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交遺址

鎖定
古交遺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鎮後梁村,大川河、原平河和屯蘭河與汾河的交匯地帶。由王家溝、後梁、古鋼(古交鋼廠)、長峪溝、鳳凰崖等舊石器時代遺址組成。 [2] 
古交遺址既有如王家溝等以大型砍砸器為主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存,也有古鋼、長峪溝等以三稜大尖狀器為代表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既有以石千峯為代表的細石器文化遺址,還有以鳳凰崖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製造場。古交舊石器遺址羣,對研究以大石片砍砸器——三稜大尖狀器為特點的“匼河——丁村系”文化系統的形成、傳播有着重要意義。 [2] 
2013年5月,古交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古交遺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鎮後梁村,大川河、原平河和屯蘭河與汾河的交匯地帶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35-1-03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古交遺址歷史沿革

1959年,在古鋼附近發現了舊石器,填補了這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空白。
1983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古交市文物管理所,在古交盆地調查時,先後發現了鳳凰巖、後梁及長峪溝等三處舊石器地點。同年11月,對後梁地點進行試掘。
1989年8月,作了短期地質調查。
1990年3月,再度進行田野工作時,在王家溝屬於汾河第四級階地底礫層找到舊石器。這是在古交已發現時代最早的舊石器,約處於中更新世初期。 [3] 
古交遺址

古交遺址遺址特點

古交遺址由王家溝、後梁、古交鋼廠、長峪溝、鳳凰崖等舊石器時代遺址組成,大部分分佈在汾河南側東西長5千米、南北寬1千米濱河地帶的台地上。這些遺址最早可追至舊石器時代早期,最晚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
王家溝舊石器地點為古交遺址中時代最早的,其地質時代為更新世早期,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期;後梁舊石器地點是古交遺址中經過考古發掘的石器遺址,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之間,其文化時代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偏晚階段;古交鋼廠舊石器地點是古交市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古交鋼廠附近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雖然沒有發現動物化石,但從其出產石器的地貌部位和沉積物的性質上看,其地質時代大致相當於中更新世晚期;長峪溝舊石器地點是太原地區唯一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鳳凰崖石器製造場位於古交市大川河、原平河和屯蘭河與汾河的交匯地帶,是山西省發現的三處舊石器時代石器製造場之一,從遺址中石核、石片豐富、石器比例甚小,大量石製品自打製以後散落於地表,少經搬運的現象看,其性質應是一處大型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製造場。 [2] 

古交遺址文物遺存

  • 綜述
古交遺址先後採到石製品700餘件,原料有角頁岩、砂岩、脈石英、石英岩等,種類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 [4] 
  • 大型尖狀器
大型尖狀器是古交鋼廠石器採集到的,是中國已發現最大的尖狀器。它是用巨厚的石片製成,長24釐米、寬13.5釐米、 厚7釐米,重5.06斤。 這件石器的輪廓呈棗葉形,在背面還保存着一大片天然石面。尖部加工很少,只在一側邊緣略微修打了幾下,便成為一個鋭利的三樓尖。而在與尖端相對的一頭及兩側,為了便於手握,從枱面的中間各向背面和劈裂面做了很多修整,使枱面周緣的鋒稜避免了割手的危險。 [4] 
  • 三稜大尖狀器
三稜大尖狀器是長峪溝石器 發現的,長21釐米, 寬10釐米,厚8.5釐米,除一側面遺有部分礫石面外,其餘均為石片疤覆蓋,器身橫斷面為正三角形,三條邊稜的修理以單向加工為主。 [4] 

古交遺址文物價值

古交遺址對研究以大石片砍砸器——三稜大尖狀器為特點的“匼河——丁村系”文化系統的形成、傳播有着重要意義。 [2] 

古交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古交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古交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古交遺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鎮後梁村,大川河、原平河和屯蘭河與汾河的交匯地帶。 [2] 
  • 交通信息
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古交1路至吊橋站下車,步行1.1千米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