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彈琵琶

(敦煌壁畫藝術作品)

鎖定
反彈琵琶,漢語詞語,拼音是fǎn tán pí pá,敦煌壁畫中的一種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規的思維和行為;從反面看問題,與常規事物對着幹。
中文名
反彈琵琶
外文名
fǎn tán pí pá
演    變
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
時    期
秦、漢時期
形    狀
曲頸,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
特    點
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
行    業
旅遊、藝術、歷史

反彈琵琶1 敦煌壁畫

《反彈琵琶》是敦煌壁畫《無量壽經變》的局部,系中唐作品。
《反彈琵琶》是敦煌繪畫中藝術表現手法最具特點的畫面 [1]  。代表了敦煌藝術的最高繪畫水準。其繪畫色彩和舞蹈動作明顯帶有西域少數民族的特點。是盛唐時期對外交往的友好見證。
在敦煌壁畫中,作為樂器的琵琶出現了600多次,而手持琵琶、邊彈邊舞的繪畫也有數十幅。舞姿有:懷抱豎彈、揮臂橫彈、昂首斜彈、傾身倒彈、背後反彈,特別是背後反彈琵琶,難度非常高。敦煌第112窟中就繪有一個反彈琵琶的天國舞伎。
她頭束高髻,上身赤裸身披瓔珞,頸掛佩飾,下穿長褲。琵琶置於腦後,豐腴的雙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彈,左跨重心向後提起,右腳翹起,踏足而舞,舞帶展卷,節拍鮮明,神情沉着自然,充滿無限活力。雙腳拇指翹起似在晃動,以應節拍,這種特殊的舞技,可以看出印度舞蹈留下的影響。天女兩眼微微下垂,神態自若,美若天仙。頗具唐代仕女畫的特點。反彈琵琶飛天是敦煌壁畫中藝術表現手法最具特點的畫面,也代表了敦煌壁畫較高的藝術水準。 [2] 
在敦煌第400窟中,繪有一對童子在蓮花上舞蹈,他們穿着小皮靴,一人手抱小琵琶,邊奏邊舞。騰空的右腿和飛舞的綢子帶給人的是歡娛和喜樂。
琵琶自漢代從西域傳入中原後,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樂器,隋唐更是風靡一時。後來,又逐漸成為舞蹈的工具。不過,在唐朝文獻中並未發現邊彈琵琶邊跳舞的文字資料。
畫面中反彈琵琶的伎樂天是佛及菩薩的侍從,其主要職能是“娛佛”。在敦煌壁畫中也有大量的伎樂天形象,多為半裸束裙,披巾戴冠,色彩明麗,形如菩薩,其神態悠然,體形豐滿,具有唐代仕女畫的特點,人物造型優美,是一幅精美的佛教藝術品。
反彈琵琶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我們很難知道,當初是否真的有個善歌善舞且才華非凡的朗姬作為模特,還是畫工們離奇的想象和傑出的創造。不管怎樣,反彈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個永恆的符號。
反彈琵琶圖 唐 壁畫 甘肅敦煌莫高窟112窟
此圖見於莫高窟112窟的《伎樂圖》,為該窟《西方淨土變》的一部分。寫伎樂天伴隨着仙樂翩翩起舞,舉足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絕技時的霎那間動勢。表現伎樂天神態悠閒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飛,天衣裙裾如游龍驚鳳,搖曳生姿,項飾臂釧則在飛動中叮噹作響,別饒清韻。突然,她一舉足一頓地,一個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的絕技--於是,整個天國為之驚羨不已,時間也不再流逝。人物造型豐腴飽滿,線描寫實明快、流暢飛動,一氣呵成,天衣飄颶,有“吳帶當風”的韻致,體現了唐代佛教繪畫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綠、赭黃、鉛白為主,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典雅、嫵媚,令人賞心悦目。這幅“反彈琵琶”無論是從反映生活的角度,還是從繪畫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畫中的代表傑作。

反彈琵琶2 歷史起源

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發展而來的。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於北朝,並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到了公元五、六世紀隨着中國與西域民族商業和文化交流的加強, 從中亞地區傳入一種曲項琵琶, 當時稱作 "胡琵琶"。 其形狀為曲頸,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國家常見的烏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爾巴特琴(Barbat)。橫抱琵琶用撥子演奏。 現代的琵琶就是由這種曲項琵琶演變發展而來的。 琵琶經過歷代的流傳,在外形式樣、規格和演奏姿勢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變。琵琶自唐代發展為豎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橫抱姿勢,因而又有“橫抱琵琶”之稱。

反彈琵琶敦煌市城標

坐落於敦煌市市中心,陽關中路與沙洲路,是敦煌的標誌性建築物。

反彈琵琶其他典故

陶瓷
把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融入到陶瓷中,讓人欣賞到另一樣的美。產品以其站在蓮花上,反彈琵琶的動態,線描寫實明快、流暢飛動,憑藉飄曳的舞帶而凌空翱翔,展現出飛天女的纖纖神韻。她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是大唐文化在歷史上永恆的符號。
參考資料