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口唇淡白

鎖定
症狀名。指上下口唇缺乏血色而發白。
中文名稱
口唇淡白
英文名稱
pale lips
定  義
嘴唇缺乏血色而發白的表現。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診斷學(二級學科),診法(三級學科)
中文名
口唇淡白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概    念
指上下口唇缺乏血色而發白

目錄

口唇淡白解讀

口唇淡白是指上下口唇缺乏血色而發白,亦有稱為“唇色無華”、“唇色蒼白”。口唇淡白常與面色蒼白同時存在,主要見於虛寒證與血虛證。如《靈樞·五色》雲:“白為寒”。《靈樞·決氣》亦云:“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澤。”

口唇淡白中醫應用

一、病因病機
1、脾氣虛
飲食失調,勞累過度,或大病、久病之後失於調理,耗傷脾氣,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口唇失養則淡白無華。
2、血虛
凡脾胃虛弱,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均可造成血虛失榮,出現唇色淡白。
3、陽虛
陽氣不足,不能鼓舞血運,血不能上榮,則口唇淡白。
4、陰寒內盛
陰寒內盛,血脈凝滯,氣血失榮,則口唇淡白。
二、分型論治
1、脾氣虛
臨牀表現:口唇淡白無華,納食減少,腹脹,少氣懶言,肢體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四君子湯加味。人蔘、白朮、茯苓、甘草。
2、血虛
臨牀表現:口唇淡白無華,面色、指甲蒼白,頭暈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四物湯加味。熟地、芍藥、當歸、川芎。
3、陽虛
臨牀表現:唇色淡白,倦怠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舌質淡,脈虛弱。
治法:温補陽氣。
方藥:右歸飲、腎氣丸加減。右歸飲:熟地、枸杞、杜仲、山藥、甘草、肉桂、山茱萸、附子。腎氣丸: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4、陰寒內盛
臨牀表現:唇色淡白而發青,惡寒喜暖,肢冷踡卧,腹痛,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
治法:温中散寒。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減。附子、甘草、人蔘、白朮、乾薑。
[1-2]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
  • 2.    姚乃禮.《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