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越語

鎖定
古越語,即今天的壯侗語族 [3]  ,是遠古時代至秦末生息在百越一帶的古越人使用的語言。西漢劉向《説苑·善説》用漢字記越音所錄春秋戰國時期的《越人歌》。經學者考證,《越人歌》為古越語,其語法結構、語音格律等均與今壯、侗語相近,當屬壯侗語各民族歌謠之源 [4]  。古越語是一種多音節語言,從天皇所制干支名可見三皇時代古越語之一斑。
“百越”是秦漢時期對包括“閩越”(福建一帶)、“南越”(廣東一帶)、“西甌”(廣西一帶)、“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等地的泛稱 [1]  。即今天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畲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 [5-8] 
中文名
古越語
地    區
中國和越南
特    點
多音膠着語
使用族羣
古越人

目錄

古越語解析

古越語為黏着型,不同於古北方語的單音成義,故古越語譯成漢語時一字常譯為兩字,如愛為“憐職”,熱為“煦蝦”。表明古代百越語是一種帶有自己特點的獨立語言。古越人所使用的古越語與古代北方所使用的語言相差極大,彼此不能通話。古越語是一種多音節語言。 [2] 
以鄭張尚芳為代表的語言學家對古越語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通過親屬語言比較瞭解到它們的本義。有意思的是,過去認為發語辭或無義詞頭的“餘”、“句”等字音,經研究卻都有實義,而且是中心詞。某些學者認為,在現今中南半島的一些民族,比如説泰國的泰族、老撾的佬族、緬甸的撣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甚至屬於南島民族的台灣少數民族,也都和百越族有相當程度的密切關聯。

古越語語法特點

古越語的特點是:發音輕利急速,有的詞與漢語不同,名詞類的音綴有複輔音和連音成分;詞序倒置,形容詞或副詞置於名詞或動詞之後。在《國語》《越絕書》《吳越春秋》中都有一些古越語詞的紀錄,而漢劉向《説苑·善説篇》中所錄著名的“越人歌”則是保存最為連貫完整的古越語資料。它記載了楚康王,楚靈王的同母弟泛舟河上之際,聽到越人擁楫而歌:“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 ,滲惿隨河湖 (譯文: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後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