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可持續競爭力

鎖定
可持續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市場中一個企業內部與外部各種資源之間的均衡和協調,具有的能夠持續地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並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
中文名
可持續競爭力
類    型
經濟術語

目錄

可持續競爭力含義

企業可持續競爭力包含五個基本含義:
第一,從戰略的角度來講,企業擁有的可持續競爭能力應該是以可預見的未來作為時間跨度的。“可預見的”説明企業可持續發展所涉及的時間是有限期的。這一時間的跨度在企業經營中是可控的;
第二,企業要統籌兼顧。這裏所説的統籌兼顧不僅包括在時間上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相互協調,而且還要在空間上充分考慮到企業在某一發展時期各方面之間的相互協調;
第三,企業競爭力所涉及的產業,是競爭的和開放的市場,在壟斷和封閉的市場中,談不上企業競爭力;
第四,企業競爭體現在消費者價值(市場佔有和消費者滿意)和企業自身利益(盈利和發展)兩個方面。而且,這兩個方面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從動態的和長期的角度看,兩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
第五,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決定了企業的長期存在狀態,因此它具有長期性和非偶然性的特點。影響企業經營狀態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業競爭力沒有直接關係,儘管一些偶然因素之所以會發生作用往往有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深刻原因,各種因素都不是分別孤立存在的,它們總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對企業的存在狀態發生作用。

可持續競爭力內涵

企業增長、企業發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三種常見的企業成長範式。由於現代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造成了企業成長範式轉型的時間約束,不同的企業成長範式就大致決定了企業的不同命運。從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成長範式的路徑依賴性更趨明顯。
企業增長是指企業利潤的增長,企業發展是指企業盈利能力、配置資源的能力,市場競爭力的增強,主要表現為企業素質活力效率的提升。企業增長與企業發展的關係表現在:企業增長是一個數量概念,企業發展既是數量概念,又是質量概念;企業增長是企業發展的目的、前提和結果,企業發展是企業增長的動因和手段,一般説來,沒有企業增長就難以實現企業發展,同樣,沒有企業發展,就難以實現企業增長。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作為盈利性組織和創造財富的組織,其所從事的創造財富事業在一個較長期的時間內,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持續地取得不低於市場平均利潤率收益,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合理利益需求。
企業的可持續競爭能力是指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所能夠保持的長期而穩定的競爭能力,這種競爭能力不只為企業贏得短期的競爭優勢,而且能夠使這種競爭優勢長久的保持下去。可持續競爭能力表現在企業長期的競爭優勢地位、長期的強勢利潤回報、核心競爭能力在時間和高度上的延展性。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競爭能力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可持續的競爭能力,可持續競爭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

可持續競爭力本質

(1)從企業增長的角度看。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的增長,在企業財務上體現為可持續增長率
(2)從競爭優勢上看。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是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的一種能力,它可以克服短期的競爭優勢中存在的短視現象,使企業從戰略層面看待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各領風騷數十年”,發展的快,死的也突然。
(3)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是企業如何合理節約和利用以及發展資源的一個重要問題。自近代以來特別是近幾十年科技(包括管理)的發展,資源概念獲得了發展,核心競爭力成為資源的代名詞。戴維·J·科利斯在《憑藉資源展開競爭:20世紀90年代的公司戰略》一文中指出:“如果公司掌握着有價值的資源,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或成本更低地開展業務,那麼,最終公司會擁有競爭優勢,不管公司掌握的資源是什麼。”“鑑於所有資源都會貶值,有效的公司戰略需要不斷投資以保持和維護有價值的資源”或者“對資源進行升級”。
(4)從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看。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是指企業通過創新使企業的生命超過企業產品的生命。如果一個企業一成不變地生產某產品,則該企業會由於產品的週期性需求變化而呈現週期性特徵,即出現成長、成熟、老化和死亡的階段性變化。但是,企業可以通過其掌握的資源不斷創新而避免企業的週期性變化,創新是一項賦予人力和物質資源以更強創造財富的能力的任務,其結果是使企業的整體壽命延長,從而獲得可持續的競爭能力。
(5)企業的可持續競爭能力。它是指企業核心競爭力得以保持良好的、持續的發展勢頭的能力。這種良好的發展體現為企業全要素生產效率的持續提高,任何有失偏頗的生產效率的提高對企業的發展而言都只能是暫時的,甚至可能給企業日後的發展帶來隱患。要使企業的發展得以持續,發展的全面性與均衡性是不容忽視的。

可持續競爭力觀點

由於對企業競爭力的定義可能含有主觀因素,決定企業競爭力強弱的因素也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各種分類方式中所採用的概念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但是,像其他科學研究一樣,企業競爭力研究最終還是要構建一個具有簡明邏輯構造的概念體系和理論框架,將複雜的事物排列組合為可以把握的因素,並且對這些因素及其相互間的聯繫進行合乎邏輯的解釋。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可以把企業競爭力的要素分為三類,或者三個層次:
第一類因素,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所發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種“關係”。廣義的“關係”包括有關各方面的“環境”。企業競爭力研究所涉及的關係可以包括:
①經濟社會及政策環境,包括本企業所在地的技術創新環境、金融環境、人文治安環境、產權安全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
②企業所在產業的狀況,是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還是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新興產業成熟產業還是夕陽產業?是高盈利產業、高增長產業還是低盈利、低增長產業?例如,一般認為,中國的紡織、玩具、家用電器等產業中的企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化工、航空等產業中的企業國際競爭力較弱,主要的理由就是,前者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後者則是中國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第二類因素,是企業在產品市場中所體現出來的競爭優勢。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是企業現有超額利潤的來源,表現為企業的潛在競爭力。它是企業競爭能力的各要素之間有機結合已形成並表現出來的整體實力,反映了企業實際的創造財富並獲得財富的能力,包括財務類、盈利類、增長類等各項指標
第三類因素,是企業內部所擁有的或者可以獲得的各種“資源”的能力,是企業的核心能力。企業的資源是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是一種潛在的競爭能力。這種潛在的競爭能力是指隨着環境的變化不斷演化的結果,它是增強從而最終提高企業創造並獲得財富能力的潛在實力。
企業核心能力研究自從八十年代後期以來,一直受到許多學者和政策機構的重視。其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企業是能力的集合體;核心能力是企業擁有的主要資源或資產,是能為人們共同感受到的社會智力資本,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能力是無形的,基於知識的現象,隨着時間的推移它會擴展其用途、表現其價值;能力不僅包括企業的技術訣竅,更包括了企業的組織文化、學習、革新和企業家精神
因此,對於一個企業來説,其核心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研究與開發能力,按照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R&D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三個方面,其中基礎研究既能擴大科學知識領域,又能為新技術的發明創造奠定基礎,因此從長遠發展角度看應重視基礎研究,大公司尤其如此;應用研究是為獲得新知識而進行的有明確目的性的創造性研究,是連接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的橋樑;技術開發則是利用前述的知識和研究,為生產新的材料、產品,建立新的工藝和系統,以及對已有生產和建立的上述工作進行實質性改進等而進行的系統性科技活動。
企業戰略規劃的能力,包括企業戰略目標企業文化、戰略性共識、經營戰略技術戰略整合程度以及長期化行為傾向等。
組織協調能力及應變能力,涉及企業的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能有效地配置資源,並保證企業能對客觀變化的環境做出應對策略,從而能在變化莫測的環境裏隨機應變,抓住機遇,發展自己。
可持續競爭力 可持續競爭力
企業制度,包括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等。企業制度是我國上市公司普遍比較薄弱的環節,但它又極其重要,只有建立了規範的企業制度才能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般地説,企業和外部市場的關係處於最外層,它是形成企業競爭力十分重要的條件,可以增強或者削弱能力,實現或者損耗資源,可以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因素以及企業間的競爭關係上解釋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外部市場的顯性競爭能力是企業內部能力的延伸,是形成優勢關係的前提,具有基礎性和可實現性,處於較外層;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是最主要的資源,具有創造性和決定性,決定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居於競爭力因素的最裏層,它也是企業擁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獨特知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