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羅馬藝術

鎖定
古羅馬藝術廣義上包括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時期的各種藝術。但通常僅討論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4世紀之間發生在羅馬國家統治範圍內的異教藝術。從時間上可以分為共和國時期、帝國早期和帝國晚期三個階段。古羅馬藝術有別於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之間的古代伊特魯里亞藝術,也不同於公元1世紀之後的早期基督教藝術以及公元4世紀之後的拜占庭藝術
古羅馬建築廣泛使用混凝土拱券技術,修建起規模龐大的公共建築。其雕塑在寫實刻畫,神化君王和大型連續主題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以龐貝壁畫鑲嵌畫為代表的繪畫也顯示出極高的錯覺效果與裝飾性。
中文名
古羅馬藝術
外文名
Ancient Roman art

古羅馬藝術概念簡介

古羅馬藝術廣義上包括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時期的各種藝術。但通常僅討論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4世紀之間發生在羅馬國家統治範圍內的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等異教藝術。

古羅馬藝術歷史溯源

根據傳説,羅馬城建成於公元前753年,得名於它的建立者羅慕路斯。根據統治方式的不同,古羅馬的歷史可以劃分為公元前753至公元前509年之的王政時期,公元前509至公元前27年的共和國時期,公元前27年至公元2世紀的帝國早期,公元3世紀至公元5世紀的帝國晚期。羅馬帝國晚期經歷了3世紀危機、戴克裏先改革和內戰,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帝國首都遷往新羅馬(原拜占庭,後名君士坦丁堡)。 [1]  5世紀初,帝國西部地區遭受蠻族侵佔。476年,統治帝國西部的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廢除標誌着古典時代的終結和中世紀曆史的開端。但羅馬帝國的名義實際上繼續存在。 [2]  相應地,古羅馬藝術也可以根據其歷史階段劃分為共和國時期、帝國早期和帝國晚期三個階段。在藝術史上,狹義的古羅馬藝術區別於以下三個概念:亞平寧半島公元前2世紀之前的藝術常常視為古代伊特魯里亞藝術:1世紀之後,基督教開始在帝國境內傳播,並從4世紀開始獲得合法性,繼而成為國教,因此,公元1世紀之後與基督教信仰有關的內容被放在早期基督教藝術範圍內討論:公元4世紀之後藝術則常常被稱為拜占庭藝術
古羅馬建築廣泛使用混凝土材料,因此在建築跨度、高度和空間多樣性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古羅馬建築師將拱券技術和柱式體系結合起來,形成拱柱結構,創造出豐富美觀的建築藝術。古羅馬柱式共有五種,它在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這三種希臘柱式基礎上增加了托斯卡納和混合柱式。 [3-4]  共和國時期的羅馬人物雕塑帶有強烈的寫實特徵,帝國建立之後,統治者雕像開始變得理想化。連續敍事的浮雕被用來紀念重大歷史事件,裝飾大型公共建築的表面,連續風格也被認為是羅馬藝術的典型敍事方式。 [5]  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早期的羅馬繪畫成就體現在龐貝遺址出土的大量壁畫中,根據畫面特徵和年代,龐貝壁畫通常被劃分為前後相繼的四種風格:第一(鑲嵌)風格、第二(建築)風格、第三(裝飾)風格、第四(複雜)風格。 [6]  在羅馬統治的埃及法尤姆地區,保留下大量用蠟彩或蛋彩繪制的木乃伊肖像畫,手法極為寫實生動。到了帝國晚期,建築中拱柱結構則更多讓位於混凝土,內部空間得到充分發展,浴室和長方形會堂建築巴西利卡體量變得越來越大,建築裝飾會“奪用”早期元素表達政治意涵;雕塑和繪畫也逐漸放棄了此前自然主義的手法,而更多地採用象徵主義,變得較為抽象。這種變化曾經被看做風格衰落的徵兆,但也有人認為這與基督教興起和社會觀念的轉變有關。

古羅馬藝術代表藝術作品

古羅馬藝術代表作品
作品名
年代
作品信息
作品圖片
羅馬大角鬥場
70-80年
建築
羅馬大角鬥場 羅馬大角鬥場
113-125年
建築
萬神殿 萬神殿
屋大維像
1世紀
大理石,高208釐米,梵蒂岡博物館
屋大維像 屋大維像
107-113年
大理石浮雕建築
圖拉真紀功柱 圖拉真紀功柱
龐貝維蒂之家第四風格壁畫
60-79年
壁畫
龐貝維蒂之家壁畫 龐貝維蒂之家壁畫
《婦女肖像》
100-150年間
木板蠟畫塗金,42×24釐米,盧浮宮博物館
《婦女肖像》 《婦女肖像》

古羅馬藝術社會評價

古羅馬藝術,尤其是帝國早期的藝術,是西方古典藝術傳統的重要部分。雖然它繼承發揚古希臘藝術的成就,但相對而言,古羅馬文獻、實物和遺蹟為中世紀以後的人們瞭解古典文化提供了直接材料。《建築十書》等古代藝術論著直接啓發、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學者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等人,人們開始積極調查廣佈於比薩、羅馬等地的古代雕塑、建築遺址,拉斐爾(Raphael)和米開朗基羅都受到金宮(Domus Aurea)等古代宮殿壁畫風格的啓發,無數贊助人和藝術家都以復興羅馬的輝煌過去為己任。17、18世紀的巴洛克古典主義流派的藝術家無不將意大利各處的羅馬藝術遺蹟當做範本加以模仿。18世紀中期以後,隨着龐貝等古代城市的考古發掘展開,以考察古羅馬藝術為目的的壯遊之風風靡全歐,掀起了新古典主義的潮流。但是,19世紀70年代之後,由於希臘考古不斷取得巨大發現,古羅馬藝術的意義開始受到質疑,被貶低為二流的模仿之作,帝國晚期藝術更被視為風格衰退的表現。這種評價直到19世紀末,維克霍夫(Franz Wickhoff)、李格爾(Alois Riegl )為代表的美術史學者重新肯定了古羅馬藝術的獨特價值之後才有所改變。今天,古羅馬藝術以其豐富和宏大,吸引無數的人。
參考資料
  • 1.    克萊納等編著.《加德納藝術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第247頁
  • 2.    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國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169頁
  • 3.    維特魯威.《建築十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95-106頁
  • 4.    古羅馬建築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2-06-13]
  • 5.    維克霍夫.《羅馬藝術:它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早期基督教繪畫中的運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5頁
  • 6.    詹森等著.《詹森藝術史》(第7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第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