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建園林技術

鎖定
《古建園林技術》創辦於1983年,是由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古建園林技術》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的建築科技類期刊 [1] 
據2020年6月《古建園林技術》期刊官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第七屆編委會共有顧問17人、編委75人 [1] 
據2020年6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出版文獻共3190篇,總被下載512808次、總被引6722次 [2]  。據2020年6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古建園林技術》文獻量為1535篇,基金論文量為207篇,被引量為2749次、下載量為2次;根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古建園林技術》影響因子為0.17 [3]  。據2020年6月8日維普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發文量為89篇,被引量為172次,影響因子為0.088 [4] 
中文名稱
古建園林技術
外文名稱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語    言
中文
類    別
建築科學與工程
主管單位
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
北京《古建園林技術》雜誌社有限公司
編輯單位
《古建園林技術》雜誌社
創刊時間
1983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5] 
國內刊號
11-2173/TU
國際刊號
1000-7237
現任主編
馬炳堅
雜誌社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三間房東路1號懋隆文創園5棟

古建園林技術歷史沿革

1983年,《古建園林技術》創刊,刊期為季刊 [1] 
1989年1月,“慶祝《古建園林技術》創刊五週年編委擴大會”在北京召開 [6] 
1993年10月,“《古建園林技術》第二屆六次編委會暨期刊創刊十週年紀念會”在北京召開 [7] 
2012年8月26日-27日,中華建築文化復興和發展研討會暨《古建園林技術》雜誌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8] 
2017年4月,《古建園林技術》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9]  ;同年9月,《古建園林技術》雜誌社遷至北京市朝陽區 [10] 
2020年,《古建園林技術》刊期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5] 

古建園林技術辦刊條件

古建園林技術欄目方向

  • 刊登內容
《古建園林技術》主要刊登有關傳統建築、文物建築、傳統園林以及中國傳統形式新建築方面首次發表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規劃設計作品、專題綜述、評論文章、傳統工藝技術傳承以及行業動態等內容 [5] 
  • 主要欄目
《古建園林技術》闢有“傳統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傳統建築設計”“傳統建築施工”“傳統建築園林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傳統建築教育”以及“當代哲匠”等欄目 [1] 
  • 讀者對象
《古建園林技術》的讀者對象為從事傳統建築研究、教育、設計、施工、文物保護等從業人員 [1] 

古建園林技術人員編制

據2020年6月《古建園林技術》期刊官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第七屆編委會共有顧問17人、編委75人 [1] 
《古建園林技術》第七屆編委會人員
顧問
王其明
孫大章
郭黛姮
劉敍傑
姜振鵬
朱光亞
楊燕敏
張先進
程萬里
傅清遠
楊煥成
晉宏逵
王其亨
王貴祥
高念華
倪吉昌
黃滋
編委
曹鵬
蔡青
曹永康
陳易
董璁
戴儉
丁垚
樊智強
高朝君
高業京
郭華瑜
郭曉敏
何蓓潔
賀從容
侯兆年
侯智國
紀雪峯
賈華勇
賈珺
俱軍鵬
柯凌
孔濤
黎冬青
李超
李德山
李非
李珈玲
李路珂
李明炅
李沙
李新建
李雄
李亞林
李永革
李尤瑞
梁寶富
梁雅卿
林楠
林其浩
劉傑
劉託
柳淑巧
盧遠征
羅景烈
呂舟
馬曉
米瑪次仁
倪爾華
樸玉順
祁偉成
宋桂傑
湯崇平
湯羽揚
田林
王金平
王麗玫
王南
王樹寶
吳葱
武光文
楊菁
尹家琦
張勃
張峯亮
張鳳梧
張克貴
張龍
張明皓
張小茹
趙鳴
鄭曉陽
周鳴
周學鷹
朱蕾
朱向東

古建園林技術辦刊成果

古建園林技術收錄情況

1996年,《古建園林技術》入選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二版) [1] 
《古建園林技術》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數據庫收錄 [2] 

古建園林技術出版發行

據2020年6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出版文獻共3190篇 [2] 
據2020年6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古建園林技術》文獻量為1535篇,基金論文量為207篇 [3] 
據2020年6月8日維普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發文量為89篇 [4] 

古建園林技術影響因子

據2020年6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總被下載512808次、總被引6722次 [2] 
據2020年6月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古建園林技術》被引量為2749次、下載量為2次;根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古建園林技術》影響因子為0.17(建築科學與技術刊均影響因子為0.6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名第5968名 [3] 
據2020年6月8日維普網顯示,《古建園林技術》被引量為172次,影響因子為0.088 [4] 
《古建園林技術》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 《古建園林技術》影響因子曲線趨勢圖 [3]

古建園林技術文化傳統

古建園林技術精神理念

《古建園林技術》堅持以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建築文化和技藝為宗旨,堅持技術性、學術性、科學性、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為廣大讀者服務,為祖國的文物保護和民族建築事業服務 [1] 
形象標識 形象標識 [1]

古建園林技術投稿須知

1.稿件務求主題明確,觀點新穎,論據可靠,數據準確,語言精練,可讀性強,具有較高的指導和借鑑價值。
2.凡國家級、省部級攻關項目或重點科研項目、各類基金項目所產生的重要論文,請在文稿中註明並提供項目編號。
3.稿件以不超過6000字為宜(含圖、表在內共3頁碼) 。除提要、文章主體以外,還應有完善的參考文獻或註釋(需註明所引用書籍的頁碼)。
4.作者或執筆者簡介等內容置於文尾(包括姓名、職稱或職務、從事學科或研究方向,現供職單位、聯繫地址、郵編、電子郵箱、聯繫方式)。若作者因故要求撤稿,必須使用文字陳述,與該刊落實,否則後果自負。
5.作者文責自負,對於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利的文稿、圖片,該刊不承擔連帶責任。該刊對稿件有修改、刪節權。如不同意刪改,請在投稿時特別註明。稿件無論刊用與否,該刊在收稿後3個月內均將函告作者。在此期間,請勿一稿多投。投稿請作者自留底稿,稿件不符合該刊內容、宗旨,該刊將予以退稿。需修改的稿件在通知修改後2個月內無迴音的視為自動撤稿。
6.該刊發稿原則按錄用先後順序。投稿錄用一般情況下不付稿酬,特殊情況另行處理。稿件錄用後,該刊向每位作者贈寄當期刊物兩冊。
7.因畢業或職稱晉升需加急刊發稿件時,要求學生稿件不遲於6個月、職稱晉升稿件不遲於1年將稿件發至雜誌社郵箱,否則不予辦理加急。
8.稿件圖文分離,文章做成Word電子文件,插圖做成jpg格式文件,及圖文結合完整版,以電子文件發送至《古建園林技術》編輯部電子郵箱。投稿請勿由他人代轉或發送指定外的渠道,否則造成的延期、漏發等情況由作者負責 [5] 

古建園林技術期刊領導

古建園林技術現任領導

《古建園林技術》編輯部及第七屆編委會領導
職務名單
主編馬炳堅
副主編姜振鵬、肖東
編委會主任張錦秋
編委會副主任馬炳堅、常青、劉大可、範霄鵬、肖東、張春彥
參考資料 [1] 

古建園林技術歷任領導

《古建園林技術》歷屆編委會領導
屆次編輯部主任主編
第六屆羅哲文馬炳堅
第五屆羅哲文馬炳堅
第四屆羅哲文胥蜀輝
第三屆羅哲文胥蜀輝
第二屆羅哲文胥蜀輝
第一屆龐樹義翟修文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