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口占一絕

鎖定
這首七言絕句是李大釗於1916年春在日本寫的一首詩。全文為“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築神州風雨樓。”1915年12月,袁世凱在廢除共和體制登基稱帝,正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聞訊準備回國參加討袁護國運動。但李大釗回到上海不久,袁世凱就被迫取消了帝制,於是他又返回日本。當他到了日本江户時,恰逢他的摯友幼衡準備回國。李大釗在為幼衡送行時,寫下這首七言絕句,抒發了自己對中國政局黑暗腐敗的憤激之情,表現了他為重整華夏神州的理想而矢志奮鬥的堅定信念。 [1] 
作品名稱
口占一絕
外文名
repeat a verse just composed; dictate a stanza of four lines [3] 
作    者
李大釗
創作年代
1916年
文學體裁
詩歌

口占一絕作品原文

口占一絕
12天涯3未許愁,
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4痛飲黃龍府5
高築神州風雨樓6

口占一絕作品註釋及譯文

口占一絕註釋

1壯:壯年。
2別:分別,離別。
3天涯:天的邊際,意指很遠的異國他鄉。
4何當:指到那個時候。
5黃龍府:金國的首都,此處代指反動派統治階級。
6風雨樓:丙辰春,再至江户。

口占一絕譯文

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為實現救國的雄心壯志而分別,不必愁悲。
將那不應離別的離別之恨統統付諸東流之水。
等到下次消滅敵人,直搗恐龍府。
等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後、按照江户相約在祖國大地上興建“神州風雨樓”以作紀念。

口占一絕創作背景與鑑賞

這首詩是作者於1916年春,在日本江户一酒家,為友人幼蘅錢行時,抒發革命之志而口頌的一首七言詩
1914年8月,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和美國乘機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日本藉口對德宣戰,出兵侵入山東,強佔青島和膠東鐵路沿線。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其內容主要是: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並加以擴大;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及南滿、安奉兩鐵路租借期限都延長到99年,並承認日本在東三省南部及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採;中國沿海港灣和島嶼不得租借割讓給他國;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經濟、軍事等顧問;中國警察機關和兵工廠由中日合辦;日本有在武昌與九江、南昌間,南昌與杭州間,南昌與潮州間的鐵路建造權,有在福建築鐵路、開礦、興建海港船廠的優先權等等。在日本的利誘威脅下,袁世凱不顧全國各階層羣眾的強烈反對,於1915年5月9日接受了除第五項中有幾條“容日後協商”外的全部要求。日本大阪《朝日新聞》透露了袁世凱和日寇秘密簽訂“二十一條”的消息後,正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立即奔走呼號,聯絡各省留學生,成立了留日學生總會,通電國內,誓死反對。1915年底,他為了進行討袁運動,從日本橫濱乘法國輪船回到上海。1916年春,南方各省為反對袁世凱,紛紛宣佈獨立,大釗同志在上年底回到上海後,沒有機會參加討袁軍,在這一年春,又回到日本江户。此時,友人幼蘅將要回國。在一家酒店為幼蘅餞行時,談論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賣國賊袁世凱和日本帝國主義糟蹋得支離破碎,幹瘡百痍,李大釗不禁感慨萬千:“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滾滾的東流之水又怎能將一個愛國者的憂國之情、仇敵之恨帶去呢!席間,眾友人望着小酒樓上書寫的“風雨樓”三字,熱血澎湃,相約再造“神州”後,在祖國大地上高築紀念樓來慶賀革命的勝利。“何當痛飲黃龍府,再造神州風雨樓”,表達了詩人的一片拳拳愛國之情和革命必定勝利的強烈信念,表達了詩人誓死救國,要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的雄心壯志和堅定決心。這首愛國主義者的壯麗詩篇,在中國大地上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李大釗最早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説,積極投身於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活動中,成為中國最早接受並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1918年7月,他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一文,第一個以進步史學家的眼光,指出十月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著世界革命之色彩”,斷言“二十世紀初葉以後之文明,必將起絕大之變動,其萌芽即苗發於今日俄國革命血潮之中”(《李大釗選集》,1979年版,第101頁)。此後,他又先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Bolsherism的勝利》等著名論文,熱情歌頌了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是“赤旗的勝利”,“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一切反動勢力,什麼皇帝、貴族、軍閥、官僚、軍國主義、資本主義等,在滔滔滾滾的革命潮流前,都將被衝得粉碎。他堅定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國人民應該沿着十月革命照亮的道路前進。在十月革命的影響和李大釗的帶動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先進分子中,迅速得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中國正在發展的新文化運動提供了鋭利的思想武器。從此,新舊兩種思想、兩種文化、兩種世界觀的鬥爭愈加激烈。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步伐,中國外交在巴黎和會上又宣告失敗,於是,一場革命的暴風雨已經不可避免了。正如詩人所斷言的“滔滔滾滾的新潮,一決不可復遏”。終於在1919年,中國人民積聚已久的憤怒像火山一樣爆發了。5月4日,北京各高等學校學生首先掀起了反對巴黎和會、取消“二十一條”的示威遊行運動,並發展成為遍及20多個省和150多個城市的強大革命洪流,一場有廣大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範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開始了。 [2] 
參考資料
  • 1.    《口占一絕》,《昌吉日報》,2021年8月25日,第12版
  • 2.    任林泉主編.《中華百年史詩》.太原:希望出版社,1994年:第144頁
  • 3.    口占一絕的英文  .海詞詞典[引用日期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