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逆

(漢語詞彙)

鎖定
反逆,漢語詞語,拼音是fǎn nì,意為相反;叛逆、謀反;北齊刑律有重罪十條,首為反逆,不在八議論贖之列;顛簸。 [1]  出自《史記·晉世家》。
中文名
反逆
外文名
regurgitation
拼    音
fǎn nì
釋    義
相反等
出    處
《史記·晉世家》

目錄

反逆解釋

1.相反。
2.叛逆;謀反。
3.北齊刑律有重罪十條,首為反逆,不在八議論贖之列。隋唐律承北齊制﹐置十惡之條﹐改稱謀反。參閲《隋書.刑法志》。亦指謀反犯。
4.顛簸。 [1] 

反逆出處

《史記·晉世家》:“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 [2] 
《漢書·晁錯傳》:“吳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廟,天下所當共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汝反逆不道,吾今奉明詔前來討汝!汝當束手受降,免你罪犯。
《明史·寧獻王權傳》:“弟弋陽王奠壏訐其反逆,巡撫韓雍以聞。”
郭沫若《我的童年》二:“這大約是我的一生成為了反逆者的第一步。” [2] 
《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四年》:“反逆既異餘犯,雖欲矜恕,如何可得?” [2] 
宋·蘇軾《問養生》:“遇大風焉,舟中之人,如附於桔橰,而與之上下,如蹈車輪而行,反逆眩亂不可止;而吾飲食起居如他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