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代十大名廚

鎖定
中國古代十大名廚分別為: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宋五嫂董小宛蕭美人王小余
中文名
古代十大名廚
別    名
中國古代十大名廚
國    籍
中國
職    業
高級廚師
男性成員
伊尹、易牙、太和公、王小余
女性成員1
梵正、膳祖、劉娘子
女性成員2
宋五嫂、董小宛、蕭美人

古代十大名廚廚師概念

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製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廚師這一職業出現很早,大約在奴隸社會,就已經有了專職廚師。隨着社會物質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廚師職業也不斷髮展,專職廚師隊伍不斷擴大,根據有關資料統計,21世紀初,世界廚師隊伍已發展到數千萬人,中國素以烹飪王國著稱於世,廚師力量和人數首屈一指。
據有關資料表明,2002年,中國廚師總數已愈千萬。這樣一個龐大的隊伍,在我國產業工人中佔了一個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探討廚師職業中的有關問題是十分有意義的。

古代十大名廚中國古代十大名廚

1.伊尹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而不衰。在我國內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區,赴宴開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湯菜,可能就是沿於此。
2.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於煎、熬、燔、炙,又是調味專家,得寵於齊桓公
3.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以水產為原料的菜餚,尤以炙魚而聞名天下。
4.膳祖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5.梵正: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制“輞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餚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
6.劉娘子宋高宗宮中女廚,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7.宋五嫂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遊西湖,曾嘗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8.董小宛明末清初歌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聞名於江南。“董肉”和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制。
9.蕭美人:清朝著名女點心師,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10.王小余清朝乾隆時期名廚,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有許多方面得益於王小余的見解。

古代十大名廚伊尹

擅長政治的名廚-伊尹生於伊洛流域古有莘國的空桑澗(今洛陽市嵩縣莘樂溝),奴隸出身。因後被商湯封官為尹(相當於宰相)。故以伊尹之名傳世。傳説,他的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他的母親是居於伊水之上採桑養蠶的奴隸。他母親生他之前夢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東走,毋顧”。第二天,她果然發現臼內水如泉湧。這個善良的採桑女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20裏,回頭看時,那裏的村落成為一片汪洋。因為她違背了神人的告誡,所以身子化為空桑。巧遇有莘氏採桑女發現空桑中有一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隸廚師撫養他。這一神話傳説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為伊,而他的母親就是那個採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於有莘國之野,但卻樂堯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調技術,又深懂治國之道;他見有莘氏國君有賢德,想勸説他起兵滅夏。為接近莘國君,他自願淪為奴隸,充任有莘國君貼身廚師。國君發現其才幹,提拔為管理膳食之官。經長期觀察,伊尹終於發現,有莘氏與夏同姓,均為夏禹之後,血緣聯繫難以割斷,況且有莘國小力弱,不足以擔當滅夏重任。只有湯才是理想人選,決定投奔湯。其時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自願作陪嫁媵臣,隨同到商。他揹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湯由此方知伊妖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其奴隸身份,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政大臣。伊尹不僅是輔佐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勳,還是後來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

古代十大名廚易牙

捨棄兒子的名廚-易牙的名字非常複雜,他還有兩個名字叫狄牙和雍巫。
先説易牙。易牙名牙,但並不姓易,姓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因為出身有易氏部落,才稱為易牙。
再説狄牙。一種説法是“狄”、“易”古音相通,因此易牙又稱狄牙。另一種説法是易牙出身北方的少數民族狄人,故稱狄牙。
易牙是齊桓公的御用廚師。
齊桓公國事勞神,患上了失眠症,夜裏睡不着覺,想起煩心事就翻來覆去,唉聲嘆氣。易牙就問齊桓公:“國君您反正也睡不着覺,要不我給您做點東西吃?俗話説心情不好的時候胃口就會大開。”齊桓公一想也行,就説:“那你就炒兩個菜下酒吧。”易牙穿衣起牀,抖擻起全部精神,煎、熬、燔、炙,調和五味,做了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齊桓公立馬來了精神,大啖一頓。第一口下去,滋味鮮得差點連舌頭都吞下肚去,結果連酒都忘了喝。吃飽之後,齊桓公一覺睡到天亮,失眠症不治而愈。從此,齊桓公再也離不開易牙了。易牙知恩圖報,趁機替長衞姬説話,齊桓公於是答應立長衞姬的兒子武孟為太子。可是此前已經立了鄭姬生的孝公為太子,如此一來埋下了齊國日後的危機。
“殺子以適君”:一次桓公對易牙説:“寡人嚐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無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着賣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國君何等尊貴,絕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後來他看見自己4歲的兒子,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從未嘗過的肉湯,便詢問易牙:“此係何肉?”易牙哭着説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內心很是不舒服,卻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桓公寵信易牙。

古代十大名廚太和公

烹魚大王-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以水產為原料的菜餚,尤以炙魚而聞名天下。
長期生活在太湖之濱,擅烹水產為原料的菜餚。他烹製的炙魚,名噪天下,曾得到吳王僚的讚賞。吳公子光為了謀奪王位,設計刺僚,就派專諸到太湖向太和公學烹炙魚手藝,學成後,吳公子設宴請僚,並令專諸在獻炙魚時刺殺吳王僚。僚是死,專諸也被吳王衞士殺死,成了王公貴族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太和公的超凡手藝,竟被用於宮廷之亂,是連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

古代十大名廚膳祖

唐代名廚-膳祖為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廚。段曾自編《食經》50章,主持段府廚房的女廚師膳祖,烹調技藝原本精湛,又得段的調教,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她對原料修治,滋味調配,火候文武,無不得心應手,具有獨特本領。她烹製的名食,後來太多記載在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中。
膳祖是唐朝一代女名廚,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廚。段文昌對飲食很講究,曾自編《食經》50章。因他曾被封過鄒平郡公,當世人稱此書為《鄒平郡公食憲章》。段文昌府中廚房題額叫 “煉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館驛,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廚房叫“行珍館”。主持“煉珍堂”和“行珍館”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她對原料修治,滋味調配,火候文武,無不得心應手,具有獨特本領。段府40年間,這女廚師長從100名女婢只選中9名傳藝。段文昌的兒子段成式編《酉陽雜俎》,裏面的吃食就是出自他們家那位女廚師所做的飲食。

古代十大名廚梵正

尼姑名廚-梵正,五代時的著名尼姑廚師,以創制《輞川小樣》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輞川小樣是用膾、肉脯、肉醬、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拼擺時,她以王維所畫輞川別墅20個風景圖為藍本,製成別墅風景,使菜上有風景,盤中溢詩情。
宋代陶谷在《清異錄·饌羞門》中備加誇讚:“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 膾脯,醢醬瓜 ,黃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

古代十大名廚劉娘子

首位女御廚-劉娘子是南宋高宗宮中女廚,主管皇帝御食。劉娘子手藝高超,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人們尊稱她為“尚食劉娘子”。劉娘子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
據《春渚紀聞》載:宋高宗宮中,有位女廚師劉娘子,高宗繼位之前,她就在趙構的藩府做菜了,宋高宗想吃什麼菜,她就在案板上切配好,烹製成熟後獻食,高宗總是十分滿意的。按照宮廷規定:主管皇帝御食的負責官員叫尚食,只能由男人擔任,而且是個五品官,劉娘子身為女流,不能擔當此官,然而皇宮裏的人多稱她是“尚食劉娘子”。

古代十大名廚董小宛

歌伎 [1]  名廚-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青蓮、小宛,別號青蓮女史。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豔”之一。1639 年結識復社名士冒闢疆,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闢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董小宛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聞名於江南。“董肉”和董糖,為她所創制。
董小宛醃製鹹菜,各色野菜一經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鬚,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董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裏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小宛還善於製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麪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製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揚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海內的土特產。
董小宛與董糖
董糖原名為“秦淮董糖”,製作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董小宛。崇禎十二年(1639年)春,“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闢疆途徑蘇州,慕名親訪小宛數次,都因小宛外出未歸不遇。待小宛歸來時,闢疆已離蘇還鄉,小宛深為遺憾。她返回南京秦淮後,終日思念冒闢疆,特親自下廚,制一種酥糖,從秦淮託人轉帶給如皋冒闢疆,以寄深情厚意。董小宛後嫁冒闢疆為妾,因小宛制的酥糖酥鬆香甜,故小宛常年製作,並以此糖饗客、饋贈親友,商賈仿作供市,稱作“董糖”。《崇川咫聞錄》記載:“‘董糖’,冒巢民之妾董小宛所造。未歸巢民時,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古至今號‘秦郵董糖’”。抗日戰爭前,坐落在如皋西大街、如皋最大的茶食店——“大麒麟閣”生產的董糖,就是使用“秦淮董糖”牌號。如皋生產的“水明樓”牌號董糖,仍沿用當年董小宛原有的配方。暢銷上海、北京、南京各城市。如皋籍台胞回鄉探親返台時,總要買上幾盒帶回台灣和家人共食或款待客人。

古代十大名廚宋五嫂

逃難成就烹飪高手-宋五嫂,是南宋年間從河南開封逃難至杭州的一位女廚師,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人們就稱她為宋五嫂。在杭州錢塘門有一片小食店,當時從北方逃難來杭州的中原人很多,有官有民,大家思鄉難歸,很想嚐點鄉味以解鄉思。宋五嫂家賣的魚羹,正是傳統汴京風味,頗能招徠異鄉之客。有一日高宗趙構也聞名品嚐,特派太監來,叫宋五嫂做了魚羹送進宮,連皇帝都愛吃。此後,宋嫂魚羹身價百倍,於是名聲大振。方恆泰《西湖》詩云:“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網得鮮魚也,味酸最愛銀刀膾,河鯉洛舫總不和。”他讚的五柳居醋魚,有人説即是當年的宋嫂魚羹。

古代十大名廚蕭美人

清代點心大師-蕭美人,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古代十大名廚王小余

清乾隆時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是一位烹飪專家,身懷技藝,有高明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餚香味散發“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他對於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系列高見,這些技術上的真知灼見,對袁枚影響很大,《隨園食單》有很多篇幅得力於王小余的見解。袁枚喜歡王小余,對王的要求亦很嚴。王小余死後,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余傳》。
王小余是中國古代唯一死後有傳的名廚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