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口腔醫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口腔醫學(Dental Medicine)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口腔醫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理論和臨牀醫學知識,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牀操作技能,能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在醫療機構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預防工作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較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堅實和較系統的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理論,紮實的口腔醫學理論知識,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同時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較熟練閲讀該專業外文資料;具有較強的臨牀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診治口腔醫學領域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基本達到衞生部頒發的《口腔醫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牀工作水平;能結合口腔臨牀實際,學習並掌握臨牀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1] 
中文名
口腔醫學
外文名
Dental Medicine
專業代碼
100301K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醫學
專業類別
口腔醫學類
修業年限
五年
授予學位
醫學學士

口腔醫學設置背景

口腔醫學教育是培養從事口腔醫療衞生保健專門人才的教育,規範的培養過程是培養合格口腔醫學人才的重要保證,加強質量監管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 [1] 

口腔醫學發展歷程

1998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口腔醫學專業位列其中,屬口腔醫學類專業,專業代碼為100401。 [5] 
2012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版)》,口腔醫學專業代碼由100401變更為100301K。 [6]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口腔醫學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 
2020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版)》,口腔醫學專業為醫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100301K,屬於口腔醫學類專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學制為五年。 [7] 

口腔醫學培養目標

口腔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未來的口腔醫生,學生畢業時能夠在上級醫師的指導與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口腔醫療實踐;具有終身學習和進一步深造的紮實基礎;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生作為未來的口腔醫學從業人員,能否在日新月異的醫學進步環境中保持口腔醫學業務水平的持續更新,取決於口腔醫學畢業生在校期間是否掌握了科學的方法,是否獲得了終身學習的能力。 [1] 

口腔醫學培養規格

  • 學位與學制
學制:五年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1] 
  • 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要求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忠於人民,願為祖國衞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2)關愛病人,將預防疾病、驅除病痛作為自己的終身責任,將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3)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診治計劃。
(4)在職業活動中堅持原則,樹立成本效益觀念,使促進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發揮可用衞生資源的最大效益。
(5)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6)尊重每一個人,重個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
(7)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於自己不能勝任和安全處理的醫療問題,主動尋求其他醫師的幫助。
(8)具有創新意識。
(9)尊重同事和其他衞生保健專業人員,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10)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
(11)在應用各種可能的技術去追求準確的診斷或改變疾病的進程時,應考慮到病人及其家屬的利益。
(12)具有分析批判精神,具有科學態度。
(13)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具有獨立創業精神和能力。 [1] 
  • 知識要求
(1)掌握與口腔醫學相關的自然科學、生物科學、行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並能用於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2)夠概述生命各階段的人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及正常的心理狀態;在此基礎上,能夠説明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認識到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行為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能夠説明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機制、臨牀表現、診斷及防治基本原則;能夠説明基本的藥理知識及主要的口腔常用藥物的臨牀合理用藥原則;能夠了解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和篩查的基本原則;能夠説明臨牀流行病學的有關知識與方法,理解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夠了解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特點、辨證施治原則及其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能夠説明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瞭解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3)能夠概述口腔基礎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口腔面部疾病發生的基本知識。
(4)能夠概述口腔臨牀醫學的各種理論和口腔常見疾病的臨牀表現和發病機制,瞭解其診治原則包括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兒童口腔疾病、牙列缺失與缺損、牙領面畸形、腫瘤、外傷、感染及顱頷面發育異常等。
(5)具備口腔預防醫學理念和基本技能,樹立社會羣體預防觀念、綜合保健觀念以及在臨牀實踐中提供預防保健服務的思想。
(6)瞭解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口腔醫學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1] 
  • 醫學技能要求
(1)全面、系統、規範、正確地採集全身病的能力。
(2)系統、規範地進行體格檢查和專科檢查的能力,規範書寫病歷的能力。
(3)較強的臨牀思維和表達能力,並學會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進行醫學臨牀實踐,完善診治方法。
(4)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斷能力,一般急症的診斷、簡單處理能力,臨牀常見疾病的輔助檢查方法和主要結果判斷能力。
(5)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和與醫生、護及其他醫療衞生從業人員交流溝通的能力。
(6)結合臨牀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館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能用1門外語閲讀醫學文獻。
(7)能夠對病人和公眾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
(8)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 
  • 口腔醫學技能要求
(1)口腔專業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1.病歷書寫與分析
問診、病史採集、正確選擇輔助檢查方法和診斷、鑑別診斷與治療原則等。
2.基作技能
無菌操作、齲洞填充術或開髓術、潔刮治術、傳導麻醉和牙列印製取等。
3.輔助檢查結果判讀
牙髓活力測定結果、口腔X線片和檢驗結果閲讀、病理切片診斷等。
(2)口腔專業技能和臨牀思辨能力:
1.常見病症的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常見口腔黏膜病、牙外傷、智齒冠周炎、下頜骨骨髓炎及牙列缺損、缺失、頷面部外傷等。
2.其他
拔牙適應證和禁忌證、乳牙替換的年齡和順序、“牙痛”的鑑別診斷等。 [1] 

口腔醫學課程體系

口腔醫學總體框架

課程設置合理全面,符合培養要求,至少開設2門針對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創新創業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使用最新版的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本科統編教材,專業外語教材以引進原版教材為基本教材。 [1] 

口腔醫學理論課程

  • 主幹學科
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牀醫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
  • 核心課程
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預防醫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兒童口腔病學、口腔傾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領面影像診斷學、口腔種植學。 [1] 

口腔醫學實踐教學

  • 見習實習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見習、生產見習(不少於1周)、臨牀醫學實習(不少於12周)、口腔醫學專業臨牀實習(畢業論文)(不少於45周)及其他實踐環節。 [1] 
  • 科學研究
口腔醫學院校(系、專業)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提升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採取科研訓練、大創計劃、實驗競賽等積極、有效的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在課程計劃中,安排適當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學生開設學術講座、組織科研小組等有利於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活動。 [1] 

口腔醫學教學條件

口腔醫學教師隊伍

  • 師資建設
口腔醫學院校(系、專業)所聘任教師應實施教師資格認定製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同時保障教師的合法權利和義務。具有教師隊伍建設計劃,保證教師的培養、考核和交流,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在傳統教師培養的基礎上,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知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的重要內容。滿足該專業在校學生數(含畢業實習生)與專業課程教師數之比為6:1~8:1;專業課程教師中,本校專、兼職教師不低於80%。
  • 能力要求
口腔醫學院校(系、專業)的教師應當具備相應的科學研究能力,承擔相應的科研項目,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
  • 師資結構
口腔醫學院校(系、專業)教師老中青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研究生學歷人員比例不低於70%。高級、中級、初級人員佔教師總數比例為3:4:3(民族地區比可適當下調)。 [1] 

口腔醫學設備資源

  • 基礎設施
有足夠數量的基礎設施(包括各類數室及多媒體設備、圖書館、文體活動場所、學生公寓等)供師生教學活動使用,並對基礎設施定期進行更新及添加。建設有教學網站,學生共享國家級或省級精品課程內容。
  • 實驗室
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作為學生創新實踐教育平台。設置口腔臨牀實驗室,其使用面積不小於300平方米(仿真教學頭模數與年級學生人數比例不低於1:3),涵蓋各口腔醫學專業核心課程。各實驗室有相應的準備室、標本模型陳列室等。具有先進的現代化科學儀器及虛擬仿真教學設備裝備實驗室,並定期進行補充更新。專業課程的實驗開出率,應不低於教學計劃和大綱規定的90%,課程安排合理全面。有含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的3種以上專業期刊及專業課程教學所需的掛圖、標本、模型、視聽教材。
  • 實習基地
有足夠的口腔臨牀教學基地,滿足教學所需。具有穩定的口腔臨牀教學基地管理與建設體系,充分發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口腔臨牀教學基地至少獲得省級認證,生均椅位數不少於0.5台,教學醫院(直屬、非直屬醫院)的牙椅數應超過年總實習牙椅數的50%。有實習計劃和實習大綱,實習大綱規定項目的完成率應不低於90%,學校有實習管理組織和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並有專人負責實習工作。 [1] 

口腔醫學教學經費

醫學院校必須有足夠的經濟支持,有可靠的經費籌措渠道。教育經費投入應逐年增加,教學經費投入必須保證教育計劃的完成。依法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教育預算和資源配置的責任與權力,嚴格管理教育經費,提高教育投資效益。
學校收取的學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其中教學經費及其所佔學校當年會計決算的比例必須達到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教育經費預算視各醫學院校或區域的預算慣例而定。鑑於醫學教育成本較高,醫學院校生均撥款額度標準應高於其他學科。 [4] 

口腔醫學質量保障

  • 課堂教學
廣泛開展啓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數學覆蓋面。課堂教學內容充實,講授嫺熟,概念準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教學方法能有效地啓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注意教學反饋,認真聽取學生意見並加以改進。關注學科專業發展,教學內容涵蓋最新科研成果。
  • 學生質量
具有學生成績評定體系及考試結果的反饋程序。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具有良好的學風、考風。90%的畢業生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達到基本要求。畢業生就業率及用人單位意見反饋良好。
  • 行政管理
口腔醫學院校(系、專業)必須具有口腔醫學教育管理機構,明確其職能及在學校中的地位。具有健全完善的教學檔案文件。具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教學督導及管理隊伍構建合理,職責明確。
  • 改革發展
定期總結教學工作和檢查發展規劃,能不斷進行教學、科研、醫療的改革,定期制定教學未來發展規劃。 [1] 

口腔醫學培養模式

  • “口腔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白求恩口腔醫學院堅持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協同,以科研帶動教學,教學科研互相支撐,充分利用吉林大學綜合學科優勢,構建“口腔醫學+”吉大模式,助力新醫科特色發展。通過一系列教育創新發展新舉措,學科建設水平顯著提高。
為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對標“全生命週期健康”理念,學院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出台了一些列具體舉措: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在新版培養本科生方案中,線上線下融合課程佔比33%,目前口腔專業課程已建或在建線上課程達到全覆蓋,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加快建設優質線上課程刻不容緩;以“器官”為系統,以“疾病”為導向,通過整合、融合,實質性推動口腔臨牀課程與口腔基礎課程、基礎醫學與口腔基礎醫學的深度融合,病理-解剖-微生物-臨牀-預防縱向整合。在新版本科生培養方案中,打破學科間壁壘,開設《齲病學》、《牙周病學》等融合課程11門,實現疾病從組織學、病理學、預防到臨牀診斷及治療的縱向貫通,從而體現“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理念,構建“口腔醫學+”新醫科課程。
學院依託綜合大學優勢,秉承醫-理、醫-工、醫-文相結合的“新醫科”建設理念,構建“口腔醫學+”課程體系,打造口腔醫學教育的吉大新模式。學院打破學科與學院壁壘,主動與化學學院、電子科學學院、材料學院、生科學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交叉學科對接,通過聘請特聘教授的方式,建設醫理醫工結合的新醫科課程,實現學科間的交叉融合。以2022版本科生培養方案和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在本科生5+3軌道培養方案中融入了4門“新醫科”選修課程,在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增設了“新醫科課程板塊”,《口腔人工智能學》等課程的開設,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等元素融入,為培育具有交叉融合思維和創新精神、具有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組建“交叉科研團隊”。
學院通過優化和組建與新醫科建設相適應的教學組織,構建跨校、跨院、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交叉師資團隊,強化深入交叉合作,學院將學校公共平台與學院專業平台結合,與化學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8名教授組建了7個“交叉學科科研團隊”,形成醫理,醫工交叉融合的學科構架,團隊的建立對學科的發展、人才的培育、成果的產出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快科研和醫療兩大支撐體系建設,促進“新醫科”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以研促教,以教帶研,強化醫防融合課程內容的設計,體現“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理念。
代表院校:吉林大學 [8] 
  • 應用型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青島大學“家國情懷、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引領下,口腔醫學院秉承“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融合、教學與科研融合、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融合”的“四個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理念,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努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富有家國情懷,具備優秀崗位勝任力和創新潛力的應用型口腔醫學專業人才。
遵循“以本為本,醫工融合”的培養理念,學院不斷推進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成了2021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構建了早專業、早實踐、早臨牀,多實踐、多臨牀,口腔醫學專業課程與臨牀醫學、基礎醫學課程相互融合的“三早、二多、一融合”特色課程體系。把專業課程落實到每一個學科方向,讓學科方向與本科課程融為一體,依託學科方向推進實驗教學體系和教學體系建設。強化口腔醫學與轉化醫學、材料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學,培養具備優秀崗位勝任力和創新潛力的應用型口腔醫學專業人才。
學院優質科研資源全部為本科生開放,打造實踐育人平台。依託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青島市數字醫學與3D打印工程實驗室、青島市口腔醫用生物材料技術創新中心、青島市口腔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等優質平台,打造大學生科研創新實驗室,服務於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
在臨牀實習階段,學院創新性地實施了“綜合+專科”的專業實習帶教模式,培養學生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臨牀思維,並充分利用入院入科教育、病例討論、專家講座等,將醫學倫理、人文關懷教育、法律法規意識等融入臨牀教學全過程,激發學生換位思考意識,增強愛傷觀念,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良好專業素養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好醫生,真正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在實處。
代表院校:青島大學 [9] 

口腔醫學發展前景

口腔醫學人才需求

該專業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理論和臨牀醫學知識,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牀操作技能,能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在醫療機構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預防工作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 [2] 

口腔醫學考研方向

口腔醫學就業方向

牙科醫生、事業單位人員、綜合門診/全科醫生 [2] 

口腔醫學開設院校

地區
開設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臨牀醫學院

河北
河北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北方學院
承德醫學院
河北醫科大學臨牀學院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

山西
山西醫科大學
長治醫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內蒙古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
赤峯學院

遼寧
中國醫科大學
錦州醫科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瀋陽醫學院
大連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吉林
吉林大學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黑龍江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牡丹江醫學院
齊齊哈爾醫學院
上海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
南京大學
蘇州大學
南通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



浙江
浙江大學
温州醫科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湖州師範學院
麗水學院
杭州醫學院
温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



安徽
安徽醫科大學
蚌埠醫科大學
皖南醫學院

福建
廈門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廈門醫學院

江西
南昌大學
贛南醫科大學
井岡山大學
九江學院
山東
山東大學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濱州醫學院
濟寧醫學院
齊魯醫藥學院
青島大學
山東協和學院
河南
鄭州大學
新鄉醫學院
河南大學

湖北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
江漢大學
荊楚理工學院
武漢文理學院

湖南
中南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
南華大學
長沙醫學院
湖南醫藥學院



廣東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汕頭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
深圳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南方醫科大學



廣西
廣西醫科大學
右江民族醫學院
廣西中醫藥大學
桂林醫學院
海南
海南醫學院



重慶
重慶醫科大學
陸軍軍醫大學


四川
四川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
川北醫學院

貴州
貴州醫科大學
遵義醫科大學
遵義醫科大學醫學與科技學院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雲南
昆明醫科大學
大理大學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西藏
西藏大學



陝西
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醫學院
空軍軍醫大學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青海
青海大學



寧夏
寧夏醫科大學



新疆
石河子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第二醫學院

2023年12月10日摘錄 參考資料: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