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

鎖定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江蘇省常熟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是中國古琴流派之一,它發源於江蘇常熟,由嚴天池創立於明末清初,影響遍及中國各地。虞山琴派的琴樂講求氣韻生動,隨着時代發展形成了“博大和平,清微淡遠”的琴風。被譽為“古音正宗”。 [1-2] 
2008年6月1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Ⅱ-34。 [1] 
中文名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江蘇省常熟市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14日
項目編號
-34
非遺級別
國家級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歷史淵源

古琴藝術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實,古琴形制至遲到漢代已經完備。經歷代琴人和文人創造性的發展,古琴藝術不斷趨於成熟和完善。
虞山琴派是中國古琴流派之一,它發源於江蘇常熟,影響遍及中國各地。先秦夫子言偃在中國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也使常熟成為古琴之鄉。
明末清初嚴天池創立“虞山琴派”,一直以來盛傳不衰,影響深遠,被後人譽為“古音正宗”。之後的徐青山、吳景略等虞山派古琴大師都為古琴藝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1984年,虞山琴社恢復活動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虞山琴派生機盎然,新枝勃發。在長期的發展中,虞山琴派以自己的藝術實踐自然融入常熟的人文環境,植根在常熟羣眾的文化生活之中,當代仍傳續着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精神, [1-2]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基本特徵

古琴又稱“琴”“七絃琴”,別稱“綠綺”“絲桐”等,是一種平置彈絃樂器。古琴藝術除獨奏外還包括唱彈兼顧的琴歌及琴簫合奏等。同時在曲目積累、演奏技巧、樂律學、傳承方式、斫琴工藝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顯示出豐富的人文內涵。
虞山琴派的琴樂講求氣韻生動,將“中和”的儒家音樂觀和“大音希聲”的道家音樂觀融合為一,使動靜之美交相輝映,形成“博大和平,清微淡遠”的琴風。 [1] 
虞山琴派在傳統琴學的基礎上又有所突破,在演奏上發揮音樂本身的表現力,強調通過弦、指、音、意之間的貫通,從而達到“中正和平”的琴學境界。堅持以“清、靜”為本的追求,調氣以靜神,神靜則指靜,指靜則音“清”,乃為大雅之本也。這些都集中體現在徐氏《溪山琴況》和《萬峯閣指法秘箋》的論述中,所謂“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採、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二十四況的審美標準及“左、右手二十式”精當實用的詮釋,可謂是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產物,自此開明清以來琴學之新風,成為中國古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3]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代表作品

虞山琴派的代表作品有《松弦館琴譜》《普庵咒》:
《松弦館琴譜》由明末虞山嚴澂之所創,被認為是倡導琴壇新風的劃時代作品。在琴界有較大的影響,被琴界奉為正宗。 [1]  [4] 
《普庵咒》創作於清代。刊載普庵咒琴曲的譜集和抄本共有二十七部。清代譜集所刊普庵咒琴曲以廿一段的《釋談章》為主。 [5]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傳承保護

  • 傳承價值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深深影響了嶺南派、閩派、川派等琴派的藝術思想。在長期的發展中,虞山琴派以自己的藝術實踐自然融入常熟的人文環境,植根在常熟羣眾的文化生活之中,當代仍傳續着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精神,在中國國內琴界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1] 
  • 傳承狀況
虞山琴派的古琴演奏藝術已出現瀕危趨勢,有必要大力加強保護工作。 [1] 
  • 傳承人物
朱晞,男,漢族,2018年5月25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項目編號是Ⅱ-34。由江蘇省常熟市申報。 [6] 
  • 保護措施
2005年,常熟市人民政府在明代藏書樓“脈望館”建立了“虞山派古琴藝術館”。
虞山派古琴藝術館、虞山琴派藝術工作室、虞山琴社、虞山少兒古琴社等完整的組織機構及立體教育體系的建立,集展示、研究、交流、培訓於一體,為虞山琴派的傳承和發展營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保護單位常熟市虞山琴派藝術工作室評估合格。 [8] 

古琴藝術(虞山琴派)社會影響

  • 重要演出
2019年8月30日,虞山琴派同另外五大古琴流派參加由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樂器協會古琴研究會主辦的“清泉閣‘瀚樂無疆——紀念川派古琴家顧梅羹先生誕辰120週年音樂會’”。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