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松柏

鎖定
古松柏(1890年—1931年07月),又叫亞松頭,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文葵鄉塘頭寨。192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十一軍四十六團特務連連長。1931年7月在與國民黨軍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古松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31年7月
出生地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文葵鄉塘頭寨
又    名
亞松頭
人物生平
古松柏,又叫亞松頭,1890年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文葵鄉塘頭寨的一個貧苦家庭,幼年喪失父母,靠親戚扶養長大,靠打鐵過活。艱辛的生活把他熬煉成一個鋼筋鐵骨的漢子。他性格豪爽,為人耿直,喜歡耍拳舞刀,練就一身硬功夫。他不畏強暴,好打抱不平,從小愛聽老人講解《水滸傳》《三國演義》中那些英雄好漢的故事,立下了為窮苦人求翻身、謀幸福的抱負。 [1] 
1924年底,由於生活所迫,古松柏邀約了同村人古全等,一起到海豐謀生。在海豐,他們親眼看到了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帶來的新景象。1925年4月,他們毅然參加了由彭湃主持的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古松柏認真聆聽了彭湃的講演,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誨。四個月後,他們受海豐縣農民協會的派遣,回到五華開展工作,向農民大力宣傳革命思想,使農運烈火燃燒起來。 [1] 
1925年8月初,古松柏受五華縣農民協會會長魏宗元的委派,同彭劍先一起從龍村出發,前往宣優坑,宣傳發動農民,建立農民組織。在深入宣傳發動的基礎上,古松柏主持召開了農民大會,宣佈成立了宣優鄉農民協會。彭劍先、彭仲高分別當選為正、副農會長。 [1] 
1926年2月,古松柏參加了在安流東靈寺召開的縣農會改組會議,會後出任縣農民自衞軍中隊長。4月,五華春荒嚴重。為了粉碎地主、豪紳、奸商相互勾結,企圖以壟斷米穀、把糧食運到外縣去牟取暴利等手段來威脅農民運動的陰謀,縣農會號召廣大農民行動起來,同地主奸商作鬥爭。古松柏受古大存的派遣,率領農軍七八十人,沿琴江佈防,攔截地主奸商的糧船,禁止米穀出口,取得勝利。 [1] 
1926年10月,五華縣農民自衞軍常備大隊成立,下分三個中隊,古松柏任第一中隊隊長。十一月間,又建立了五十多人的縣農民自衞軍模範隊,古松柏任小隊長。縣農民自衞軍共有三百多支槍。為了充實縣農軍的武器,縣農民協會還設立了小兵工廠,修理槍械、製造土槍和翻造子彈。兵工廠有二十多個工人,由古松柏兼管。1927年2月,張九華率縣警隊並糾集地主劣紳曾子淵、曾泗安、曾育三等武裝千餘人,四處瘋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古松柏率領一中隊人馬,參加了古大存指揮的縣農軍的反擊戰鬥。他身先士卒,敢打敢拼,贏得了上級領導的讚許和同志們的好評。是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五華縣農民自衞軍改稱為工農討逆軍五華縣大隊,下設三個中隊,古松柏任第三中隊隊長。1927年12月,經古大存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 
1928年2月,國民黨當局派黃旭初率一個師兵力“駐剿”五華,革命轉入低潮。中共五華縣委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決定暫時分散隱蔽下來,從事地下革命活動。5月底,古松柏同李英、古全等十多人離開五華,上了八鄉山,在古大存領導下,繼續開展革命活動。古松柏同古清海、陳笑眉一起,深入到馬屋山農民中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於7月間成立了貧農自救會、婦女會、兒童團。接着,黨組織又派古松柏、馬耀炳等人,到陂子洋串連農民入會,擴大革命隊伍。1929年2月19日至24日,五華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八鄉山小溪石見坑召開。古松柏參加了大會。會議期間,他被委任為大會保衞組組長,負責安全保衞工作。 [1] 
八鄉山革命力量的發展,引起了反動派的驚恐與惱恨。1929年3月,五華、豐順、揭陽的反動武裝一千多人,分五路進攻八鄉山。湯坑區民團團長黃奪標率領民團兩百餘人從河西、大羅兩路進攻小溪。為了有效地迎擊敵人,中共五華臨時縣委及時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組建一支火槍隊和三支田刀隊。古松柏負責帶領一支田刀隊,佔據有利地形,同古宜權、萬大來、古清海的三支部隊遙相呼應。 [1] 
1929年4月1日上午,當敵人進入小溪村時,古松柏指揮隊伍首先發起猛攻,將山上準備好的無數石塊似排山倒海般滾向敵人,並同埋伏在小溪周圍的兄弟部隊一起,奮勇衝殺,形成夾攻之勢,打得敵人鬼哭狼嚎。敵首黃奪標倉皇逃竄。八路軍乘勝追擊,趕至伯公坳,將其當場活捉,其隨後被憤怒的羣眾打死。此役擊斃敵軍四十餘人,繳槍百多支、子彈萬餘發。這就是著名的八鄉山第一仗,它震動了全東江,大大地鼓舞了羣眾對敵鬥爭的勇氣。 [1] 
6月初,五華地主豪紳張彩文、張訪箕之流糾合反動武裝,以安流東靈寺為據點,成立所謂警委會,妄圖將剛剛建立的第七區蘇維埃政府扼殺於襁褓之中,以便進一步進攻八鄉山蘇區。為了保衞蘇區,6月11日,李明光、李斌、古松柏等率領紅軍四十六團,配合第七區赤衞隊四百多人,星夜開到角西坑。翌日清晨,八路軍急行十華里趕到安流圩郊,稍作歇息,即向守敵發起總攻。敵警兵被打得措手不及,紛紛逃跑。安流鎮頃刻被攻下,並俘獲國民黨安流税捐處負責人張亞月。隨後,八路軍集中力量攻打東靈寺之敵。古松柏率一支由四十六團戰士古靈科等七八人組成的敢死隊,匍匐前進到寺廟後山,架起竹梯,爬上屋頂,掀開瓦片,將土炸藥扔進屋內,摧毀了敵人的幾個主火力點。但由於敵人在寺內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憑藉密集的火力,緊閉柵門,死守頑抗,後又得外援,而八路軍缺乏攻堅武器,故未能攻破敵陣,只得撤退。 [1] 
同年10月,朱德率紅四軍離開東江時,從各團抽調了一百二十多名幹部戰士,支援東江紅軍。古大存把他們編成一個特務連,歸屬四十六團,任命古松柏兼任連長。 [1] 
11月20日,東江紅軍總指揮古大存、四十七團團長何石等率領隊伍途經郭田坪上時,遭張九華匪軍阻擊。古松柏率特務連援救,夾攻敵人。但因敵軍人多勢大,又得興寧來的一營敵軍增援,紅軍雖奮力戰鬥,仍不能抵敵,何石團長犧牲,古大存總指揮受傷,部隊乃向八鄉山撤退。敵人尾追至梅子溜,古松柏率特務連全體戰士,在縣赤衞模範隊一百餘人的配合下,同敵人周旋,掩護紅軍撤回大本營。 [1] 
1930年5月,古松柏出席了在八鄉山灘下莊屋坪召開的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上宣佈成立東江蘇維埃政府和紅十一軍,古大存任軍長。至該年冬,敵人不斷“圍剿”八鄉山,革命蘇區陷於被敵四面包圍的困境。古大存指示古宜權帶領紅十一軍教導團突圍,命令古松柏留下,協助古大存指揮四十六團,堅持在八鄉山的鬥爭,牽制敵人,減輕大南山蘇區的壓力,當時八鄉山周圍的敵軍有兩個師兵力,而紅軍只有一百多人。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在八鄉山堅持了四個多月後,古大存、古松柏等軍隊1931年5月撤離八鄉山。他們冒着酷暑,忍飢耐熱,風餐露宿,輾轉山村,粉碎了敵人的重重堵擊、“圍剿”,到達揭陽、陸豐一帶,後轉入紫金的炮子、洋頭,與突圍出來的古宜權部會合,開展遊擊活動,配合紫金地下黨建立了龍炮蘇區。 [1] 
7月底,部隊在紫金炮子圩同廣東國民黨軍展開一場遭遇戰。面對數倍於我的敵人,紅軍戰士奮勇抗擊。古松柏親率本部特務連一百多人,毫不畏懼,手端排子槍,一馬當先,向敵陣猛烈射擊。突然他身邊轟隆一聲響,敵人罪惡的炮彈片擊中了古松柏的頭部,經搶救無效,光榮犧牲,時年四十一歲。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等編,南粵英烈傳 第7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09,第140-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