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佛鎮

鎖定
古佛鎮,隸屬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地處富順縣東部,東與瀘縣天洋接界,南與童寺鎮接壤,西與代寺鎮毗鄰,北與隆昌縣雲頂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60.98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古佛鎮户籍人口為46660人。 [4] 
清代,置在城鄉古佛場保和天洋坪保。1995年,古佛、許家2鄉合併為古佛鎮。 [2]  2019年8月,撤銷中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古佛鎮管轄。 [5]  截至2021年10月,古佛鎮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桂花路134號。 [5] 
2019年,古佛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4]  [12] 
中文名
古佛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
地理位置
富順縣東部
面    積
60.98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桂花路134號
電話區號
0813
郵政編碼
64321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C
人    口
4666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古佛鎮歷史沿革

古佛鎮原古佛鎮

清乾隆中期,境內設古佛場保和天洋坪保,隸屬在城鄉下東路。
民國元年至二十二年(1912—1933),境內設古佛團和天洋團。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天洋團併入,改天佛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分為天洋、天佛2鄉。
1949年,2鄉合併為天佛鄉。
1950年,境內設古佛、均田、天洋、許家四鄉。
1951年,分為古佛、天洋、均田3鄉。
1955年,境內置建設鄉,古佛、天洋、均田、德馨4鄉和隆昌石楊鄉部分合併為建設鄉。
1957年,原天洋鄉劃歸瀘縣所轄至1961年。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將建設鄉更名為古佛公社,隸屬童寺區,
1959年隸屬代寺區。
1962年,從古佛公社劃出部分建許家公社,隸屬童寺區。
1984年改公社為鄉,隸屬童寺區。
1995年古佛、許家兩鄉合併,更名為古佛鎮,隸屬童寺區。
2001年,撤銷童寺區建制,古佛鎮隸屬富順縣。 [2]  [1]  [7] 

古佛鎮原中石鎮

中石鎮在富順縣城以東,駐地中興場距縣城25公里。
清康熙三十年(1691)屬富順縣在城鄉下東路中興場保。
民國元年(1912年),屬中興、石盤2團。民國初期改為中興團,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中興團、石盤團併為中石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聯保主任辦公處改鄉鎮公所,改中石鄉。
1949年致和鄉併入中石鄉。
1950年,經過對舊政權的改造,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鄉級建制數量增加,原中石鄉分劃為朝陽、楊衝、堯山、張和、中石5鄉,屬代寺區。
1955年11月,朝陽、楊衝、堯山、張和4鄉併入中石鄉。
1958年,中石鄉改稱中石公社,
1959年9月,中石公社更名百花公社。
1962年,更名中石公社。
1983年11月,改中石公社為中石鄉。
1995年撤鄉建鎮,定名為中石鎮,屬代寺區管轄。
2001年4月撤區並鄉,中石鎮不變, 隸屬富順縣人民政府管轄。 [6]  [7] 

古佛鎮撤併後

2019年8月,撤銷中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古佛鎮管轄。 [5] 

古佛鎮行政區劃

古佛鎮區劃沿革

2011年末,原古佛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鳳儀、馮坪、周家、均田、玉佛、田邊、天洋、鹿鳴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個居民小組,112個村民小組。 [2]  原中石鎮轄中興場1個居民委員會,千佛、華富、農光、富強、洋坪、麻柳、松林、百花、火車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2個村民小組。 [6] 
2015年末,轄馮坪、鳳儀、均田、鹿鳴、天洋、田邊、玉佛、周家等農業行政村8個,古佛場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 [1] 
2021年,轄9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3個居民小組。 [8] 

古佛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古佛鎮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古佛場社區、中興場社區、千佛村、華福村、富強村、百花村、鳳儀村、馮坪村、天洋村、田邊村、火車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桂花路134號。 [5] 

古佛鎮地理環境

古佛鎮位置境域

古佛鎮地處富順縣東部,東與瀘縣天洋接界,南與童寺鎮接壤,西與代寺鎮毗鄰,北與隆昌縣雲頂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60.98平方千米。 [4]  古佛鎮位於富順縣東部,東與瀘縣接壤,西南面與童寺鎮相連,西北接代寺鎮,東北接隆昌市地界。鎮政府駐地古佛場,距縣城36公里。轄區面積60.98平方公里。 [8]  [10] 

古佛鎮地形地貌

古佛鎮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脈有龍貫山脈,境內最高點插旗山位於玉佛村三組;最低點獅子橋位於馮坪村十四組。 [2] 

古佛鎮氣候

古佛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境內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較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多年平均氣温18℃,無霜期年平均35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7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28.8毫米。 [2] 

古佛鎮水文

古佛鎮有小溪3條。 [2]  水利資源有水庫3座,石河堰20道,山坪塘142口。 [1] 

古佛鎮自然災害

古佛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早旱、暴雨、洪災、大風等。1969年春夏,發生大旱,3—5月降雨60毫米,乾旱持續64天,斷水裂口田達80%,6月下旬旱象始有緩和。 [2] 

古佛鎮自然資源

古佛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石英砂、石灰石、方解石等,其中煤儲量0.1億噸。陶泥儲量大,先後興辦空洞、和尚灣、菱桶塘三大陶廠;利用煤廠的砰石興辦空洞、和尚灣及玉佛機磚廠;動物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品種及科屬較多。
2011年,原古佛鎮有耕地面積1.6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 [2]  鎮境羅觀山南麓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1200萬噸,現有礦井1口,年產煤6萬噸左右;鳳儀、玉佛、田邊等村多玻璃生產優質原料石英砂。 [1]  有林地面積949.4公頃,耕地面積1463公頃。其中,田864公頃。出產水稻、玉米、柑橘等農產品。 [1] 

古佛鎮人口民族

2011年末,原古佛鎮總人口247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81人。另有流動人口9796人。總人口中,男性12860人,佔52%;女性11859人,佔48%;14歲以下4937人,佔20%;15—64歲17322人,佔70%;65歲以上2460人,佔1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662人;有苗、彝、藏等8個少數民族,共5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07‰,人口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長率2.5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42人。 [2] 
2011年末,原中石鎮轄區總人口2.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0人。另有流動人口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3萬人,佔54.2%;女性1.1萬人,佔45.8%。2011年,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長率2.9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09人。 [6] 
截至2019年末,古佛鎮户籍人口為46660人。 [4]  2021年户籍人口4.61萬人,常住人口2.44萬人,城鎮人口0.23萬人,農業人口4.5萬人。 [8] 

古佛鎮經濟

古佛鎮綜述

2011年,原古佛鎮財政總收入665.07萬元,比上年增長12.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1萬元,增值税4萬元,企業所得税2萬元,個人所得税1萬元,耕地佔用税8萬元。 [2]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5.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33萬元。 [1] 
2019年,古佛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4]  迎進了四川省凰鳳君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12] 

古佛鎮農業

2011年,原古佛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5994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43%。
原古佛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849噸,其中水稻7544噸,小麥112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等。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281噸;蔬菜種植面積3500畝,產量8544噸。
原古佛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02011年,出欄生豬3.3萬頭,羊2.2萬隻,肉牛1336頭,肉兔43.‘6萬隻,鴨28.3萬羽,雞28.1萬羽。
截至2011年末,原古佛鎮累計造林1萬畝。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101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 [2]  全鎮共栽種果桑2000餘畝,中稻+再生稻24000畝,高產示範片區2000畝,是縣級再生稻示範區。 [8] 

古佛鎮工業

2011年,原古佛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實現工業增加值9965萬元。 [2] 

古佛鎮商業

2011年,原古佛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62萬元,比上年增長19.6%。 [2] 

古佛鎮金融業

2011年,原古佛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570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各類存款餘額1.6億元。 [2] 

古佛鎮社會事業

古佛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古佛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618人;小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生2207人,其中初中在校生748人,教職工共105人。 [2] 
現有中石九年制學校和古佛鎮九年制學校兩所百年老校。此外,今鎮域內還有辦學歷史較長的堯山小學(民國28年創辦)、許家九年制學校(1950年創辦)、周家小學(1952年創辦)及洋坪小學、百花小學、松林小學等,它們的變遷史也是古佛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11] 

古佛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古佛鎮有文化站1個,面積200平方米;農家書屋藏書2000冊以上。 [2] 

古佛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古佛鎮有衞生院1個,醫務人員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9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 [2] 

古佛鎮社會保障

2011年,原古佛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6户,人數179人,支出33.7萬元,月人均157元;城市醫療救助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9人次;城市生活無着落人員救助28人次,支出2.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90户,人數661人,支出43.6萬元,月人均5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支出1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1人,支出2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19人次;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2.5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萬畝,倒塌房屋8間,直接經濟損失1801萬元,救災支出14.7萬元,比上年增長33.6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9.5萬元。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8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250人,比上年末增加15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81人,續保165人;參加工傷保險750人,比上年末增加280人,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5人,比上年增加8人。 [2] 

古佛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古佛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2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100件。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户1000户,移動電話用户4500户;光纜線路總長達15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500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350個,寬帶接入用户350户,比上年增加80户。 [2] 

古佛鎮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原古佛鎮有煤炭企業2家,產煤23萬噸。其中,古佛煤業有限公司年產煤13萬噸,同心煤業年產煤10萬噸。天然氣管線2.5千米,天然氣用户195户,其中居民用户180户,燃氣普及率為28%,月天然氣平均用量25立方米。 [2] 
  • 給排水
2011年末,原古佛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1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 [2] 
  • 供電
2011年末,原古佛鎮擁有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4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0千米,用電負荷1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5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供電可靠率100%。 [2] 

古佛鎮交通運輸

2011年,原古佛鎮有縣道代天公路境內長6.57千米;鎮道2條,總長14.1千米。 [2] 

古佛鎮歷史文化

古佛鎮地名由來

古佛鎮因境內古佛寺而得名。 [2]  因“古佛寺”而得名。清朝初年,在一座形似大象的山上建有一寺,稱“白象寺”,因寺內供奉有燃燈古佛一尊,故又稱“古佛寺”。寺廟香火興盛,此地漸成集市,人稱“古佛場”。 [1] 

古佛鎮文物古蹟

境內曾因佛教興盛,建有白象寺、照金寺、大靈寺、川主廟等眾多寺廟,以及供奉神明的小廟和神龕。新中國成立後,破除封建迷信,大多拆除,現僅存天洋文昌宮與安和古寨遺址。
安和寨位於田邊村14組王大山上,建於清末民初,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據傳此寨為蔡鍔將軍部旅長郭環武修建,用於招兵買馬、練兵防匪。山寨近似橢圓形,南北330米、東西200米,沿山腰四周築石為牆,設西、南門樓2道,建有炮樓(哨樓)5座。寨內依勢建有院舍、練兵場,並開闢田土、水源等,民宅錯落散佈,建造實用,風格簡樸。其地勢高險、寨堡重重、建造穩固厚重、森嚴壁壘,易守難攻。現保留有西門樓、南哨樓(炮樓)、數棟房屋及殘存寨牆,為縣境保留較為完整的古寨,並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文昌宮位於天洋村7組,始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僅存文昌宮下殿,建築面積55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懸山式屋頂,花窗、門洞等建築工藝精細、造型秀美。 [1] 

古佛鎮所獲榮譽

曾多次獲得“糧食生產先進鄉鎮”、“十佳學習型機關”等榮譽稱號。 [1]  [8] 
2023年,獲評2022年度自貢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