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垛后土廟

鎖定
古垛后土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樊村鎮古垛村東,佔地面積約4160平方米,始建於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是一座道教廟宇 [2] 
古垛后土廟坐東北向西南,原有山門、戲台、獻殿、正殿、東西廂房、東西耳殿,現存建築有山門(原址復建)、戲台(清代建築)、正殿(元代建築),以及獻殿基址等。正殿與戲台兩座建築較好地表現了各自時代的建築技法特點,反映了該地區元至清時期木構建築的演變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2] 
2006年5月25日,古垛后土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古垛后土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樊村鎮古垛村東
所處時代
元代
佔地面積
416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444-3-14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古垛后土廟歷史沿革

古垛后土廟始建於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元祐五年(1318年)進行了一次重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戲台。
2010年,在基址上覆建山門。同年5月,河津文物局根據墨遺萍先生抄錄稿重新立《重修后土廟碑記》碑 [2] 

古垛后土廟建築格局

建築格局 建築格局
古垛后土廟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4160平方米。中軸線上原有山門、戲台、獻殿、正殿,東西兩側依次為東西廂房以及及正殿兩側的東西耳殿。現存建築有山門、戲台、正殿以及獻殿基址 [2] 

古垛后土廟主要建築

古垛后土廟正殿

正殿是元代建築,位於中軸線北端,建築面積137.67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四椽栿通達前後檐,筒板瓦單檐懸山頂,鬥為四鋪作單下昂 [2-3] 
正殿 正殿

古垛后土廟戲台

戲台 戲台
戲台是清代建築,位於中軸線南端,建築面積103.62平方米,坐西南向東北,平面長方形,面寬三間8.35米(其中明間5.27米),進深四椽6.33米,台基高1.3米,單檐懸山頂,前檐採用移柱造,台前檐施四根檐柱,檐柱上承託大額枋,鬥為四鋪作單下昂,用材較大。後牆施四根後檐柱,中間施木隔扇,把戲台分為前後場。脊枋題記有“大清”字樣,台上牆壁有宣統與民國題記數條 [2-3]  [5] 

古垛后土廟非文物建築

古垛后土廟內非文物建築有山門、臨時管理用房、公廁三座,其中山門建築面積19平方米,臨時管理房建築面積26平方米,公共廁所建築面積35平方米。

古垛后土廟文物遺存

古垛后土廟內存有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后土廟碑記》石碑殘段 [2] 

古垛后土廟歷史文化

  • 廟會
舊時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古垛后土廟內外都有戲曲雜耍,周圍村社的人們都來進香獻祭。後來每年三月十八、九月十八在古垛后土廟舉行兩次廟會,廟會期間有多種民俗活動 [2] 
2023年5月5日至5月8日(農曆三月十六至三月十八),古垛村舉辦了古垛后土廟會,邀請了運城市鹽湖區蒲劇團,演出包括《精忠報國》《孫安動本》《趙氏孤兒》《冷月香魂》《清風亭》等。活動舉辦前對各類安全隱患進行了排查,制定了應急方案 [6] 

古垛后土廟文物價值

古垛后土廟歷史價值

古垛后土廟是一處道教廟字,主要供奉后土娘娘,反映了該地區古人對土地的崇敬,是古垛村文化發展歷程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古垛后土廟正殿與戲台兩座建築比較完好地表現了各自時代的建築技法特點,反映了該地區元明清時期木構建築的成就與演變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古垛后土廟內的《重修后土廟碑記》記載了該廟幾度興衰的歷史,為現存各建築創建、重修年代的推斷提供了確切的依據 [2] 

古垛后土廟社會價值

古垛后土廟是當地羣眾的祭拜場所,是古垛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載體,保持了公共活動性,維繫了地方認同感,是古垛村的文化代表 [2] 

古垛后土廟保護措施

1983年10月,古垛后土廟被河津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河津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4年6月10日,古垛后土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25日,古垛后土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古垛后土廟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佈古垛后土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4] 
保護範圍
南自戲台後檐下向南20米,西自正殿西山牆起向西30米,東自正殿東山牆起向東20米,北自正殿後檐下向北20米
建設控制地帶
自保護範圍起,向東、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參考資料: [4] 

古垛后土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古垛后土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樊村鎮古垛村東 [2]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河津市人民政府出發,途經紫金街、蘇北線,到達古垛后土廟,路程大約14.4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