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恐戰爭

鎖定
反恐戰爭指的是一種世界上的定理定律。語出路透社海牙3月30日消息。消息説,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前往海牙參加有關阿富汗問題會議時對隨行記者説:“(奧巴馬)政府已經不再使用‘反恐戰爭’這個詞,我認為其含義不言而喻。”阿富汗戰爭布什稱作“全球反恐戰爭”的組成部分。在國際上,批評人士把這個詞看作一種“非敵即友”的思維方式,認為它過度依靠軍事力量。 [2] 
美國在2001年9月11日遭受襲擊之後造出“反恐戰爭”一詞。不過,該詞遭到人權組織的強烈批評。他們認為,這個語詞被用來為許多行動辯護,例如開設關塔那摩監獄等等。許多穆斯林也譴責這個字眼是對伊斯蘭教的褻瀆。
名    稱
反恐戰爭
提出時間
3月30日
適用領域
放開
應用學科
軍事

反恐戰爭背景介紹

2009年是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8週年的年份,其針對“基地”的反恐戰爭也足足打了8個年頭。
奧巴馬執政後,將美國的反恐戰略從“暴力反恐”切換到軍事、外交、政治和經濟等手段多管齊下的“綜合反恐”。然而,在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和調整阿富汗戰略等具體問題上,奧巴馬政府仍進退維谷,苦無出路。

反恐戰爭戰役影響

“9·11”事件後,美國向全球恐怖主義宣戰,對外發動兩場戰爭,對內加強監控拘捕。這種“以暴易暴”的戰略不但未能減少恐怖主義威脅,而且也使美國付出沉重代價。 [1] 
由於美國從2001年開始發動“反恐戰爭”,在8個不同的國家導致至少有3700萬人口流離失所,或被迫成為難民。 [3] 
美國在阿富汗發動的所謂反恐戰爭實際上是一場失敗,既未能剷除極端武裝,也沒能給阿富汗帶來和平。 [4] 
美國“反恐”多年,但恐怖主義依然是現實威脅。正如英國《泰晤士報》2021年9月11日的社論所指出的,美國的反恐戰爭事實上助長了一代激進分子,他們的意識形態已經從中東蔓延到非洲,新的恐怖主義分支在那裏策劃對西方發動新的襲擊。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