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魏城遺址

鎖定
古魏城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北2.5公里處,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1.3千米。 [3] 
古魏城遺址呈方形,周長4500米,面積約144萬平方米。東南、東北、西北三個城角均保存較好。城外側都有月牙狀的夯土台。城內出土有西周時期的陶、豆、罐、簋等遺物,出土數批青銅器。古魏城遺址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國早期城址的寶貴資料。 [3-5] 
2013年5月,古魏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古魏城遺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城關鎮北2.5公里處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43-1-04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古魏城遺址歷史沿革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始建於西周,歷經春秋、戰國、秦、漢,至漢末城即廢棄。 [2]  [5] 
古魏城遺址於1956年發現,1961年、1962年進行調查。 [3]  [5] 
1979年,發現大批商周銅、陶、玉、石器等。 [6] 

古魏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遺址南北城牆在地面可見。古城東起柴澗村、鐵家莊,西至後龍泉村、城南溝村,北至永樂宮北0.5公里,南至永樂宮門前,呈方形,周長4500米,面積約144萬平方米。城址寬度一般在13~15米之間。南城牆全長1150米,殘高約1~5米。東城牆全長1268米左右,偏北處保留城門遺蹟。北城牆全長約1197米。西城牆全長約1000米,呈弧形,中間向外凸出,自西北城角往南465米有城門遺蹟。古城東南、東北、西北三個城角均保存較好。城外側都有月牙狀的夯土台。城內出土有西周時期的陶、豆、罐、簋等遺物,在城西柴澗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羣。出土數批青銅器。 [3-4]  [5] 
文化堆積
古魏城遺址文化堆積有三種:一為從墓葬中出土有西周的青銅器和其它細石器;二為發現有戰國時代的筒瓦、板瓦和鬲、豆等;三為在北城中部有少量的漢代堆積,包括漢代粗直繩紋和筒瓦殘片甚多。 [2]  [4]  [5] 

古魏城遺址主要建築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又稱五龍廟,古魏城遺址的北部。廟內所奉祀的水神封號“廣仁王”,因以名廟。由戲台、廂房、正殿組成,屬四合院形制廟堂建築。正殿為唐大和五年(831年)修造。面寬五間,深三間,屋頂坡度平緩。殿內無柱,樑架全部露明。廟內現存唐代元和三年(802年)、大和六年(832年)石碑兩通,是研究中國古代地方沿革及水利史的重要資料。該廟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僅存4處唐代木構建築中的道教場所。 [8] 

古魏城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古魏城遺址內出土有西周時期的陶、豆、罐、簋等遺物,出土數批青銅器。 [3] 
銅器
叔伐父鼎,西周器物。通高14.2釐米,口徑12.8釐米。敞口、卷沿、腹部下鼓、平底、三足腳。沿耳、底面三角形鑄縫。鼎內一側鑄銘一行五字:叔伐父乍(作)鼎。作器人名為“叔伐父”。銘文筆道較淺,“鼎”字下半部殘。屬一級文物。 [7] 
叔向父簋,西周器物。通高19.8釐米,口徑16.2釐米,底17.5釐米,斂口,鼓腹,圈足下附三矮足,握手蓋頂,雙穿獸耳銜環,蓋面和腹面遍飾瓦紋,內鑄銘文三行十五字:叔向父為備,寶簋兩,寶鼎二,宿孫子寶。屬一級文物。 [7] 

古魏城遺址研究價值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遺址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國早期城址的寶貴資料。 [3]  [6] 

古魏城遺址保護措施

1996年1月12日,古魏城遺址被公佈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5]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古魏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古魏城遺址旅遊信息

古魏城遺址地理位置

古魏城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城關鎮北2.5公里處。

古魏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古魏城遺址,路程約28.7千米,用時約3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