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叢蘚科

鎖定
叢蘚科是蘚綱叢蘚目植物。
中文學名
叢蘚科
拉丁學名
PottiaceaeHampe,1853,nom. cons. [1] 
植物界
苔蘚植物門
蘚綱
叢蘚目
叢蘚科

目錄

叢蘚科簡介

叢蘚科 叢蘚科
叢蘚科(Pottiaceae)
蘚綱真蘚亞綱叢蘚目的1科。

叢蘚科特徵

叢蘚科植物
叢蘚科植物(5張)
植物體多直立而密集成叢或墊狀生長。高0.5~8釐米,色澤多暗綠、鮮綠或黃綠色,稀呈紅棕色,不分枝或稀少分枝。葉披針形、卵披針形或闊舌形,乾燥時多捲曲;葉邊全緣或具齒,有時背卷或內卷。葉細胞圓卵形、方形或稀呈不規則形,多具粗疣或馬蹄狀疣,稀平滑。孢蒴卵形,橢圓形或圓柱形;無蒴齒或具單層蒴齒,齒片多狹披針形,常具粗疣,直立或旋扭。染色體數多為n=13,26及其衍生數;泛生牆蘚n=60,為苔蘚植物中染色體的最高數。有75屬和1380種。多見於北半球,少數屬種亦分佈南半球。中國有34屬和100餘種。

叢蘚科習性

喜着生在向陽多鹼性林地、土壁、巖面及牆上。在極乾燥的場所常生長具白毛尖、葉邊捲曲的屬種。該科部分植物較耐幹寒,分佈海拔可達3000~5000米以上的地區。
該科植物土生牆蘚和對齒蘚的化石已發現於11000年前美國緬因州的地層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