。到了元朝,《食用本草》也有食用蠶蛹的記載。
現代可食用昆蟲的開發始於德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糧食不足,德國研究人員試圖用昆蟲來生產食品。此後的許多研究和資料則來自於飼用昆蟲和藥用昆蟲的研究。60年代,Calvert等分析了家蠅蛹的營養成分,探討了作為飼料的可能性;近年來,將昆蟲作為食品和食品加工用原料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重視。美國1988年創辦了《TheFoodInsectsNewsletter》,進行昆蟲食用的宣傳和技術交流;日本出版了食用昆蟲書籍《世界の食用昆蟲》;據不完全統計,從1976年到1992年出版的食用昆蟲書籍達八本之多,許多研究者對家蠅、家蟀、黃粉蟲的飼養利用作了一定的研究;螞蟻的食用和藥用在中國有大量的報道和介紹,蜜蜂的幼蟲和蛹也是一種很常用的食用材料,周瑞華等曾評價蜜蜂幼蟲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張映玉評價了蠶蛹複合氨基酸營養價值;桑蠶蛹、柞蠶蛹、蝗蟲和蜜蜂蛹作為食品和食品原料已有工業化生產。

可食用昆蟲食用人羣分佈

蠍子棒棒糖 蠍子棒棒糖
全球至少有20億人定期食用昆蟲。有超過1900多種昆蟲被鑑定可以食用,其中包括甲殼蟲(31%),毛毛蟲(18%)以及蜜蜂,黃蜂和螞蟻(14%)。 [1]  食用昆蟲的人羣主要分佈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地。 [2] 
在墨西哥,昆蟲食品已經成為墨西哥人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食品,無論是在豪華的高級飯店還是普通餐館,都具備有昆蟲菜,而且售價很高。蟻卵在墨西哥是最受歡迎的昆蟲食品,只有大飯店才有出售。有些昆蟲食品如幼蟻和蝴蝶幼蟲以及一些水蟲已經人工培養,向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出口。
墨西哥人還喜歡紅燴或炒龍舌蘭蚜蟲;螞蚱可以和洋葱、花椒、蘋果、檸檬片等一起炒着吃,其味頗似龍蝦。此外,仙人掌蟲、放屁蟲、黃蜂、蟬、蜻蜓、蝴蝶、小甲蟲、羊蟲、大黃蜂等等,共有五十多種昆蟲,都是墨西哥人餐桌上的佳餚。在美國和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昆蟲被製成罐頭食品,在專門的商店和飯店出售、主要品種有蜜蜂巧克力、螞蟻巧克力、毛蟲巧克力、油炸螞蚱、糖水蠶和糖水蜜蜂,以及用昆蟲製成的蜜餞,味道鮮美,受人青睞。
哥倫比亞、日本、泰國、德國、澳大利亞、扎伊爾、烏干達、墨西哥等每年都生產大量的昆蟲保健食品。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也在利用螞蟻資源,開發保健食品。
在中國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現依然保持着食用昆蟲的習俗,雲南經常可以吃到蜂蛹、蜂幼蟲、蠶蛹、竹蟲、柴蟲、螞蟻、蝽象、棕蟲、蟲草、蛐蛐、牛屎蟲等昆蟲食品。那裏有一種叫酸螞蟻的,體軀很大,傣族人用細網兜住蟻巢,成蟻負蛋而出,卻過不了網兜,只得留下蟻蛋來。蟻蛋拌雞蛋炒,味道極美。基諾族人也喜歡吃蟻蛋,有種羣居樹上的大螞蟻,它們的巢象一個大包似的掛在樹上,常會掏到一面盆的蟻蛋,這些蟻蛋大的似豆子,小的如罌粟籽,用醋拌後吃在嘴裏“啪啪”作響,別有一番滋味。在西雙版納一帶的大蛐蛐長達40~50mm,有長的象拇指那樣粗,肉肥,食用時先把翅膀、腿、內臟、洗淨入鍋稍煮、撈出、瀝乾,與一種叫“勐乃林”的豆子一起剁碎、混入牛撒賁(即牛苦膽)、即成蛐蛐醬,傣話叫做“薩達貢”。食時加葱、蒜、蕪荽、鹽、以生白菜、空心菜蘸吃,其味酸、苦、辣、清涼、清脆、十分可口,食後頓有清爽、提神之感。天津有“烙餅卷螞蚱”的吃法,是將乾的蝗蟲肚子用烙餅卷着吃;山東人一向喜歡以蠍子招待客人;在廣東的酒店昆蟲菜餚名目繁多,昆蟲美食已經成為眼下的飲食時尚。

可食用昆蟲昆蟲選擇

(一)由於死昆蟲立即變壞,故必需健康活捉且立即處理。
(二)昆蟲若要乾燥保存,必需防潮防黴。
(三)與人共居的腐食性昆蟲如蟑螂通常帶有細菌應避免。
(四)所有昆蟲皆可能攜帶如原蟲、線蟲等寄生蟲,因此需要適當的烹調。
(五)顏色鮮豔的昆蟲可能有毒,宜選綠色或棕色植食昆蟲。 [3] 

可食用昆蟲優點

可食用昆蟲有很多優點,例如繁殖快,污染少,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含量高,需要的飼料相對很少。其次。許多昆蟲富含蛋白質和鈣、鐵、鋅等元素,另外食用一些昆蟲也可有助於對抗肥胖。 [4] 

可食用昆蟲推廣難點

(一)消費者的心態:人類所食用的動物性食品僅侷限於脊椎動物、甲殼類、軟體動物及貝類,人們不習慣去嘗試新的食物。而且對都市人而言,一般家居的昆蟲如蟑螂、蒼蠅並不是人們喜歡的東西,因此對昆蟲的印象也不覺得那是可吃的。
(二)大量供應原料較難:由於飼養技術及成本,除了養蠶業及養蜂業外,其他昆蟲並不易飼養,食用昆蟲多至野外採集,因此無法大量供應。
(三)定期供給原料較難:野生昆蟲為了適應各種氣候變化而提高族羣之生存率,一般生長期不甚一致,且有些昆蟲的生活史中有越冬現象,定期供應不易。
(四)外骨骼對味覺上的影響:昆蟲具有發達之外骨骼,雖然此等外骨骼對昆蟲之生存上為不可或缺的物質,但人類取食,尤其咀嚼昆蟲時,外骨骼令人有粗糙而不快的感覺。
(五)基於宗教、傳統、流行、文化:一種飲食習慣的形成可能是由於所信仰的宗教、民族的傳統、社會流行或總結為文化因素。例如源自西歐的國家並不以昆蟲為食,而在非洲,蝗蟲、蚱蜢、螽蟴、白蟻及某些天蠶蛾幼蟲廣泛被食用。文章統計墨西哥的食用昆蟲種類達385種,包含蜻蜓類、蝗蟲類、螽蟴類、椿象類、蟬類、甲蟲類、蛾蝶類、蠅類、蚊類及蜂類。相對的台灣一般未食用任何昆蟲,若偶有即成為新聞。可見飲食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3] 

可食用昆蟲參考種類

可食用昆蟲 可食用昆蟲
吃昆蟲時,可根據當時自己的條件,選擇烤、燒、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蟲名後標有“*”號者為首選食用昆蟲)
蝗蟲*食用其成蟲或幼蟲,各種蝗蟲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帶樹葉的枝條撲打,或用塑料薄膜平鋪在地上將蝗蟲驅趕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蟲無法逃跑易於捕捉。
螻蛄食用其成蟲,徒手捕捉,或在夜間用燈光引誘。
蟋蟀食用成蟲,徒手捕捉或用樹枝撲打。
螽斯又叫蟈蟈,捕捉方法與蟋蟀相似。
家蠶、柞蠶主要食用蛹,系家養昆蟲,野生的不易遇見。
蛾類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種蛾類,由於其幼蟲體表多長毛,外貌醜陋,一般多選擇吃蛹。
蝶類各種蝶蛹均能食用,幼蟲子較蛾類幼蟲而言,大多數種類不長毛,也可食用。
白蟻*食用成蟲和卵,尋找蟻穴掘取。白蟻分為生活在樹木中和土壤裏兩大類型,樹犧的白蟻體色純白,食用沒有異味。而地犧白蟻多為棕褐色,食用時有一點怪味。
螞蟻*食用成蟲、幼蟲、蛹、卵,尋找蟻穴掘取,或用食物誘捕。食用螞蟻要特別注意螞蟻中臭蟻科的種類有毒,不可食用。臭蟻個體小,尾部上翹,有異味,易與其它螞蟻區別。
蟬*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用膠杆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灘邊有時可見到飲水後死亡的蟬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蜻蜓*成蟲、幼蟲均可食用,成蟲用樹枝撲打,或膠粘,也可用網捕。幼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負子蝽食用成蟲,用網具在水中捕撈。
石蠶食用幼蟲,幼蟲生活於溪流中,用絲將幾塊石頭粘在一起構成犧身之處,徒手在水中撈取石蠶的石窩,捉取幼蟲。
天牛*食用幼蟲,幼蟲生活在木材裏,蛀木為生,選擇多蟲眼的枯樹枝將其劃開,尋找幼蟲。
螳螂食用成蟲、幼蟲,用手直接捕捉成蟲或幼蟲,螳螂卵也可食用。
龍蝨*成蟲、幼蟲均可食用,用網具在池塘、河流裏撈取。
蜂類*包括胡蜂、黃蜂、蜜蜂,食用成蟲、幼蟲和蛹。找到蜂巢後用火燒死成蟲後,才可收集幼蟲和蛹。收集蜂類即使用火燒也有被蟄傷的危險,要選在夜間進行,多準備幾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時將自己的頭、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護起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