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樟

鎖定
古樟,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江畔古村,村口古橋邊草甸上,有一棵冠蓋如雲的大 樟樹 ,它胸徑2米多,高30多米,樟枝葉在藍天中搖曳,樹冠廕庇一畝多的地面。它揮展雙臂,好似熱情歡迎來往客人,因此也稱為“迎客樟”。 [1]  [7-8] 
中文名
古樟(千年古樟)
地    址
江西省泰和縣江畔村

古樟植物簡介

江畔古村樟樹林 江畔古村樟樹林
江西史稱:“樟木之鄉”,保留有大面積的古樟羣及全國少見的古樟樹。據歷史記載,江西古時地屬豫章郡,唐人張守義説:“章,今之樟也”,江西因盛產香樟樹而得“豫章”之名, [2-3] 
吉安(古稱為廬陵)是江西樟樹的主產地,人稱“樟樹之鄉”,有“無樟不成村”的説法。 [2] 
位於贛江中上游的吉安市泰和縣江畔古村古樟尤其為盛,最為稱道的是村口四周和房前屋後的樟樹,大大小小的樟樹數也數不完,大概上萬棵,或為單株,或叢林。有的巨樹十幾人難以合抱,有的數十棵密密麻麻地擁簇,古樟被當地村民稱之為“風水林”。或單獨一棵,華蓋而立,獨立成林;或一叢叢,連片成林,成為江畔一道道美麗風景。古樟有傘樟、迎客樟、筆架樟和連理樟…… [4] 

古樟傘樟

傘樟
傘樟(2張)
村子東南向,從縣道進入江畔的口子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棵大傘樟,當地人稱為“傘把樹”。 [1]  [8] 
遠看,傘樟像一把撐開的大傘,長得十分勻稱,樹枝邊緣好似人工修剪過,但其實是自然生長而成。 [8] 
走近看,看着主幹分出去的大枝杈,再從大枝杈分出去小枝杈,你會驚奇地發現,傘樟樹枝非常綿密,大小長短非常均勻,非常對稱,你會感嘆大自然的天然造化。 [5-6]  [8] 

古樟迎客樟

千年迎客樟
千年迎客樟(2張)
到橋上村口草甸上,則有一棵冠蓋如雲的大樟樹,樹高30米, [7]  [9-10]  這顆古樟有1200年樹齡,與江畔村的歷史一樣長,是江畔村最大的樟樹 ,是江畔的“村樹”,也被稱為” 泰和古樟王“,當作鎮村之寶。
它揮展雙臂,好似熱情歡迎來往客人,因此稱為“迎客樟”。 [8]  這顆古樟有千年樹齡,與江畔村的歷史一樣長,是江畔村最大的樟樹,可以説是江畔的“村樹”、“村寶”。 [1]  [5-6]  [8] 

古樟筆架樟

筆架樟
筆架樟(2張)
在江畔村後魁星塔旁,一座名為“回龍橋”的單孔古石橋橫跨溪上,橋邊有顆數百年大樟樹,分3-4枝大樹杈,枝繁葉茂,龍幹虯枝,斜伸橫展,凹凸起伏,形如筆架。 [9-10] 
從遠處看,石塔就象一支如椽大筆,斜架在“筆架”上,因此,這棵大樟樹被稱為“筆架樟”。 [1] 
村民更看重的是樟樹的生態和人文價值。因為樟樹在村民眼裏,成了保佑地方人畜平安的“風龍神木”,把樟樹當作了守護神和吉祥物, 甚至 成了救苦救難的菩薩神仙,即使灶膛裏沒柴做飯,也不到古樟樹上劈枝打椏。人們對古樟樹賦于思想感情,寄寓精神依託,創造出了許多神奇的故事傳説。 [2] 

古樟傘樟的傳説

相傳,“傘把樟”是贛商孫明手植。明清時期,江畔古村孫氏成為“江右商幫”中的一支勁旅,成就了一大批巨賈富商。“儒商典範”、泰和首富、億萬富翁孫明,捐獻軍餉報效國家,熱心科舉和社會慈善事業,大力修建會館士館、學院書院,修築吉安白鷺洲堤岸和橋樑道路,特別是一門三代三修吉安府試院的善舉,令人稱頌。清代《吉安府志》載泰和知縣沈衍慶文章稱:“昔范文正公義田,千古稱述弗衰,今復於泰和孫氏見之。孫君名明,字啓東,浮潭村人也。少孤苦,有至性,承母訓,孽孽行善,惟日不足。”孫明等贛商重義輕利,以義制利,尤以公益為重,積極投身於家鄉和社會興學助教、扶貧幫困等社會公益事業,先後建立義公會、義祭會、義學會、義田會和義倉會,成為遠近聞名的“五義之村”。孫明手植的香樟也稱為“五義樟”。 [8] 
“毓秀鍾靈紫氣來,香樟贛商親手栽。身價能留千古樹,義理應鑄棟樑材。”正是樟樹開花的季節。那棵“傘把樟”日裏搖金,夜裏搖銀。近旁,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馬頭牆,連片贛派風格水墨畫式的古老民居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遠處,贛水逶迤流淌在廬陵沃野,留給江畔古村葱鬱的詩情和千古的雋秀。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