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口黏膩

鎖定
口乾即口中乾燥,但人體缺水或劇烈活動後會出現口乾現象;口黏即口舌黏膩,滯澀不爽,甚則食不知味,口中經常有黏膩不爽之感。 [1] 
中文名稱
口黏膩
英文名稱
sticky and greasy in mouth
定  義
自覺口舌黏膩,澀滯不爽,甚至食不知味的表現。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診斷學(二級學科),診法(三級學科)
中醫病名
口黏膩
常見發病部位
脾胃濕熱;痰熱膠結
常見症狀
口黏即口舌黏膩,滯澀不爽,甚則食不知味,口中經常有黏膩不爽之感
口甘即口中有甜味,吃飯喝水均有甜的感覺;口黏即口舌黏膩,滯澀不爽,甚則食不知味,口中經常有黏膩不爽之感。因口甘與口黏常相伴發,故一併論述。口甘和口黏與脾胃病的關係十分密切,它與脾胃運化水濕功能有關,在脾胃病中常可見到口甘與口黏的症狀。而口甘和口黏的出現,往往又是脾胃病的外在表現,通過口甘和口黏,能瞭解胃腸病的內在機制。早在《內經》就有口甘之論述:"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氣在脾,故令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祖國醫學亦有認為脾熱口甘。口甜反映脾臟有熱,其中有實熱與虛熱的不同,實熱者口乾喜飲,便結尿黃;虛熱者,食納減少,神疲乏力,口舌乾燥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