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口業

鎖定
口業,拼音是kǒu yè,漢語詞語,意思是惡業的一種,惡業還包括身業、意業
中文名
口業
別    名
語業
解    釋
即由口而説的一切善惡言語
包    括
妄語綺語兩舌惡口

口業解釋

1.佛教語。佛教以身﹑口﹑意為三業。口業,指妄言﹑惡口﹑兩舌和綺語。 2.指詩文的創作。唐宋人以詩文類綺語,故相比附。 3.藉以為生的產業。

口業出處

宋·蘇軾〈勝相院經藏記〉:「結習口業,妄言綺語,論説古今、是非、成敗。」
宋·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眼花亂墜酒生風,口業不停詩有債。」
《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紀一》:「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 [1] 

口業口業因果之理

可是一定要發大心,才能學佛;因為真正學佛時,所學的法義一定是圓具三乘佛法的,不會侷限在小乘法上面;所以發大心的人才是菩薩,菩薩不該只想求取解脱道就滿足了。但是,我也要反過來跟諸位勸告:大乘般若很難證悟,你們雖然證悟般若了,卻也不應該起慢。聲聞初果人如果回小向大,成為六住菩薩,當他有時説法錯了,你應該純粹從法義上為他解説,不可以評論他的身口意行。雖然聲聞初果人脾氣還很大,有時也還是很貪的,但你千萬別批評他的身口意行,否則一樣是謗僧。雖然你是大乘勝義僧,但仍然是誹謗三寶的重罪。當然,聲聞初果人更不可以謗你,否則他的謗僧罪更嚴重;因為你有悟得般若,也證得聲聞初果;而他只證得聲聞初果,卻沒有證得般若,所以他若是謗你,罪業更嚴重;不管對方是出家人或在家人,罪都一樣重。
但是你也不能謗他,因為一樣是重罪。因此勸請諸位一定要小心提防口業,嘴巴要守緊一點。法義的辨正都可以講,怎麼樣辨正都沒有關係,就是不可以批評身口意行。這種因果你們看不見,有神通也是看不見的;等到舍報時業風出現了,想要救都來不及了!因為那時開口不得,做手腳不得,怎麼樣都沒有辦法補救了。有的人悟瞭如來藏而發起實相般若,所以心中很歡喜,可是不知不覺之間就有慢心出現了,於是問題就跟着來;但是自己完全沒有感覺到,別人看見了也不好意思講,就這樣繼續造下口業以後,舍報時就只好自己去承擔,這一點請大家要特別注意。 [2] 
口業之最重者為誹謗以如來藏為根本的大乘法。如《永嘉大師證道歌》中雲:
“心是根丶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嗟末法丶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説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作在心丶殃在身,不須冤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語譯: 十八界生滅法中,能取的覺知心是業的根,所取的法是業的塵;不管是根是塵,兩者盡皆是真心寶鏡上的痕跡污垢;只有將污垢除盡以後,眾生如來藏寶鏡智慧的光明才能完全顯現映照。當能知的覺知心與所知的六塵兩皆俱忘以後,剩下的就是如來藏寶鏡的真性光明瞭。可嘆的是,值此末法時期的五濁惡世,眾生福薄業重而業障深重而難以化導調伏,如今距離佛陀説法住世的時期已經很久遠了,眾生的邪見就越墮越深,直到如今魔説更為盛行,正法勢力趨漸衰微而恐致使損害眾生的法身慧命。聽聞有人在宣説如來教外別傳的頓悟教門,因無明所障而心不相應,誤以為就是邪魔外道所説,猶如恨不得打碎屋瓦成碎片一般。但是愚痴眾生造作了這種惡業之時,是以覺知心丶作主心起念來造作的,可是後來的一切災殃卻都得要用自己的身體來承受,到那時根本就不須呼天喊地般的投冤訴苦,或者埋怨他人早時不把正理告訴他。假若想要不為來世的自己招得無間地獄惡業苦報,就絕對不要毀謗如來正法輪的如來藏法身無上正教。
今檢《入楞伽經》卷2〈集一切佛法品第3之1〉原文如下:
“大慧!一闡提者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焚燒一切善根;二者、憐愍一切眾生,作盡一切眾生界願。大慧!云何焚燒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作如是言:‘彼非隨順修多羅、毘尼解脱説。’舍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憐愍眾生,作盡眾生界願者,是為菩薩。” [3] 
參考資料
  • 1.    口業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14]
  • 2.    平實導師.《楞嚴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2010年09月:頁212~213
  • 3.    《大正藏》冊16,頁527,上29-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