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修辭學描述

鎖定
《古修辭學描述》是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本書主要收集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關於古修辭學的描述。
作    者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譯    者
屠友祥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1年11月
頁    數
366 頁
定    價
22.0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08037854

古修辭學描述內容介紹

《古修辭學描述(外一種)》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古修辭學描述作者介紹

F.W.尼采(1844-1900)
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的主要代表。1844年10月15日生於普魯士薩克森的一個傳教士家庭。1866年在波恩大學學習神學,不久改學古典語言學。1869年任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言學額外教授。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1872)、《善惡的彼岸》(1886)、《權力意志》(1895)等。《古修辭學描述》則是1872-1873年的冬季半學期的課程筆記。修辭學是其哲學的精魂。
翻譯者:
屠友祥
1963年7月出生。浙江蕭山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以語言問題為研究重點。著有《言境釋四章》(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修辭的展開和意識形態的實現》(與尼采《古修辭學措述》合刊);譯有羅蘭・巴特 《S/Z》、《文之悦》,尼采《古修辭學描述》。

古修辭學描述作品目錄

古修辭學描述 尼采著 屠友祥譯
一、修辭的觀念
二、修辭學和雄辯術的門類
三、修辭和語言的親緣關係
四、表達風格之純正、明淨、得體
五、與修飾言語相涉的典型言語
六、純正的變異
七、轉義表達
八、修辭格
九、演説的韻律
十、靜態平衡原理
十一、訴訟樣式和手段
十二、庭辯辭的諸部分
十三、議事的雄辯術
十四、慷慨陳詞的雄辯術
十五、佈局
十六、論記憶和發表講演
修辭的展開和意識形態的實現 屠友祥著
(羅蘭・巴特專題研究第一種)
寫作:合具社會化意味的個人言語方式
音步、韻腳或典故之類最具意識形態的性狀和社會化的面目
風格湧現自想象的淵深處
轉義:意識形態的運作手段
意識形態藉助直接意指實現天然狀貌
意識形態的無意識再現和修辭過程
一切語言都是修辭
局域與散逸
肯定之道
複數:差異與共同兼具的文化意象
中性之物的意義
風格經由句子營造自然感
修辭術依據流行意見處理某個主題
傾聽言説着
“S/Z”,“/”,“SZ”
意識形態・句子・文
戀物慾、虛無主義及其他
後敍一、語言之功乃在上達大道下致賞罰
後敍二、學術的進展和譯名的重定
人名索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