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椎魚

鎖定
古椎魚生活在三億五千萬年前,是今天古生物學家瞭解很少的一種古代魚。它的外貌十分奇特,頭、軀體和尾巴都不像一般的魚。有人認為古椎魚是同時代某種魚類的幼體。 [1] 
中文名
古椎魚
外文名
Palaeospondylus gunni Traiquair
發現地
蘇格蘭北部阿坎拿拉斯
生活年代
三億五千萬年前
首次發現
1890年
本    質
肺魚幼蟲階段

古椎魚外形特徵

古椎魚 古椎魚
古椎魚,它們集中發現於蘇格蘭北部阿坎拿拉斯(Achanaras)中泥盆世老紅砂岩中,有幾百個標誌。這類小型的魚類長僅43mm。從其基本構造看,與任何早期魚類似乎都不相干,比如沒有一點甲冑式的外骨骼存在。

古椎魚主要特點

古椎魚 古椎魚
古椎魚雖然頭部的骨骼形態與部位有很多難以辨認,但其細長的脊柱發育良好,分節清楚,骨化完全。髓弧與脈弧也歷歷在目。頭骨部分的耳區、腦腔頂、鼻區以及顱底的許多成對骨骼都保存完整。胸、腹鰭骨片也存在。歪型尾發育很好。

古椎魚爭論

關於它的歸屬問題爭論的焦點,主要是頜部構造,從凳的特點看,與有頜類的頜不相同,故有人置於無頜類,但是骨化的脊柱及偶鰭的存在與此結論頗有矛盾。因此,有人認為古椎魚是同時代某種魚類的幼體。可是一般來説,幼體應是軟骨的,骨化不可能完全;而古椎魚的椎體骨化比任何盾皮魚都好,這還是矛盾。於是,又有人設想這是盾皮魚類中在進化過程中失去了甲冑的一種特殊的魚。除蘇格蘭外,其他各地尚未發現此類化石

古椎魚發現

一個多世紀以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對一個小小的、已成化石的脊椎動物感到困惑,該動物的學名為古椎魚(Palaeospondylus gunni Traiquair)。這一化石是1890年首次發現的,人們只知道一個地方有它,這個地方就是蘇格蘭的阿坎拿拉斯郡。奇怪的是,它在這個地方卻極為豐富。早期研究人員發現,它的解剖結構很讓人不解,他們為其結構專門取了一個希臘語名。

古椎魚秘密

用最新技術對這一4億年前的化石古椎魚重新進行分析,終於發現了它的秘密:它實際上是世界上最老的脊椎動物幼蟲。一旦獨特的幼蟲結構被識別出來,其餘的東西便迎刃而解了:該結構的其餘部分是一種肺魚幼蟲階段的典型結構。這種動物在幼蟲階段生活在淡水湖的淺水中,變成成後,到深水中去生活。

古椎魚魚化石最長年齡

年齡最長的魚化石是438~505百萬年前奧陶紀(Ordovician)的甲冑魚化石。
1890年,古生物學家在蘇格蘭的阿坎拿拉斯郡首次發現一種小小的、已成化石的脊椎動物,該動物的學名為古椎魚(Palaeospondylus gunni Traiquair),是4億年前的化石。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雲南曲靖四億年前的下泥盆統地層(即泥盆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一種原始的肉鰭魚。他們將其命名為“楊氏魚”(Youngolepis),以紀念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楊仲健教授。
2006年4月5日,一個科學考察小組在北極地區發現了一種距今3.75億年的遠古魚化石,填補了水棲動物與陸地動物之間的進化缺口。
科考人員把這種在冰凍岩石中發現的物種定名為“提克塔利克(Tiktaalik)”。這一物種具有魚類的鰭和鱗,但頭骨卻像鱷,頸部和肋骨則類似於陸地動物。
科考小組發現的化石近乎完整、保存良好,它有鋒利的牙齒、寬25釐米至51釐米的顎骨,扁平的身體,體長可達3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