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叔孫通

鎖定
叔孫通(生卒年不詳),名何,又名叔孫生。薛縣(今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官橋鎮)人。中國秦漢間儒學大家,漢初朝儀的主要設計者。 [38-39] 
叔孫通早年師從孔鮒。秦始皇時以文學徵,待詔博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亡秦之薛,先後跟從項梁、楚懷王以及項羽。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從漢,拜博士,號稷嗣君。漢並天下後,叔孫通雜取古禮與秦朝儀禮而成漢朝儀禮。漢高祖九年(前198年),高祖想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叔孫通力諫阻撓,欲以自殺相抗。孝惠帝即位後,曾在通往宗廟的路上修建複道,叔孫通認為是不敬,又因“人主無過舉”,諫議在渭河北修建原廟以立孝本。去世時間不詳。 [38] 
叔孫通學本儒家,其最重要的思想是“與時變化”,從他仕秦後歸楚,再到降漢制儀,莫不如是。降漢之初,他不舉薦儒生,而專向高祖舉薦羣盜壯士;漢統天下後,他説“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於是從魯地徵集儒生30人,制定儀禮,破除羣臣“拔劍擊柱”的危機,安定天下。司馬遷評其説“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 [38] 
別    名
稷嗣君
一説“通”
所處時代
秦末漢初
民族族羣
華夏
出生地
薛縣
主要成就
輔佐劉邦制定漢朝禮儀
本    名
叔孫通(一説本名“叔孫何”) [1] 

叔孫通人物生平

叔孫通秦末時期

叔孫通是棗莊人。 [3]  在秦朝的時候因為精通儒術被召進了朝廷,作了個待詔博士。幾年後,陳勝在山東造反了,有東方來的使者向朝廷報告了這個消息,秦二世召集身邊的博士和儒生們問道:“楚地派去守邊的士兵半路造反,現已經攻下蘄縣,攻入了陳郡,你們説該怎麼辦?”三十多個博士儒生們都一齊説:“做臣子的絕不能興師動眾,誰興兵聚眾那就是造反,對於造反的人絕不能寬恕,請陛下火速發兵前往剿滅。”秦二世一聽也跟着急了,臉色通紅。 [4] 
這時叔孫通走過去説:“他們剛才説的那些都是謬論。如今天下歸為一統,各郡各縣的城池都已剷平,民間所有的兵器都已銷掉,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佈用不着這些東西了。當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備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於職守,四面八方都像輻條向着軸心一樣地向着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哪裏還有什麼人敢‘造反’呢!那些人不過是一羣偷雞摸狗的盜賊,哪裏還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們很快就可以把他們逮捕問罪了,有什麼可擔心的!” [5] 
秦二世一聽轉怒為喜,説:“好。”然後又挨個問那些儒生,儒生們有的人説是“造反”,有的人説是“盜賊”。於是秦二世讓御史把那些認為是造反的人都抓起來,投進了監獄,説這種話根本是他們所不該講的。而那些説是盜賊的人一律無事,都被放回。與此同時賜給了叔孫通二十匹絲綢,一套新衣服,並把他提升為博士。 [6] 

叔孫通投奔劉邦

叔孫通出了宮門,回到住所後,那些儒生們都斥責他説:“你怎麼那麼能拍馬屁呢?”叔孫通説:“你們不瞭解,我差一點兒就掉進虎口出不來了。”説罷就捲起行李逃走了。 [7] 
等他回到薛縣,薛縣已投降了楚地的起義軍。後來項梁來到了薛縣,叔孫通就跟上了項梁。等項梁在定陶失敗身死後,叔孫通就又投奔了楚懷王。等到楚懷王被封為“義帝”遷往長沙後,叔孫通就又留下來侍奉項羽。待至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着各路諸侯攻入彭城後,叔孫通搖身一變就又投靠了劉邦。待至劉邦被項羽打敗西逃時,叔孫通也跟着劉邦一道西去了。 [8] 
叔孫通本來是穿着一套儒生的服裝,劉邦看着討厭。於是叔孫通立刻就變了一種樣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劉邦看着心裏很高興。 [9]  當叔孫通投靠劉邦的時候,跟着他一道前來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孫通一個也不向劉邦推薦,而是專門給劉邦推薦了一些舊日的土匪強盜。 [10] 
他的弟子們都在背後罵他説:“跟了他這麼多年,今天跟着他又投靠了劉邦,可是他不推薦咱們,而專門去推薦那些大壞蛋,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叔孫通聽説後,就對他們説:“漢王現在正冒着槍林箭雨打天下,你們能去打仗嗎?所以我現在只有先給他推薦那些能夠衝鋒陷陣、斬將拔旗的勇士。你們要等一等,我是不會忘了你們的。”這時劉邦也讓叔孫通當博士,賜號為稷嗣君。 [11] 

叔孫通制定禮儀

漢高祖五年,劉邦已經統一了天下,諸侯們在定陶尊立劉邦當了皇帝。開始時,劉邦廢除了秦朝那套煩瑣的禮法,而責成叔孫通制定一套相應的儀式的名號,什麼事都希望簡便易行。 [12] 
宴會上,大臣們便酗酒爭功,狂呼亂叫,甚至於拔劍擊柱,無奇不有,劉邦對此很討厭。叔孫通看透了劉邦的心理,就來對劉邦説:“儒生們雖然不能幫着你攻城佔池,但他們卻可以幫着你來守天下。請你讓我去找一些魯地的儒生,讓他們來和我的弟子們一道給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禮儀。”劉邦説:“會不會太複雜呢?”叔孫通説:“五帝用的音樂各不相同,三王用的禮儀也不一致。禮,是根據着不同時代的人情世態所制定的一套規矩準繩。孔子所説的‘夏朝、商朝、周朝的禮儀各有什麼增損,我是知道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的各朝的禮儀不一樣。我可以參照古代的禮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東西,來給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13] 
劉邦説:“您可以試着辦,要注意簡便易學,要考慮我能夠做到。”於是叔孫通就到曲阜一帶找了三十多個儒生,不料其中有兩個拒絕參加,他們罵叔孫通説:“您所侍奉過的主子差不多有十個了,你都是靠着拍馬屁博得你主子的寵愛,現在天下才剛剛安寧,死的還沒有埋葬,傷的還沒有恢復,你就又鬧着制訂什麼禮樂。禮樂制度的建立那是行善積德百年以後才能考慮的事情。我們沒法去幹你今天要乾的那些事兒。您的行為不合於古人,我們不去,您自己去吧,別玷污了我們!”叔孫通笑道:“你們可真是些榆木腦袋,根本不懂時代的變化。” [14] 
於是叔孫通就帶着他所找的三十多個人回了長安,把他們和劉邦身旁舊有的書生以及自己的弟子合在一起,共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繩子,立上草人,前後演習一個多月,爾後叔孫通對劉邦説:“您可以去看看了。”劉邦到那裏看着他們演習了一遍,放心地説:“這個我能做到。”於是下令叫羣臣們排練、演習,準備十月歲首朝會正式使用。 [15]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長樂宮建成了,各地的諸侯和朝廷裏的大臣們都來參加十月的朝會。當時的儀式是這樣的:天亮之前,史記首先是謁者執行禮儀,他領着諸侯大臣們按次地進入殿門,院子裏排列着保衞宮廷的騎兵、步兵,陳列着各種兵器,插着各種旗幟。這時有人喊了一聲:“ 趨。”於是殿下的郎中們就站到了台階的兩旁,每個台階上都站着幾百人。功臣、列侯、將軍,以及其他軍官們都依次站在西邊,面朝東;丞相以下的名種文官都依次站在東邊,面朝西。九行人設立了九個儐相,專門負責上下傳呼。最後皇帝的車子從後宮出來了,他貼身的人員拿着旗子,傳話叫大家注意,然後領着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們依次向皇帝朝賀。從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誠惶誠恐,肅然起敬。羣臣行禮過後,又按着嚴格的禮法擺出酒宴。那些有資格陪劉邦坐在大殿上頭的人們也都叩伏在席上,他們一個個按着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給劉邦祝酒。等到酒過九巡,謁者傳出命令説:“停止。”哪一個稍有不合禮法,負責糾察的御史立即把他們拉出去。整個朝會從始至終,沒有一個敢喧譁失禮。這時劉邦才心滿意足地説:“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皇帝的尊貴。”於是立即提升叔孫通作了太常,賜給他黃金五百斤。 [16] 
而叔孫通則趁此機會對劉邦説:“我的那些弟子們已經跟我好多年了,是他們和我一塊兒制定的這套禮儀,請陛下也能給他們一些官做。”劉邦一聽,立即任命那些人都當了郎官。叔孫通出宮後,把劉邦賞給他的那五百斤黃金都分給了那些儒生。儒生們都高興地:“叔孫通可真是個聖人,他能把握住形勢的需要。”漢高祖九年,劉邦又調任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17] 

叔孫通輔佐惠帝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想讓趙王劉如意取代劉盈當太子,叔孫通勸阻説:“過去晉獻公因寵愛驪姬而廢了太子,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結果使晉國亂了幾十年,成為天下人的笑柄。秦朝也是由於沒有及早確定扶蘇為太子,結果讓趙高鑽了空子,偽造遺囑立了胡亥,從而導致了自己國家社稷的滅亡,這是您親眼所見的。如今我們的太子忠厚孝順,天下人全都知道;呂后又是和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奮鬥過來的,您怎麼能背棄她呢!如果你一定非要廢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請求死在您的面前。” [18] 
劉邦説:“算了,算了,我不過是開個玩笑。”叔孫通説:“太子是國家的本幹,本幹一動,整個國家就要隨着動搖,您怎能拿着國家開玩笑呢!”劉邦説:“好了,我聽你的。”等到後來劉邦在宴席上,見到張良招來的商山四皓陪着太子一同進來,這才徹底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19] 
劉邦死後,孝惠帝即位,孝惠帝對叔孫通説:“大臣們對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廟的禮儀還不會。”於是重新又讓叔孫通為太常,讓他去制定祭祀宗廟的儀法。爾後又讓他去制定其他方面的禮法,總之漢朝初期使用的各種禮法,都是在叔孫通為太常的時候制定的。 [2] 

叔孫通歷代評價

司馬遷: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脱挽輅一説,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蓋謂是乎? [20-21] 
諸儒生: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21] 
班固: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縉紳之徒聘其知辯,併成大業。語曰:“廊廟之枝材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信哉!劉敬脱挽輅而建金城之安,叔孫通舍枹鼓而立一王之儀,遇其時也。酈生自匿監門,待主然後出,猶不免鼎鑊。朱建始名廉直,既距闢陽,不終其節,亦以喪身。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呂,不受憂責,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強社稷,身名俱榮,其最優乎! [22] 
陸機:百王之極,舊章靡存。漢德雖朗,朝儀則昏。稷嗣制禮,下肅上尊。穆穆帝典,煥其盈門。風諶代,憲流後昆。 [23] 
司馬貞:廈藉眾幹,裘非一狐。委輅獻説,釂蕝陳書。皇帝始貴,車駕西都。既安太子,又和匈奴。奉春、稷嗣,其功可圖。 [21] 
司馬光:①惜夫,叔孫生之為器小也!徒竊禮之糠枇,以依世、諧俗、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而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惡肯毀其規矩、準繩以趨一時之功哉! [24]  ②今叔孫通諫孝惠,乃雲“人主無過舉”,是教人君以文過遂非也,豈不繆哉! [25] 
宋祁:馬上成功不喜文,叔孫綿蕞擅經綸。諸生可笑貪君賜,便許當時作聖人。 [26] 
王令:弟子從來學未純,異時得失亦頻頻。一官所買知多少,便議先生作聖人。 [27] 
陳普:劉項權將作狗偷,誰能撩虎又靡頭。漢王不是坑儒主,頸備依依是可羞。 [28] 
徐鈞:秦府藏書熟見聞,三王遺意可追尋。如何綿蕞因秦陋,古禮淪亡恨到今。 [29] 
洪亮吉:秦之亡,亡於趙高,實亡於叔孫通一言。
吳之振:先生秦博士,秦禮頗能熟。量主欲有為,兩生皆不欲。草具一王儀,羣豪果知肅。黃金既遍賜,短衣亦已續。儒術自此凋,何為反初服。 [30] 
蔡東藩:叔孫通揣摩求合,欲起朝儀,徒以綿蕞從事,貽譏後世;而高祖反喜出望外,嘆為皇帝之貴,及今始知。誇外觀而失真意,烏足制治?此魯兩生之所以不肯從行,而名節獨高千古也。 [31] 

叔孫通主要成就

  • 舉薦人才和制定禮儀
《漢殿論功圖》 《漢殿論功圖》
叔孫通降漢後,最初常向劉邦引薦盜賊、力士,被同行的儒生埋怨。後來叔孫通向漢高祖建議制禮作樂時,引薦了同行的儒生。叔孫通曾表示,君主在進取、爭奪天下時,最需要能打仗的人才。 [32]  到了守護成果的時候,文人、儒生便比較可靠。 [33] 
另外,叔孫通認為禮儀是可以因應時勢、人情等因素而作出改變,不必艱難地全盤草創。他為漢高祖制訂的禮儀即由混合夏、商、周、秦四代的禮樂而成。 [34] 
叔孫通在引薦人才及制禮作樂等事上,多次表示對適應時局的重視。當時有些儒生對其行動態度持不同意見。當叔孫通在山東征召儒生為漢高祖制禮作樂時,有兩位儒生不願同行,指責叔孫通在天下初定時便制禮作樂,行為不合古義。叔孫通取笑他們不通世務。後來,同行的儒生獲得漢高祖的封賞後,則稱讚叔孫通是個聖人。

叔孫通軼事典故

孝惠帝因為要經常去長樂宮朝見呂后,有時也要隨便到長樂宮走走,每次一動就得清道戒嚴,很不方便,於是他就決定在未央宮與長樂宮之間修架一條空中通道,這條通道已經修到了武庫的南邊。 [35] 
有一天,叔孫通進宮奏事,他對孝惠帝個別進言説:“您怎麼能讓一條複道在高寢與高廟之間凌空而過呢?這樣一來那每月由高寢中取出高祖的衣冠到高廟祭奠時,不就得在複道下經過了嗎?高廟,是漢朝開國祖先居住的地方,我們怎麼能讓後世的子孫在高寢與宗廟之間的通道之間走來走去呢?”孝惠帝一聽大吃一驚,趕忙説:“那就趕緊把複道拆掉。”叔孫通説:“君主是不能犯錯誤的。現在複道既然已經開工修建,老百姓們也已經知道了,如果再拆了它,那不就等於向臣民們表明君主也做了錯事嗎?因此不如請您在渭河北邊再建一座宗廟,以後每月再從高寢取出衣冠時就送到那座新廟裏去祭奠,這不就用不着在複道下面通過了嗎,而且還多給祖先擴建了宗廟,這也是兒孫們孝順的表現。”於是孝惠帝立即下令讓有關部門在渭北重新修宗廟,即所謂“原廟。”漢朝日後屢屢修建“原廟”的章程,就是從孝惠帝修復道這件事引起的。 [36] 
有一次,孝惠帝準備到離宮春遊,叔孫通説:“古人有讓祖先在春天品嚐鮮果的習俗,現在櫻桃成熟了,可以向祖先進獻,您這次春日出遊,就可以採些櫻桃回來祭獻宗廟。”孝惠帝同意了。漢朝用鮮果祭祀宗廟的章程就是從這一次開始的。 [37] 

叔孫通人物爭議

後世對叔孫通的作為亦有不同看法。司馬遷稱讚叔孫通因時而變,為大義而不拘小節,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司馬光則指責叔孫通制訂禮樂只為逞一時之功,結果使古禮失傳;又認為他對漢惠帝建原廟的建議是教導漢惠帝文過飾非。
當外界不具備儒家的基本生存條件時,他表現出比任何人都決絕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着內心深處完全的絕望,決絕只是一時的策略;隱忍的同時是積極地尋求突破,他機敏的捕捉外界出現的細微轉機,執著地為儒家身份的合法性奮鬥;當儒家獲得外界的認可之後,他便開始用道統來制約政統,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儒生。

叔孫通有關成語

不足掛齒出自《史記 劉敬叔孫叔通傳》:“此特羣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不值得放在嘴上講。表示不值得一提。

叔孫通藝術形象

2005年電視劇《楚漢風雲》 :馬玉貴飾演叔孫通。
電視劇《楚漢傳奇》叔孫通形象 電視劇《楚漢傳奇》叔孫通形象
2012年電視劇《楚漢傳奇》:劉廣厚飾演叔孫通。

叔孫通史書記載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卷九十九·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記載了劉敬和叔孫通二人的生平事蹟,漢朝建朝初期,百端待舉,在輔佐漢高祖劉邦建設西漢政權中,劉敬和叔孫通從不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故合而為傳。 [21] 
參考資料
  • 1.    《三家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者,【集解】:晉灼曰:“楚漢春秋名何。”薛人也。【索隱】:按:楚漢春秋雲名何。薛,縣名,屬魯國。
  • 2.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謂叔孫生曰:“先帝園陵寢廟,羣臣莫習。”徙為太常,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皆叔孫生為太常所論箸也。
  • 3.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者,薛人也。
  • 4.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秦時以文學徵,待詔博士。數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於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原陛下急發兵擊之。”二世怒,作色。
  • 5.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羣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
  • 6.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二世喜曰:“善。”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 7.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脱於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
  • 8.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於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徙長沙,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 9.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
  • 10.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之降漢,從儒生弟子百餘人,然通無所言進,專言諸故羣盜壯士進之。
  • 11.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弟子皆竊罵曰:“事先生數歲,幸得從降漢,今不能進臣等,專言大猾,何也?”叔孫通聞之,乃謂曰:“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鬥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漢王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
  • 12.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漢五年,已並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 13.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羣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説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原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 14.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原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於是叔孫通使徵魯諸生三十餘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 15.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綿蕞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綿蕞會十月。
  • 16.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羣臣皆朝十月。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衞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讙譁失禮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 17.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因進曰:“諸弟子儒生隨臣久矣,與臣共為儀,原陛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知 十二漢九年,高帝徙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 18.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污地。”
  • 19.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高帝曰:“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柰何以天下為戲!”高帝曰:“吾聽公言。”及上置酒,見留侯所招客從太子入見,上乃遂無易太子志矣。
  • 20.    司馬遷:俗話説:“千金難買的裘皮大衣,不是一隻狐狸的腋毛所能製成的;亭台樓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樹上所能長出的;夏、商、週三代的興隆,不是靠一個人的智慧造成的。”的確如此呵!當高祖從一個平民起家,到後來的平定天下,其中的施計謀、巧用兵,可以説是相當周密細緻了。但是當劉敬摘下車套對劉邦一説建都關中的問題,立刻就給漢王朝起到了長治久安的作用,可見智慧是不能被哪一個人所壟斷的!叔孫通善於觀察時宜,順風討好,由於他順應着形勢的需要,制定了一套禮儀,因而成了漢朝儒家的一代宗師。老子所説的“最直的就像是彎的大道,本來就是曲曲折折”,莫非就是指叔孫通這種人?
  • 21.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17]
  • 22.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23.    《全晉文》卷九十八   .新東方寶典[引用日期2014-09-07]
  • 24.    《資治通鑑·卷十一·太祖高皇帝中六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25.    《資治通鑑·卷十二·太祖高皇帝下 (孝惠) 四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26.    嘲叔孫通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27.    叔孫通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28.    叔孫通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29.    叔孫通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30.    叔孫通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31.    序侯封優待蕭丞相 定朝儀功出叔孫通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9-07]
  • 32.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鬬乎?故先言斬將舉旗之士。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
  • 33.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 34.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願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 35.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孝惠帝為東朝長樂宮,及間往,數蹕煩人,乃作衤複道,方築武庫南。
  • 36.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生奏事,因請間曰:“陛下何自築衤複道高寢,衣冠月出遊高廟?高廟,漢太祖,柰何令後世子孫乘宗廟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懼,曰:“急壞之。”叔孫生曰:“人主無過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壞此,則示有過舉。原陛下原廟渭北,衣冠月出遊之,益廣多宗廟,大孝之本也。”上乃詔有司立原廟。原廟起,以衤複道故。
  • 37.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孝惠帝曾春出遊離宮,叔孫生曰:“古者有春嘗果,方今櫻桃孰,可獻,原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上乃許之。諸果獻由此興。
  • 38.    叔孫通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 39.    方克立主編;盧育三,呂希晨,周德豐副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第42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