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

(199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鎖定
在這部論著中,他極力鼓吹“結束革命”。他寫道,“我強烈希望結束這場革命,因為繼續革命會傷害自由。這也是為什麼我極力主張加強我們的共和國的原因。人類命運中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事業都與共和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中文名
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
作    者
【法】貢斯當
譯    者
閻克文
劉滿貴
出版時間
1999年12月 [1]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頁    數
473 頁
ISBN
9787100029629
類    別
哲學
定    價
27.00 元
裝    幀
平裝
字    數
340000
叢    書
公共譯叢 [1] 

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內容簡介

儘管貢斯當對法國大革命有所評價,但嚴格地説,在1795年以前,他只是大革命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改變這一狀況的契機是他與斯塔爾夫人的關係。斯塔爾夫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政治家內克的女兒,出色的自由主義政治活動家、文學家。貢斯當於1794年在瑞士結識了斯塔爾夫人,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充滿感情風暴的浪漫關係。這一關係對貢斯當一生有深刻影響。斯塔爾夫人不僅幫助了他的政治活動,影響了他的政治觀念,而且也激發了他的文學激情。貢斯當的著名小説《阿道爾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描述他與斯塔爾夫人關係的自傳性作品。1795年,貢斯當隨斯塔爾夫人來到巴黎後,立即捲入法國的政治生活。他是斯塔爾夫人沙龍里的中堅人物,該沙龍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都有巨大的影響。他與斯塔爾夫人一道,極力維護熱月黨人的統治,抨擊反革命的保王黨人以及雅各賓派從左右兩方面對温和政權的威脅。從1796年開始,貢斯當相繼發表了一系列政治論著。其中最重要者當屬《論當前法國政府的力量和贊同它的必要性》(1796)。

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作品目錄

中文版序言:貢斯當與現代自由主義
第一編 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
第二編 適用於所有代議制政府的政治原則
-
前言
-
1.論人民主權
-
2.論立憲君主制的王權的性質
-
3.論解散代議制議會的權利
-
4.論世襲制議院和不限制其成員人數的重要性
-
5.論代議制議會的選舉
-
6.論財產條件
-
7.論代議制議會的辯論
-
8.論立法創制權
-
9.論大臣的責任
-
10.論申告大臣不值得公眾信任
-
11.論下屬的責任
-
12.論市政權力、地方當局和一種新型的聯邦制
-
13.論宣戰與媾和的權利
-
14.論憲政國家的武裝力量組織
-
15.論財產權不可侵犯
-
16.論出版自由
-
17.論宗教自由
-
18.論個人自由
-
19.論司法保障
-
20.結語
第三編 征服的精神和產僭主政治及其與歐洲文明的關係
第四編 再論征服的精神和僭主政治
第一版序言
1.論革新、改革及制度的一致性和諧與穩定
第二版序言
2.對僭主政治的進一步思考
第四版序言
3.以威廉三世為例可能會引起的異議之辨析
第一部分 征服的精神
附錄:英譯者序
1.特定社會發展階段中與戰爭相容的德行
參考文獻
2.從戰爭角度看現代民族的特性
譯者後記 [1] 
3.歐洲現狀下的征服的精神
-
4.只為自身利益進行的軍事競賽
-
5.征服體制內軍人階層墮落的深層原因
-
6.這種好戰精神對民族內部環境的影響
-
7.塑造此種好戰精神所帶來的後患
-
8.征服成性的政府對國民大眾的影響
-
9.騙術必然需要高壓手段的支持
-
10.戰爭體制帶給文明和知識階層的後患
-
11.一個征服性民族今天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
-
12.這些成功對被征服民族的影響
-
13.論全體一致
-
14.征服性民族成功後的必然結局
-
15.當今時代戰爭體制的後果
-
第二部分 僭主政治
-
1.比較僭主政治和君主制度的特定目的
-
2.僭主政治和君主制度的差異
-
3.僭主政治比絕對專制更為可恨的一面
-
4.僭主政治不可能在我們這個文明時代倖存
-
5.僭主政治不能靠暴力維持嗎?
-
6.上世紀末提供給人類的那種自由
-
7.古代共和國的現代效仿者
-
8.為現代人提供古代人的自由所採用的手段
-
9.現代人厭惡這種假冒的自由是否意味着他們喜歡專制政治?
-
10.有利於個人行使專橫權力的詭辯
-
11.專橫權力在人類生活不同方面造成的影響
-
12.專橫權力對知識進步的影響
-
13.專橫權力統治下的宗教
-
14.人們不可能甘願順從任何形式的專橫權力
-
15.作為維護僭主政治之手段的專制政治
-
16.正當統治本身使用非法和專制措施的後果
-
17.前述有關專制政治思考的含義
-
18.專制政治在我們這個文明時代尤其不能得逞的原因
-
19.僭主政治不可能靠專制政治來維持……
-

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作品思想

貢斯當的自由主義思想是在對盧梭自由理論的評論與思考中顯現出來的。貢斯當在分析盧梭人民主權理論以及雅各賓專制、拿破崙獨裁時,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悖論:盧梭與大革命企圖摧毀所有舊觀念、舊制度,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法律,全新的道德。然而,他們整個理想的基礎卻是對古代制度的模仿。尤其是他們關於自由的討論打上了古代社會的深深印記。盧梭對斯巴達的制度推崇備至,法國大革命時期多少革命者嚮往古希臘的制度。羅蘭夫人年青時期的最大遺憾是她未曾生在古希臘的城邦。這一悖論促使貢斯當探討盧梭以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理念與古代社會的關係,並提出關於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比較的著名理論。
貢斯當1819年所作的《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的演講是探討自由理念的經典之作。在這篇演講中,貢斯當對古代自由與現代自由作了區分。在古代,政治是人們生活的中心。古代人所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一種公民資格,即參與公共事務辯論與決策的權利。與古代人有權利參與社團事務並存的是,在古代人那裏,沒有一個明確界定的私人領域,沒有任何個人權利。現代人則與古代人過着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由於商業的發展、疆域的擴大,政治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了。人們越來越注重個人生活的領域,現代人越來越難以直接參與政治事務的討論與決策,因而愈來愈訴諸代議制。
因此,現代人的自由與古代人的自由不同:第一,現代人的自由首先表現為現代人享有一系列受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幹預的個人權利。對現代人而言,自由首先意味着:自由是隻受法律制約、而不因某一個人或若干個人的專斷意志而受到某種方式的逮捕、拘禁、處死或虐待的權利。它是每個人表達意見、選擇並從事某一職業、支配甚至濫用財產的權利,是不必經過許可、不必説明動機或事由而遷徙的權利。它是每個人與其他個人結社的權利,結社的目的或許是討論他們的利益,或許是信奉他們以及結社者偏愛的宗教,甚至或許僅僅是以一種最適合他們本性或幻想的方式消磨幾天或幾小時。最後,它是每個人通過選舉全部或部分官員,或通過當權者或多或少不得不留意的代議制、申訴、要求等方式,對政府的行政行使某些影響的權利。第二,現代自由意味着公民權的淡化。“兼職的公民”將成為現代公民權的重要體現。在現代人中,個人在其私人生活中是獨立的,但即使在最自由的國家中,他也僅僅在表面上是主權者。他的主權是有限的,而且幾乎常常被中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